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出水陶瓷器表面凝结物的剥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409674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出水陶瓷器表面凝结物的剥离方法,属于文物保护领域。它是利用凝结物自身特性,使用水浴锅和电子恒温干燥箱,改变陶瓷凝结物的温度、湿度,使凝结物内部孔隙进一步加大、疏松程度进一步加深,从而达到剥离凝结物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为目前除陶瓷器表面凝结物剥离方法提供的新的技术路线,其技术路线合理,可实施性强,适用于含硫化亚铁较高的出水陶瓷器表面凝结物以及粘连有贝壳的陶瓷器表面凝结物的剥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水陶瓷器表面凝结物的剥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出水陶瓷器表面凝结物的剥离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物理加热法对陶瓷器表面凝结物的剥离,属于文物保护领域。
技术介绍
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古代沉船相继被发掘,其主要文物为陶瓷器。但由于这些陶瓷器长期处于海底环境,受到海水侵蚀等诸多因素影响,一些陶瓷器与海底沉积的泥沙、生物排泄物、贝壳等相互凝结,形成质地较硬的凝结物,这对陶瓷器的保护以及深入研究带来了困扰。目前广为使用的剥离技术主要有化学法结合机械法进行剥离,毋庸置疑此种方法对陶瓷器表面凝结物的剥离起到的一定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此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化学法对凝结物进行软化去除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对软化时间的把握要求较高,人为操作的困难较大,一不小心就会有损陶瓷器釉面的危险。此外,配置化学复合溶液需要大量水资源等等。虽然此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文物保护工作苦于没有更新、更好的方法出现,所以对出水陶瓷器表面凝结物的处理方法依旧选择化学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水陶瓷器表面凝结物的剥离方法,其利用出水陶瓷器表面凝结物自身特性结合对温度、湿度的调控,使凝结物的孔隙进一步加大,疏松程度进一步加深,来剥离出水陶瓷器表面凝结物的剥离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出水陶瓷器表面凝结物的剥离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带有表面凝结物的出水陶瓷器样品放入电子恒温干燥箱中,加热温度设置为150-180℃,加热时长为1-3小时;2)若为含硫化亚铁较高的陶瓷器表面凝结物,用手将陶瓷器表面凝结物沿接缝处或有裂纹处剥离,凝结物呈若干小块,此时部分陶瓷器碎片已能剥离或者带有少量凝结物残留,用手术刀即可将凝结物残留去除。步骤1)中,所述加热温度为170℃,加热时间为2小时。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出水陶瓷器表面凝结物的剥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出水陶瓷器样品放入电子恒温干燥箱中,温度设置为150-180℃,加热时长为1-3小时;2)整个凝结物周围有一些开裂的缝隙,可以用手将其掰裂成若干小块,其内部为红色或黑色,部分红黑色凝结已经干裂,陶片、瓷片可以用手术刀柄直接撬起即将凝结物与陶瓷碎片分离。进一步,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出水陶瓷器表面凝结物的剥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出水陶瓷器样品放入电子恒温干燥箱中,温度设置为150-180℃,加热时长为1-2小时;2)取出步骤1)所得的样品,发现无法分离,继续将样品接着放入100℃水浴锅中加热3小时,再放入干燥箱继续加热1.5小时,最后将其放入纯净水中冷却,10分钟后换水,继续静置,冷却24小时后进行处理;3)此时样品比较松软,可用手将其掰开成若干小块,其内部呈红色,陶瓷碎片用手术刀刀柄沿接触缝隙将其撬起即可;瓷片直接与凝结物分离,少许的残留可以手抹去即可;或者样品较脆,可以用手将其掰成若干小块,可以看到其内部呈红色,陶瓷碎片用手术刀刀柄沿接触缝隙将其撬起即可。本专利技术的剥离方法,还包括步骤4),若为表面粘连有贝壳的陶瓷器表面凝结物,则用手术刀将贝壳翘起即可;对于较难剥离的陶瓷器表面凝结物则需要重复步骤1)、步骤2)2-3次。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出水陶瓷器表面凝结物的剥离方法具有下列优点:1、实验周期较短、需水量较少;利用凝结物自身特性,使用水浴锅和电子恒温干燥箱,改变陶瓷凝结物的温度、湿度,使凝结物内部孔隙进一步加大、疏松程度进一步加深,从而达到剥离凝结物的目的;2、实验过程相对容易控制,若发现陶瓷器有任何异常,可立即停止加热,置于空气环境中热量可快速散去;3、采用全新的方法对出水陶瓷器凝集物进行剥离,技术路线合理;4、对含硫化亚铁较高的出水陶瓷器表面凝结物以及粘连有贝壳的陶瓷器表面凝结物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出水陶瓷器表面凝结物的剥离方法的原理,可表述如下:1)含铁量较高的陶瓷器表面凝结物中的硫含量也较高,大部分硫以硫化亚铁的形式存在于凝结物中。2)在对陶瓷器表面凝结物进行在加热处理的过程中,会陆续放出其内部的气体,如:在100℃左右,放出水和二氧化碳;151.4℃后,会陆续放出二氧化硫气体。这些气体的放出会造成陶瓷器表面凝结物内部的孔隙增大,进而使陶瓷器表面凝结物变得松软;加之硫化亚铁有自燃的特性,在加热时,凝结物外部的温度依旧较高,使得内部聚集的热量不能散发,从而使得凝结物开裂,陶瓷器表面凝结物因变脆而容易剥离。3)粘连有贝壳的陶瓷器表面凝结物周围有透明的薄膜物质,其中有贝类生物的足丝,而足丝中含有氨基酸二羟苯丙氨酸(也被称为多巴)在加热后其粘附力降低,因此可以使贝壳类生物与陶瓷器表面凝结物分离。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出水陶瓷器表面凝结物的剥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陶瓷器表面凝结物放入电子恒温干燥箱中,加热温度为170℃,2小时后取出;2、若为含硫化亚铁较高的陶瓷器表面凝结物,用手将陶瓷器表面凝结物沿接缝处或有裂纹处剥离,陶瓷器表面凝结物呈若干小块,此时部分陶瓷器碎片已能剥离或者带有少量凝结物残留,用手术刀即可将凝结物残留去除;若凝结物较硬,较难剥离,则迅速放入100℃的水浴锅中(实际温度为98℃左右),加热3小时,使凝结物快速饱水,之后放入蒸馏水中冷却24小时后,再将其剥离;若为表面粘连有贝壳的陶瓷器表面凝结物,则用手术刀将贝壳翘起即可;3、较难剥离的陶瓷器表面凝结物则反复此1、2过程,重复次数视具体情况而定。以下通过具体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出水陶瓷器表面凝结物的剥离方法,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本次实验选择以下设备进行实验操作:上海三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HG-9140型号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温度范围为0~200℃);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WS26型电热恒温水浴锅。实施例11、出水陶瓷器样品的表面凝结物状况介绍陶瓷器凝结物为“南海一号”沉船取得,由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提供,为宋代陶瓷残片,残片为器物的一小部分底以及部分壁,在器物内部有一小块红色凝结,较残片较小,凝结状况较为简单,且凝结物四周棱角较为平整。2、出水陶瓷器样品的表面凝结物的剥离过程1)将样品放入电子恒温干燥箱中,温度设置为170℃,加热时长为1.5小时。加热过程中不断有浓烈的气味放出,加热后将样品取出。2)在碗底内部有一小块红色凝结,凝结状况较为简单,且凝结物四周棱角较为平整,在处理时,用手术刀刀片沿凝结物与瓷片的接缝处撬起即可分离,样品有红色铁锈参与,因此在去除之后,瓷片周围都留有红色锈蚀痕迹。实施例21、出水陶瓷器样品的表面凝结物状况介绍陶瓷器凝结物为“南海一号”沉船取得,由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提供,为宋代陶瓷碎片,整个陶瓷碎片被凝结物所包裹。2、出水陶瓷器样品的表面凝结物的剥离过程1)将样品放入电子恒温干燥箱中,温度设置为170℃,加热时长为1.5小时,加热后将样品取出。2)可以看出,整个凝结物周围有一些开裂的缝隙,可以用手将其掰裂成若干小块,其内部为红色或黑色,部分红黑色凝结已经干裂,陶片、瓷片可以用手术刀柄直接撬起即将凝结物与陶瓷碎片分离。3)工作结束后发现,瓷片下方凝结瓷片的地方留有红色、黑色痕迹。实施例31、出水陶瓷器样品的表面凝结物状况介绍陶瓷器凝结物为“南海一号”沉船取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出水陶瓷器表面凝结物的剥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带有表面凝结物的出水陶瓷器样品放入电子恒温干燥箱中,加热温度设置为150‑180℃,加热时长为1‑3小时;2)若为含硫化亚铁较高的陶瓷器表面凝结物,用手将陶瓷器表面凝结物沿接缝处或有裂纹处剥离,凝结物呈若干小块,此时部分陶瓷器碎片已能剥离或者带有少量凝结物残留,用手术刀即可将凝结物残留去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水陶瓷器表面凝结物的剥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带有含硫化亚铁表面凝结物的出水陶瓷器放入电子恒温干燥箱中,加热温度设置为150-180℃,加热时长为1-3小时;2)用手将凝结物沿接缝处或裂纹处剥离,凝结物呈若干小块,此时部分出水陶瓷器碎片已能剥离或者带有凝结物残留,用手术刀将凝结物残留去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陶瓷器表面凝结物的剥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铁权王艳蓉张玄微叶道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