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元德专利>正文

名片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0701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名片簿结构,它是由对折的封套内有一衬体,封套与衬体皆于离外开口端一个名片宽的位置上设一折线,形成折面,借助折面的翻动,即带动热封于封套内部和衬体上的阶梯状层层相叠的名片套,呈波浪状连续推翻,形成自然索引效果,即可一目了然的查阅所需的名片,它体积小,携带方便。(*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名片簿,特别是在社交活动中携带方便和查阅迅速的名片簿。目前应用的名片簿,不论是直立放置名片的中式名片簿(图6),还是水平放置的西式名片簿(图7),是由一中间对折的封套,左右热封数个名片套(5、7)层层相叠,固定于中间对折面(41、61)上,所以从整体来说,体积大,占空间大,携带不方便,在查阅时,须层层翻动,逐一察看,浪费时间。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体积小、携带方便,查阅迅速的名片簿。本技术是通过下列方案来实现,名片簿是由折叠的封套(1)、衬体(2)、名片套(3)组成。封套两开口端(14),在一个名片宽处设一折线(12),折成以外一个名片宽处为折面(13),衬体(2)的开口端(14)在一个名片宽处设一折线(21),折线以外一个名片宽处为折面(22),衬体(2)的另一端固定于衬套中间折面(11)内部,名片套依名片公司名衔显露于外的宽度等间隔距离顺序排列于封套(1)内侧和衬体(2)两侧,呈一阶梯状重迭排列。除折线外,所有各折面均为硬质面。 对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外观图。1-封套2-衬体11-中间折面12-封套折线13-折面14-开口端21-衬体折线22-折面图2本技术内部结构图 1-封套2-衬体3-名片套11-中间折面12-封套折线13-折面21-衬体折线22-折面31-等间隔图3本技术示意图11-中间折面12-封套折线13-折面21-衬体折线22-折面3-名片套31-等间隔图4本技术衬体直立视图1-封套2-衬体3-名片套11-中间折面12-封套折线13-折面21-衬体折线22-折面图5本技术衬体平放推翻名片套视图1-衬套2-衬体3-名片套11-中间折面12-折线13-折面图6现用中式名片簿4-封套5-名片套41-对折面图7现用西式名片簿6-封套7-名片套61-对折面结合附图1至5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由一封套(1)、衬体(2)、名片套(3)组成。封套(1)的宽度比名片长度大3-6mm,在中间设一中间折面(11),在封套两端距开口端(14)一个名片宽度处设一折线(12),形成折面(13),除折线外,其余折面均为硬质面。在封套(1)中间折面(11)内部固定衬体的一端,衬体未固定端距外开口端(14)一个名片宽度处设一折线(21),形成折面(22),各折面为硬质面。名片套(3)热封于封套(1)内部的两者面(13)以内,还热封于衬体(2)的折面(22)以下的左右两面上,名片排列距离,以公司名衔显露于外的宽度等间隔顺序排列,呈一阶梯状垂直,形成一个整齐、统一名衔索引系列效果,每一名片套(3)皆可放置两张相背名片,故可供查阅的名片阶梯层共有八面,当正面查过,欲翻阅另面时,利用两折面(13)或折面(22)推动层层相叠的名片套(3)呈波浪状连续翻动,又形成另一个自然索引系列。权利要求1.一种名片簿,其特征是由封套、衬体、名片套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名片簿,其特征在于封套的两端设有一个名片宽度的折面,在中间设有一中间折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名片簿,其特征在于衬体一端为开口端,在开口端设有一个名片宽度的折面,另一端固定于封套的中间折面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名片簿,其特征在于名片套依名片公司名衔显露于外的宽度,等间隔顺序排列于封套内侧和衬体两侧,呈一阶梯状重迭排列。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名片簿结构,它是由对折的封套内有一衬体,封套与衬体皆于离外开口端一个名片宽的位置上设一折线,形成折面,借助折面的翻动,即带动热封于封套内部和衬体上的阶梯状层层相叠的名片套,呈波浪状连续推翻,形成自然索引效果,即可一目了然的查阅所需的名片,它体积小,携带方便。文档编号B42F5/00GK2056899SQ89213910公开日1990年5月9日 申请日期1989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1989年7月15日专利技术者李元德 申请人:李元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名片簿,其特征是由封套、衬体、名片套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元德
申请(专利权)人:李元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