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彬彬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吹气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02721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2:28
一种智能吹气球装置,属于机电设备领域,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泵、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气泵、操作面板、第一电磁继电器、嵌入式微处理器、蓄电池、壳体、第二电磁继电器、第三电磁继电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三气泵、第二气缸、压圈、连接架,嵌入式微处理器安装在壳体内部蓄电池的前面,第一气泵与第一气缸相连并固定在壳体内部,第三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第二气缸的末端,压圈套在出气口上并与连接架相连,第一气缸与连接架相连,第二气缸与连接架相连,操作面板安装在壳体外侧,该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短时间内快速给气球充气,通过改变设置的压力值可以实现给不同材质气球充气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智能吹气球装置,属于机电设备领域,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泵、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气泵、操作面板、第一电磁继电器、嵌入式微处理器、蓄电池、壳体、第二电磁继电器、第三电磁继电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三气泵、第二气缸、压圈、连接架,嵌入式微处理器安装在壳体内部蓄电池的前面,第一气泵与第一气缸相连并固定在壳体内部,第三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第二气缸的末端,压圈套在出气口上并与连接架相连,第一气缸与连接架相连,第二气缸与连接架相连,操作面板安装在壳体外侧,该专利技术实现了短时间内快速给气球充气,通过改变设置的压力值可以实现给不同材质气球充气的功能。【专利说明】一种智能吹气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吹气球装置,具体地说是应用气泵、嵌入式微处理器、气缸等构成的机构实现智能吹气的装置,属于自动化领域。
技术介绍
气球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装饰物品,它的存在给活动和节日增加了很多的温馨浪漫的气氛。活动中需要大量的气球往往是一件工作量非常大的事情,这显得实现快速对气球进行充气尤为重要。但是市场上能实现气球快速智能充气的装置并不是很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吹气球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智能吹气球装置,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泵、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气泵、操作面板、第一电磁继电器、嵌入式微处理器、蓄电池、壳体、第二电磁继电器、第三电磁继电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三气泵、第二气缸、压圈、连接架,蓄电池安装在壳体内部的最后部,嵌入式微处理器安装在壳体内部蓄电池的前面,第一电磁继电器、第二电磁继电器、第三电磁继电器依次排列在壳体内部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前面,第一气泵与第一气缸相连并固定在壳体内部,第一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第一气缸最末端,第二气泵固定在在壳体内部,第三气泵与第二气缸相连并固定在壳体内部,第三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第二气缸的末端,压圈套在出气口上并与连接架相连,第一气缸与连接架相连,第二气缸与连接架相连,操作面板安装在壳体外侧。该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是实现了短时间内快速给气球充气,通过改变设置的压力值可以实现给不同材质气球充气的功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该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操作面板示意图;图中:1、第一气缸,2、第一气泵,3、第一压力传感器,4、第二气泵,5、操作面板,6、第一电磁继电器,7、嵌入式微处理器,8、蓄电池,9、壳体,10、第二电磁继电器,11、第三电磁继电器,12、第二压力传感器,13、第三压力传感器,14、第三气泵,15、第二气缸,16、压圈,17、连接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智能吹气球装置,包括第一气缸1、第一气泵2、第一压力传感器3、第二气泵4、操作面板5、第一电磁继电器6、嵌入式微处理器7、蓄电池8、壳体9、第二电磁继电器10、第三电磁继电器11、第二压力传感器12、第三压力传感器13、第三气泵14、第二气缸15、压圈16、连接架17,蓄电池8安装在壳体9内部的最后部,嵌入式微处理器7安装在壳体9内部蓄电池8的前面,第一电磁继电器6、第二电磁继电器10、第三电磁继电器11依次排列在壳体9内部嵌入式微处理器7的前面,第一气泵2与第一气缸I相连并固定在壳体9内部,第一压力传感器3安装在第一气缸I最末端,第二气泵固定在壳体9内部,第三气泵14与第二气缸15相连并固定在壳体9内部,第三压力传感器13安装在第二气缸15的末端,压圈16套在出气口上并与连接架相连,第一气缸2与连接架17相连,第二气缸15与连接17架相连,操作面板5安装在壳体9外侧。通过操作面板2可以向嵌入式微处理器7发送指令,嵌入式微处理器7可以通过控制第一电磁继电器6、第二电磁继电器10和第三电磁继电器11实现对第一气泵2、第二气泵4和第三气泵14的通断电控制,第一压力传感器3、第二压力传感器12和第三压力传感器13分别检测第一气缸1、第二气缸15和气球中的压力值传给嵌入式微处理器7实现系统的闭环控制,第一气缸I与第二气缸15的伸缩带动压圈16移动从而实现了把气球进气口压紧在装置球状出气孔上。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教导,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吹气球装置,其特征为: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泵、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气泵、操作面板、第一电磁继电器、嵌入式微处理器、蓄电池、壳体、第二电磁继电器、第三电磁继电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三气泵、第二气缸、压圈、连接架,蓄电池安装在壳体内部的最后部,嵌入式微处理器安装在壳体内部蓄电池的前面,第一电磁继电器、第二电磁继电器、第三电磁继电器依次排列在壳体内部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前面,第一气泵与第一气缸相连并固定在壳体内部,第一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第一气缸最末端,第二气泵固定在壳体内部,第三气泵与第二气缸相连并固定在壳体内部,第三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第二气缸的末端,压圈套在出气口上并与连接架相连,第一气缸与连接架相连,第二气缸与连接架相连,操作面板安装在壳体外侧。【文档编号】A63B41/12GK104027955SQ201410304706【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0日 【专利技术者】郭彬彬, 孙文庆, 葛华鹏, 李呈伟, 杜强 申请人:郭彬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吹气球装置,其特征为: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泵、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气泵、操作面板、第一电磁继电器、嵌入式微处理器、蓄电池、壳体、第二电磁继电器、第三电磁继电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三气泵、第二气缸、压圈、连接架,蓄电池安装在壳体内部的最后部,嵌入式微处理器安装在壳体内部蓄电池的前面,第一电磁继电器、第二电磁继电器、第三电磁继电器依次排列在壳体内部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前面,第一气泵与第一气缸相连并固定在壳体内部,第一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第一气缸最末端,第二气泵固定在壳体内部,第三气泵与第二气缸相连并固定在壳体内部,第三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第二气缸的末端,压圈套在出气口上并与连接架相连,第一气缸与连接架相连,第二气缸与连接架相连,操作面板安装在壳体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彬彬孙文庆葛华鹏李呈伟杜强
申请(专利权)人:郭彬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