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燃式燃烧热风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99944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9 0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直燃式燃烧热风发生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油箱、燃烧室和排气管,燃烧室的前端设置有与之相连通的送风机,燃烧室中设置有点火器和喷嘴,喷嘴通过管路与油箱相连接,油箱上设置有油泵电机,管路与油泵电机相连接,管路上有电磁阀、压力传感器和燃油流量传感器,燃烧室的后端设置有与之相连通的掺风机,排气管与燃烧室的后部相连接,在排气管与燃烧室的连接处设置有气体流量计和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燃油流量传感器、气体流量计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相通讯连接,送风机、油泵电机、电磁阀和掺风机均由控制器控制。上述的直燃式燃烧热风发生装置,采取两段供风的方式,并通过微机自动控制,实现温度和流量独立可调的直燃式供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直燃式燃烧热风发生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油箱、燃烧室和排气管,燃烧室的前端设置有与之相连通的送风机,燃烧室中设置有点火器和喷嘴,喷嘴通过管路与油箱相连接,油箱上设置有油泵电机,管路与油泵电机相连接,管路上有电磁阀、压力传感器和燃油流量传感器,燃烧室的后端设置有与之相连通的掺风机,排气管与燃烧室的后部相连接,在排气管与燃烧室的连接处设置有气体流量计和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燃油流量传感器、气体流量计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相通讯连接,送风机、油泵电机、电磁阀和掺风机均由控制器控制。上述的直燃式燃烧热风发生装置,采取两段供风的方式,并通过微机自动控制,实现温度和流量独立可调的直燃式供风。【专利说明】直燃式燃烧热风发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直燃式燃烧热风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热风发生装置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开始广泛应用,属于燃烧
中供给热风的设备,在电子、食品、制药、印刷、包装、清洗、热处理等行业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高效、可靠、稳定的热风发生器成为这些行业产品生产质量的重要保证。一般热风发生装置分为直燃式和传媒加热式两种,直燃式热风发生装置直接将燃烧后的烟气供给外部使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热效率高等优势,但是热风的温度和流量不易稳定控制,当燃料供给速率一定时,如果泵入的风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对燃烧效率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温度和流量独立变化的窗口很窄,不可以完全独立调节;传媒加热式热风发生装置将燃烧后的烟气加热封闭在管路中的空气,将热空气供给外部使用,具有工作温度稳定、温度和流量独立可调等优点,但是存在未利用的尾气,热效率相对较低;需要换热器和余热利用装置,结构比较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热效率较高且温度和流量独立可调的直燃式燃烧热风发生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直燃式燃烧热风发生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油箱、燃烧室和排气管,所述燃烧室的前端设置有与之相连通的送风机,燃烧室中设置有点火器和喷嘴,喷嘴通过管路与油箱相连接,油箱上设置有油泵电机,管路与油泵电机相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压力传感器和燃油流量传感器,燃烧室的后端设置有与之相连通的掺风机,排气管与燃烧室的后部相连接,在排气管与燃烧室的连接处设置有气体流量计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燃油流量传感器、气体流量计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相通讯连接,所述送风机、油泵电机、电磁阀和掺风机均由控制器控制。所述燃烧室中设置有两个喷嘴一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第一喷嘴通过第一管路与油箱相连接,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喷嘴通过第二管路与油箱相连接,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由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的管径不同。所述的送风机、掺风机和油泵电机均采用变频技术控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的直燃式燃烧热风发生装置,采取两段供风的方式,并通过微机自动控制,实现温度和流量独立可调的直燃式供风。I)相比传媒加热式热风发生装置,结构明显简化,且热效率更高(接近100% );2)相比同类型的直燃式热风发生装置,由于采取了先混合燃烧再掺风的方式,燃料和空气可以完全按照化学比例混合,燃烧效率更高,同时热风的温度和流速具有完全可以独立调节的窗口,以便获得温度和流速连续可调的热风;3)相比同类型的直燃式热风发生装置,由于在锅炉后端安装了掺风机,冷热风的混合更为均匀;4)由于采用闭环PID控制、变频电机和多路供油等装置和技术,相比同类型的直燃式热风发生装置,温度和流速的控制更为精确,可以将其应用推广到实验室科研领域。【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油箱,2、燃烧室,3、排气管,4、送风机,5、点火器,6、喷嘴,7、管路,8、油泵电机,9、电磁阀,10、压力传感器,11、燃油流量传感器,12、掺风机,13、气体流量计,14、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的直燃式燃烧热风发生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直燃式燃烧热风发生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油箱1、燃烧室2和排气管3,燃烧室2为耐热不锈钢筒体,外覆隔热保温层,从而保证保温层外壁的温度不超过50°C,所述燃烧室2的前端设置有与之相连通的送风机4,燃烧室2中设置有点火器5和喷嘴6,喷嘴6通过管路7与油箱I相连接,油箱I上设置有油泵电机8,管路7与油泵电机8相连接,管路7上设置有电磁阀9、压力传感器10和燃油流量传感器11,燃烧室2的后端设置有与之相连通的掺风机12,排气管3与燃烧室2的后部相连接,在排气管3与燃烧室2的连接处设置有气体流量计13和温度传感器14,所述压力传感器10、燃油流量传感器11、气体流量计13和温度传感器14均与控制器相通讯连接,所述送风机4、油泵电机8、电磁阀9和掺风机12均由控制器控制。所述的送风机4、掺风机12和油泵电机8均采用变频技术控制,实现转速的连续调节,从而精确地控制热风的流量和供给温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室2中设置有两个喷嘴6—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图中未示出),第一喷嘴通过第一管路7与油箱I相连接,第一管路7上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喷嘴通过第二管路7与油箱I相连接,第二管路7上设置有第二阀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由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管路7与第二管路7的管径不同。可以用于流量的粗调和微调。如果温度需要快速降低可以暂时关闭油泵电机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油泵电机8提供动力,使油箱I中的油经管路7后从喷嘴6喷出,并且点火器5点火,送风机4进行送风,使得油在燃烧室2中进行燃烧,并且掺风机12将外部空气加入燃烧室2内,与燃烧后的烟气混合后,从燃烧室2的出口排出进入排气管3。在此过程中,通过温度传感器14来检测所排出烟气的温度,压力传感器10检测管路7中油压,燃油流量传感器11检测管路7中油的流量,并且将信号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所获得的信号,来控制送风机4、油泵电机8和阀门,从而控制排出烟气的温度;通过气体流量计13来检测所排出烟气的流量,并且将信号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所获得的信号,来控制掺风机12,从而控制排出烟气的流量。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直燃式燃烧热风发生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油箱、燃烧室和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的前端设置有与之相连通的送风机,燃烧室中设置有点火器和喷嘴,喷嘴通过管路与油箱相连接,油箱上设置有油泵电机,管路与油泵电机相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压力传感器和燃油流量传感器,燃烧室的后端设置有与之相连通的掺风机,排气管与燃烧室的后部相连接,在排气管与燃烧室的连接处设置有气体流量计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燃油流量传感器、气体流量计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相通讯连接,所述送风机、油泵电机、电磁阀和掺风机均由控制器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燃式燃烧热风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中设置有两个喷嘴——第一喷嘴和第二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直燃式燃烧热风发生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油箱、燃烧室和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的前端设置有与之相连通的送风机,燃烧室中设置有点火器和喷嘴,喷嘴通过管路与油箱相连接,油箱上设置有油泵电机,管路与油泵电机相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压力传感器和燃油流量传感器,燃烧室的后端设置有与之相连通的掺风机,排气管与燃烧室的后部相连接,在排气管与燃烧室的连接处设置有气体流量计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燃油流量传感器、气体流量计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相通讯连接,所述送风机、油泵电机、电磁阀和掺风机均由控制器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剑斌金鹰敖玲荣金安君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港莲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