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95203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2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腹泻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原料药组成:藿香3~9份、制半夏3~9份、木香2~6份、陈皮3~9份、丁香1~3份、肉桂1~3份、苍术5~15份、白术4~12份、茯苓5~15份、焦山楂5~15份。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预防和治疗中医寒湿性腹泻药物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经实验动物和临床试验证表明,安全性好,疗效佳,能有效的治疗中医寒湿性腹泻。该组合物是一种改善临床症状效果好,毒副作用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的复方中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医药
,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防治腹泻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腹泻作为临床常见病,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是多种疾病病理进程中的一种症状。统计表明,我国每年有8.36亿人次患腹泻。因此,卫生部把腹泻列为我国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腹泻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其中感染性腹泻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肠道传染病,为当今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989年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除霍乱(甲类传染病)、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乙类传染病)以外的微生物引起的腹泻,称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并列为丙类传染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位居丙类传染病的前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年统计显示:全国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中,其他感染性病发病率位居第二,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共计885678例,其中死亡17例。2014年1月全国报告的丙类传染病发病数中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占第一位。虽然对各种感染性腹泻的治疗随着补液疗法的推广和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有了很大进步,但随着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加速了肠道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由于新发突发的感染性腹泻的防治依然艰巨,而中医重视人的整体,讲究辨证,强调调整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以及邪正双方在体内的消长变化。因此对于某些新发病因不明的感染性腹泻,中医都可以在辨证基础上对症治疗,多法联用,综合协同,对疾病实现早期干预,减轻患者症状,减弱病原体毒素对人体脏腑器官的损害,具有显著疗效。现在公开文献报道《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型急性腹泻疗效观察》(黑龙江中医药,2009年第2期14-15页)运用加味葛根芩连汤方中运用有藿香和茯苓,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型急性腹泻,与本方的适应症有所差别。现在公开文献报道《温肠止泻散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寒湿型)的临床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硕士论文)运用温肠止泻散(苍术、羌活、肉桂,按照3:2:1的比例研细末筛过混匀,以生姜汁和水稀释调成稠糊状然后敷于神阙穴,于每日7AM至3PM持续敷贴8小时,每日换药一次)敷脐治疗寒湿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方中虽然运用了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提到的苍术和肉桂,但与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差别非常大,其组方机理也不同。现在公开文献报道的《加味白头翁汤治疗小儿菌痢180例》(江苏中医学杂志,2001年第1期45页方中也运用有木香,但是其它用药与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差别非常大,可比性不强。文献中所报道本方中的复方组合的中药,均与其它药联合运用才表现有一定的治腹泻的作用,但是与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所描述的中药均不一致,本组合是筛选多味中药组合后发现本组合物在按一定的比例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其防治寒湿性腹泻作用更佳,它是作为一个整体起到联合增效的作用,发挥了各单味中药所不能体现的疗效。现有文献和公开专利未见有关于该组合物的寒湿性腹泻的作用,具有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防治腹泻的中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该中药组合物的用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防治腹泻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藿香3~9份、制半夏3~9份、木香2~6份、陈皮3~9份、丁香1~3份、肉桂1~3份、苍术5~15份、白术4~12份、茯苓5~15份和焦山楂5~15份。其中,优选的重量份配比为:藿香3份、制半夏3份、木香2份、陈皮3份、丁香1份、肉桂1份、苍术5份、白术4份、茯苓5份、焦山楂5份。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是根据中医理论合理组方,临床运用有效的中药复方,方中藿香能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止泻;肉桂和丁香合用能补元阳、温中以散腹部之寒;苍术和白术能健脾胃燥湿,再结合茯苓以补中健脾,治脾虚湿盛之泄泻;而木香善行胃肠之气而止痛,配以制半夏燥湿止呕,缓解因湿邪泄泻所致的腹痛和呕吐;再给合焦山楂消食以止泻。整方联用能祛寒除湿,温脾止泻,用于寒湿泄泻,对临床表现为泄泻清稀,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肠鸣腹痛等中毒症状有良好疗效。本方是基于中医理论指导的复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疗效的发挥也不是一个成分或某一味中药所能完全替代的,并且实验研究表明,本方作为一个整体时其疗效最佳,比单味药使用效果有显著的联合增效作用。本专利技术所述中药组合物可以直接或经提取加工后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药物载体按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制成各种中药内服常规药剂用于预防和治疗腹泻中。所述的提取加工工艺,可以使用现有技术公知的中药提取方法,例如但不限于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超临界萃取法等。所述的药物制剂形式可以是任何可药用的剂型,这些剂型包括: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混悬剂、粉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软膏剂、硬膏剂、霜剂、喷雾剂、滴剂、贴剂;优选口服剂型,如:胶囊剂、片剂、口服液、颗粒剂、丸剂、散剂、丹剂、膏剂等。所述的口服剂型可含有常用的赋形剂,诸如粘合剂、填充剂、稀释剂、压片剂、润滑剂、崩解剂、着色剂、调味剂和湿润剂,必要时可对片剂进行包衣。适宜的填充剂包括纤维素、甘露糖醇、乳糖和其它类似的填充剂;适宜的崩解剂包括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淀粉衍生物,例如羟基乙酸淀粉钠;适宜的润滑剂包括,例如硬脂酸镁。适宜的药物可接受的湿润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等。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了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防治腹泻的药物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制备防治寒湿性腹泻的药物中的应用。中医寒湿性腹泻,临床表现为泄泻清稀,甚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肠鸣腹痛等中毒症状。动物实验结果证明,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具有明显的治疗腹泻的作用,且独立的某一味药的效果均达不到该中药组合物共同使用的效果,体现了各组分组合的协同增效作用。临床实验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对寒湿性腹泻有显著性疗效,其效果比对照西药思密疗效更好。本专利技术经实验动物和临床试验证表明,安全性好,疗效佳,能有效地治疗中医寒湿性腹泻,该组合物是一种改善临床症状效果好,毒副作用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的复方中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所有的百分数、比率、比例、或份数按重量计。实施例1:口服液按以下重量配比取原料:藿香300克、制半夏300克、木香200克、陈皮300克、丁香100克、肉桂100克、苍术500克、白术400克、茯苓500克、焦山楂500克。以上十味加水煎煮2次,从沸腾计时,每次1小时,第一次10倍量水,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完毕后,合并两次煎煮液,放冷3000rpm离心10分钟,去上清液,浓缩,再加入适宜辅料,根据现有公知扶制成口服液1L,按每瓶10ml分装,即得,每日口服3次,每次1瓶。实施例2:颗粒剂按以下重量配比取原料:藿香3000克、制半夏3000克、木香2000克、陈皮3000克、丁香1000克、肉桂1000克、苍术5000克、白术4000克、茯苓5000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藿香3~9份、制半夏3~9份、木香2~6份、陈皮3~9份、丁香1~3份、肉桂1~3份、苍术5~15份、白术4~12份、茯苓5~15份、焦山楂5~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藿香3~9份、制半夏3~9份、木香2~6份、陈皮3~9份、丁香1~3份、肉桂1~3份、苍术5~15份、白术4~12份、茯苓5~15份、焦山楂5~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华陈建杰杨涛凌琪华叶青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