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一星专利>正文

储能式直线电机胶囊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89858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储能式直线电机胶囊泵。其技术方案是上壳体内部设有偏心进油阀总成和上胶囊泵,偏心进油阀总成与上壳体之间的缝隙为液压油通道,液压油通道的上端与上胶囊泵内部连通,下端与上缸体连通;所述偏心进油阀总成位于上壳体的内腔偏心处,上胶囊泵与上壳体之间为井液通道,井液通道的上端通过出油阀与上壳体上端连接的油管连通,井液通道的下端与进油阀的上端出口连通;通过动子带动缸体内的柱塞上下往复运动,推动液压油驱动上胶囊泵的胶囊胀缩把井液举升到地面。有益效果是:一是上胶囊泵阻隔了井液与直线电机及液压缸内部运动副的接触,延长泵的使用寿命;二是增加了储能包,可以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式直线电机胶囊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田井下机械采油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储能式直线电机胶囊泵,适用于一般常规井及含有砂粒、腐蚀性井液的特殊油井、斜井及水平井。
技术介绍
目前,在石油开采中,有杆抽油设备在采油系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目前有杆抽油系统的最大效率目标值不到40%,实测值只有20%左右。传统的地面旋转电机有杆抽油方式的所有地面与井下设备多,能量损失大,与抽油机联合工作的井下抽油杆、泵载荷交替变化造成地面系统工作不稳,加剧了动力系统的无功消耗,导致采油系统的低效率运行,又由于抽油杆本身与井液的摩擦及与油管内壁的摩擦,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及油管和抽油杆的损耗,且由于井液与运动件接触,柱塞与泵筒间磨损、腐蚀严重,检泵周期短,特别是不适用于高含砂井,斜井及水平井。无杆抽油泵—潜油电泵靠井底的高速旋转电机直接驱动多级离心泵,将井液举升至地面。但由于电机转速高、排量大,不适用于占统治地位的中低产油井,且泵效低、离心叶片及泵內腔接触井液,损坏快,应用范围受到很大的局限。普通直线电机抽油泵(现有的新技术),利用装在活塞泵下方的直线电机动子带动活塞做上下往复运动,下冲程靠动子自由落体带动活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储能式直线电机胶囊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储能式直线电机胶囊泵,包括外壳(2)、定子(6)、动子(7)、上缸体(8)、上柱塞(9)、上胶囊泵(11)、出油阀(14)、电机铠装电缆引出线(15)、控制装置(16)和上壳体(17),定子(6)通过电机铠装电缆引出线(15)与装在地面的控制装置(16)连接,上缸体(8)与上壳体(17)连接,动子(7)的上端与上缸体(8)内的上柱塞(9)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的动子(7)的下端与下缸体(4)内的下柱塞(5)连接,下缸体(4)的上端与电机的定子(6)连接,下缸体(4)的下端与外壳(2)连接,外壳(2)的下端设有堵头(1),所述外壳(2)内部设有圆筒形的可压缩或膨胀的储能包(3);所述的上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式直线电机胶囊泵,包括外壳(2)、定子(6)、动子(7)、上缸体(8)、上柱塞(9)、上胶囊泵(11)、出油阀(14)、电机铠装电缆引出线(15)、控制装置(16)和上壳体(17),定子(6)通过电机铠装电缆引出线(15)与装在地面的控制装置(16)连接,上缸体(8)与上壳体(17)连接,动子(7)的上端与上缸体(8)内的上柱塞(9)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的动子(7)的下端与下缸体(4)内的下柱塞(5)连接,下缸体(4)的上端与电机的定子(6)连接,下缸体(4)的下端与外壳(2)连接,外壳(2)的下端设有堵头(1),所述外壳(2)内部设有圆筒形的可压缩或膨胀的储能包(3);所述的上壳体(17)内部设有偏心进油阀总成(10)和上胶囊泵(11),偏心进油阀总成(10)与上壳体(17)之间的缝隙为液压油通道,液压油通道的上端与上胶囊泵(11)内部连通,下端与上缸体(8)连通;所述偏心进油阀总成(10)位于上壳体(17)的内腔偏心处,偏心进油阀总成(10)的内部设有单向的进油阀,所述上胶囊泵(11)与上壳体(17)之间为井液通道,井液通道的上端通过出油阀(14)与上壳体(17)上端连接的油管连通,井液通道的下端与进油阀的上端出口连通;上胶囊泵(11)阻隔了井液与液压油的接触,通过动子(7)带动缸体内的柱塞上下往复运动,推动液压油驱动上胶囊泵的胶囊胀缩把井液举升到地面;在上、下缸体分别设有一个压力释放平衡孔,在上止点位置把上缸体、电机定子內腔及下缸体通过平衡孔实现液压油互相连通而达到设备初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一星刘乔珊
申请(专利权)人:许一星刘乔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