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16)具备框体(23)、操作体(26)、基板(24)及限制单元(68)。操作体(26)是以可向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框体(23)的前面侧。基板(24)配置在框体(23)内且安装有开关本体(43),所述开关本体(43)是在操作体(26)向后方的移动的作用下受到按压、并且具有其可按压的按压范围a。限制单元(68)是将操作体(26)向后方的移动限制在开关本体(43)的按压范围a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防止对开关本体或基板施加过大的力,从而可提高可靠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关装置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开关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操作体对开关(switch)本体进行按压操作的开关装置。
技术介绍
之前,例如墙壁开关等开关装置中具有如下构成:在框体的前面侧以可向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有操作体,在框体内配置有安装着开关本体的基板,利用操作体对开关本体进行按压操作。开关本体使用的是例如轻触开关(tact switch)等,具有通过在可按压的按压范围内被操作体按压而切换接点的开关构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第45300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当用力按入操作体、使操作体超出开关本体的按压范围而移动时,开关装置容易产生如下等故障:开关本体受到过大的力而损伤,或基板变形而使基板上的零件的焊接部分等损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可靠性的开关装置。解决课题的手段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具备框体、操作体、基板及限制单元。操作体是以可向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框体的前面侧。基板是配置在框体内且安装有开关本体,该开关本体是在操作体向后方的移动的作用下受到按压、并且具有其可按压的按压范围。限制单元是将操作体向后方的移动限制在开关本体的按压范围内。此外,所述操作体是从所述框体的前面侧安装,所述限制单元是由所述框体的前部与所述操作体的后部的抵接而进行限制。进而,所述操作体是沿所述框体的宽度方向而横长地设置,并且在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弹性部,在所述框体侧的固定位置设有供所述弹性部抵接的抵接部。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利用限制单元将操作体向后方的移动限制在开关本体的按压范围内,能防止对开关本体或基板施加过大的力,从而可期待提高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图5的A-A截面图。图2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图5的B-B截面图。图3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图5的C-C截面图。图4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使用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照明控制系统(system)的框(block)图。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图9的D-D截面图。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操作体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立体图。符号的说明11:照明控制系统12:主操作盘13: 二线传输线14:照明装置15:终端机16:开关装置17:设定器21:罩本体22:后罩23:框体24:基板25:导光体26:操作体27:装饰罩30:前面部31:安装孔32:凹陷部33:插通孔34:插入孔35:框部38、53、61、73:卡止片39:端子配置孔42:光源43:开关本体44:底座45:按压部48:导光部49:入射面50:连结部51:显示部52:安装部54:槽部55:反射部58:操作部59:突片60:爪62:弹性部62a:突起63:槽64:按压片65:导引片67:抵接部68:限制单元71:安装框72:面板74:开口部75:抵接片76:窗部a:按压范围b:间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至图6对第I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中表示照明控制系统11的框图。照明控制系统11是对例如办公室(office)或商店等设施中的每一楼层(floor)或每一区域(area)等内的多个照明组(group)中的每个照明组进行照明控制,具有设置在设施的管理室等内控制整个系统的主操作盘12,按照来自主操作盘12的指令对多个照明装置14的接通断开(on-off)或调光等照明控制状态进行控制的多个终端机15、及对照明装置14的照明控制状态进行手动操作的多个开关装置16等,上述终端机15、及多个开关装置16等以可相互传输信号的方式经由二线传输线13而连接于该主操作盘12。各终端机15分别具有固有的地址(address),可使用该地址来发送及接收与主操作盘12之间进行传输的信号。预先经由各终端机15对于多个照明组中的每个照明组分配多个照明装置14,并设定且登录至主操作盘12。该照明组的分配等能由可装卸地连接于开关装置16的设定器17来任意设定。开关装置16具有固有的地址,且可手动地对每个照明组的照明装置14的照明控制状态进行操作。接着,在图1至图5中表示开关装置16。开关装置16中虽未图示,但是以如下方式构成:穿过设在墙壁面材上的设置孔,而以螺固的方式设于设置在墙壁面材背侧的配线盒(box)。开关装置16具备:框体23,具有罩(cover)本体21及安装在该罩本体21的后表面侧的后罩22 ;基板24,配置在该框体23内;多个导光体25,从框体23的前面侧装入;多个操作体26;及装饰罩27。本实施方式中表示4部件式(type)的开关装置16,其中,分别使用4个在框体23的宽度方向上较宽的导光体25及操作体26,这些导光体25及操作体26是在上下方向并排地配置在框体23的前面侧。另外,图4中省略了基板24的图示。而且,罩本体21是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为用以螺固于配线盒的支架(support)。罩本体21具有在上下方向较长的平板状的前面部30,在该前面部30的上下端部形成有用以螺固于配线盒的一对安装孔31。在罩本体21的前面部30形成有多个凹陷部32,该等凹陷部32是供将I个导光体25与I个操作体26作为一组而从前方配置。各凹陷部32是沿框体23的宽度方向呈横长地形成于前面部30的在上下方向分隔的多个部位。在各凹陷部32形成有多个插通孔33,以供导光体25及操作体26的一部分分别插通于框体23内。另外,在前面部30形成有插入孔34。在罩本体21的后表面,突出地形成有与后罩22组合的四边形状的框部35。而且,后罩22是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前面开口的箱状。在后罩22的周边部,以将后罩22与罩本体21的框部35组合的状态,形成有卡止于框部35的多个卡止片38。在后罩22的后表面形成有一对端子配置孔39,该一对端子配置孔39是用于配置连接传输线13的未图示的端子。而且,基板24是嵌入后罩22的内侦彳,并且以将该后罩22组合于罩本体21的框部35的状态而被夹在罩本体21与后罩22之间,且定位保持在框体23内。在基板24的前面,安装着朝向各导光体25射出光的多个光源42、由各操作体26操作的多个开关本体43、电连接有从插入孔34插入的设定器17的插头(plug)的未图示的连接器(connector)等。而且,在基板24的后表面配设有连接传输线13的未图示的端子。另外,省略了其他电子设备。基板24具备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是将与开关本体43的操作对应的信号与地址一同经由传输线13传输至主操作盘12,或接收从主操作盘12传输来的自身的地址的信号而使光源进行点灯显示。光源42是对应于每I个导光体25而分别成对地使用。一对光源42使用的是发光色不同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等。开关本体43是利用按压操作来切换开关机构的接点、且利用按压操作的解除来使开关机构的接点返回原来状态的轻触开关。开关本体43具有安装在基板24前面的底座(base)44、及从该底座44的前面突出且可进行按压操作的按压部45。按压部45相对于底座44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操作体,以可向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框体的前面侧;基板,配置在所述框体内且安装有开关本体,所述开关本体是在所述操作体向后方的移动的作用下受到按压、并且具有其可按压的按压范围;及限制单元,将所述操作体向后方的移动限制在所述开关本体的所述按压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8.30 JP 2013-180485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 操作体,以可向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框体的前面侧; 基板,配置在所述框体内且安装有开关本体,所述开关本体是在所述操作体向后方的移动的作用下受到按压、并且具有其可按压的按压范围 '及 限制单元,将所述操作体向后方的移动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田幸男,祖庆良大,小川明弘,森太一,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