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入式农用膜下喷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80281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4 0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潜入式农用膜下喷施装置,包括主体和控制阀,所述的主体为空心结构,其后段设置控制阀,所述的控制阀后部设置供液接口连接供液源;所述的主体前端设置喷雾装置,所述的喷雾装置的前端还设有穿刺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可以刺破地膜的长管式结构,前端设置喷雾装置,后端连接供液装置,这样就可以在不揭开地膜的情况下,就可以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伸入到地膜下,对膜下作物进行施肥或喷施药剂的作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喷施均匀,节省人工,又可有效地防止揭盖地膜造成的地膜损坏,更有利于保持膜下墒情,有效避免膜内温、湿度剧烈改变,有利于作物生长,有助于延长薄膜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潜入式农用膜下喷施装置
本技术属于膜下作物喷洒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潜入式农用膜下喷施装置。
技术介绍
地膜覆盖保温保墒技术有助于营造农耕小气候,减小大环境气候条件对农时的影响,不仅农业种植时间延长,使农作物,尤其是蔬菜、瓜果提前或反季节种植,提前成熟,及早上市,经济效益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地膜覆盖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殖,力口速腐殖质转化成无机盐的速度加快,有利作物吸收。据测定,覆盖地膜后速效性氮可增加30 - 50%,钾增加10 - 20%,磷增加20 — 30%。地膜覆盖后可减少养分的淋溶、流失、挥发,可提高养分的利用率,减少了水的输送损失和地面蒸发损失,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水资源。美中不足的是,地膜覆盖以后,浇水、施肥、喷洒农药的时候就要掀起薄膜浇灌以后再盖上,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降低地膜的使用寿命,还影响作物的生长。为此,研制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很方便地在不需要大面积揭开地膜的情况下,对膜下作物进行施肥或施药作业的器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潜入式农用膜下喷施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主体和控制阀,所述的主体为空心结构,其后段设置控制阀,所述的控制阀后部设置供液接口连接供液源;所述的主体前端设置喷雾装置,所述的喷雾装置的前端还设有穿刺锥头。本技术采用可以刺破地膜的长管式结构,前端设置喷雾装置,后端连接供液装置,这样就可以在不揭开地膜的情况下,通过在地膜上刺破一个小口,就可以将本技术伸入到地膜下,对膜下作物进行施肥或喷施药剂的作业。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喷施均匀,既节省人工,又可有效地防止揭盖地膜造成的地膜损坏,更有利于保持膜下墒情,对膜的开口小且有效避免膜内温、湿度剧烈改变,有利于作物生长,有助于延长薄膜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种实施方式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1-主体,2_握持手柄,3_控制阀,4_压柄,5_喷雾装置,6_穿刺维头,7_连接管,8-储液装置,9-加压柄,10-内管,11-锁紧环,12-卡接装置,13-万向喷头,14-外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主体I和控制阀3,所述的主体I为空心结构,其后段设置控制阀3,所述的控制阀3后部设置供液接口连接供液源;所述的主体I前端设置喷雾装置5,所述的喷雾装置5的前端还设有穿刺锥头6。所述的主体I为套管式结构,内管与外管之间通过卡接装置12滑动式卡接密封配合,其内管前端设置喷雾装置5。所述的控制阀3为柱塞式阀,通过压柄4 一端与阀芯柱塞铰接配合。所述的控制阀3后部设置握持手柄2,与压柄4单手操作式配合。所述的主体I管口内设置过滤网,且与软管连接接头固接配合。所述的穿刺锥头6为空心结构,与喷雾装置5前端套接配合。所述的喷雾装置5为设置或套接于主体I前端且其圆周均布喷淋孔的喷淋头。图2示出了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喷雾装置5为万向喷淋头13,与主体I前端固接连通配合。图3示出了第三 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喷雾装置5为套管式结构,其内管10后端与主体I连通,内管前端设置簇式喷淋管,收纳于外管14内;内管10与外管14之间通过锁紧环11滑动式锁紧配合。所述的簇式喷淋管包括一组微型喷淋管,微型喷淋管后端均与内管10连通,微型喷淋管之管体外侧均布喷淋孔。所述的喷淋孔孔径为0.1~2.0mm。所述的主体I或喷雾装置5之内管与外管之间还可以采用齿条与棘爪式锁定伸缩配合结构,同样可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本技术采用可以刺破地膜的长管式结构,前端设置喷雾装置,后端连接供液装置,这样就可以在不大面积揭开地膜的情况下,通过在地膜上刺破一个小口,就可以将本技术伸入到地膜下,对膜下作物进行施肥或喷施药剂的作业。使用时,先将本技术与供液装置的出液管连接,可事先对供液装置进行手柄加压,做好喷雾的准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行穿刺开口的适宜位置,然后手持本技术的手柄,用主体前端的穿刺锥头在选定的位置,刺破地膜,将本技术徐徐伸入地膜下,当喷雾部位伸到指定位置时,持柄手的拇指压下控制阀的压柄,供液装置中的肥液或药液在压力的作用下,沿出液管,主体内管,直至从喷雾装置喷出,喷洒到作物的叶面及周围。慢慢移动本技术,将可以伸到的区域全部喷施完成后,从开口处抽出,完成局部区域作业,并用透明胶带将开口封严。再根据需要,另择位置,开口、喷施,如此重复,即可在不揭开地膜的情况小,对膜下作物进行喷药、施肥。第二种实施方式,使用基本同第一种实施方式,只是其主体是可以延伸的,且为卡接配合。使用时,需要延伸长度时,只要拉伸锁定即可。使用第三种实施方式进行膜下喷施作业时,只要在刺破地膜,将本技术伸入到膜下后,松开锁紧装置,滑动内外套管,将簇式喷淋管从外管内射出并张开,然后再将锁紧装置拧紧,固定内外套管,即可按第一种实施方式喷施药剂或肥料。喷施完成后,按相反操作,事先在膜下将喷淋管收拢于外管内,并固定内外管后,再从开口抽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潜入式农用膜下喷施装置,包括主体(1)和控制阀(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为空心结构,其后段设置控制阀(3),所述的控制阀(3)后部设置供液接口连接供液源;所述的主体(1)前端设置喷雾装置(5),所述的喷雾装置(5)的前端还设有穿刺锥头(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入式农用膜下喷施装置,包括主体(I)和控制阀(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I)为空心结构,其后段设置控制阀(3),所述的控制阀(3)后部设置供液接口连接供液源;所述的主体(I)前端设置喷雾装置(5),所述的喷雾装置(5)的前端还设有穿刺锥头(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入式农用膜下喷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I)为套管式结构,内管与外管之间通过卡接装置(12)滑动式卡接密封配合,其内管前端设置喷雾装置(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入式农用膜下喷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阀(3)为柱塞式阀,通过压柄(4) 一端与阀芯柱塞铰接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潜入式农用膜下喷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阀(3 )后部设置握持手柄(2 ),与压柄(4 )单手操作式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潜入式农用膜下喷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I)管口内设置过滤网,且与软管连接接头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对徐洁杨应明董家红郑雪吴阔张洁张丽珍张仲凯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