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用于防护地下室通风井口的新型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材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防护地下室通风井口的新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大型建筑主体工程都配备有地下室,地下室主要作为停车场及人防地下室使用,地下室的施工往往会涉及到通风问题,因此就需要专门设计通风井连通至户外。目前,对于地下室的通风井口的设置有的采用大直径金属弯管,这种将大直径金属弯管直接暴露在户外的情况会影响视觉效果;还有的采用在通风井口处垒砌围板和顶板,使围板与顶板之间保留出空气对流空间,这种方式会导致灰尘、杂物、爬虫、老鼠等物容易进入通风井内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上述不足,本专利 申请人:以泉州市路桥公司科技楼工程为具体技术措施实施地点,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防护地下室通风井口的新型装置,它在提供空气对流空间的同时不仅能有效地防止雨水、灰尘、杂物进入通风井内,而且还能防止大型爬虫、老鼠等物直接通过通风井口进入,它具有结构新颖、通风效果好、防尘、防雨、防爬虫、防鼠效果俱佳、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具体技术措施:一种用于防护地下室通风井口的新型装置,它是由L型围板、方形罩筒、半球形挡网、半球形网格状罩壳、横向顶板、多个射灯组成,其结构特征在于,在通风井口处围合有多块L型围板,每块L型围板均设置有方体型基座,方体型基座上设置有多个纵向灯孔,每个纵向灯孔均填置有射灯;方形罩筒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边沿,方形罩筒通过该凸出的边沿与多块围合在一起的L型围板的顶端套合,方形罩筒的中部设置有对流孔,方形罩筒顶面的对流孔四周设置有下凹的扣槽;半球形挡网平贴于半球形网格状罩壳的内侧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防护地下室通风井口的新型装置,它是由L型围板(1)、方形罩筒(2)、半球形挡网(3)、半球形网格状罩壳(4)、横向顶板(5)、多个射灯(A)组成,其特征在于,在通风井口处围合有多块L型围板(1),每块L型围板(1)均设置有方体型基座,方体型基座上设置有多个纵向灯孔(11),每个纵向灯孔(11)均填置有射灯(A);方形罩筒(2)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边沿(23),方形罩筒(2)通过该凸出的边沿(23)与多块围合在一起的L型围板(1)的顶端套合,方形罩筒(2)的中部设置有对流孔(21),方形罩筒(2)顶面的对流孔(21)四周设置有下凹的扣槽(22);半球形挡网(3)平贴于半球形网格状罩壳(4)的内侧壁;半球形网格状罩壳(4)开设有多个格状气孔(41),半球形网格状罩壳(4)的顶部中心部位设置有凸出的定位块(42),半球形网格状罩壳(4)的底部边沿紧贴于方形罩筒(2)顶面的扣槽(22)之上;横向顶板(5)的底面中心设置有内凹的嵌槽(51),该嵌槽(51)与半球形网格状罩壳(4)顶部中心的定位块(42)对应贴合,横向顶板(5)连接于半球形网格状罩壳(4)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防护地下室通风井口的新型装置,它是由L型围板(I)、方形罩筒(2)、半球形挡网(3)、半球形网格状罩壳(4)、横向顶板(5)、多个射灯(A)组成,其特征在于,在通风井口处围合有多块L型围板(I ),每块L型围板(I)均设置有方体型基座,方体型基座上设置有多个纵向灯孔(11),每个纵向灯孔(11)均填置有射灯(A);方形罩筒(2)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边沿(23),方形罩筒(2)通过该凸出的边沿(23)与多块围合在一起的L型围板(O的顶端套合,方形罩筒(2)的中部设置有对流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秀涛,邱志祥,邱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