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形双板装配式钢结构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74619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7:09
管形双板装配式钢结构自复位防屈曲支撑,该支撑由内部双板型耗能内芯、外围钢管约束构件两部分组成。所述内部双板型耗能内芯为两块并列的双板形条状钢板。为使耗能内芯易于进入塑性耗能,削弱内芯板中部,呈圆弧形。双板型耗能内芯一端连有一块与之垂直的方形连接板,焊接连接。在工厂将所述内部双板型耗能内芯、外围钢管约束构件两部分组装连接在一起。在现场将所述工字型装配式钢结构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用高强螺栓与框架相连接。当水平力作用于结构时,所述管形双板装配式钢结构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水平力分量减小甚至抵消作用于结构的水平力,使结构的层间位移为较小值,满足规范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形双板装配式钢结构自复位防屈曲支撑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支撑结构形式,特别是建筑领域应用的一种管形双板装配式钢结构自复位防屈曲支撑。
技术介绍
传统支撑因其刚度大,在强震作用下拉应力通常超过弹性极限而屈服,产生不可恢复的残余变形;受压时则容易受发生压屈曲。在地震反复作用下,其耗能效果不大,也难以较好的保护主体结构不受破坏。防屈曲支撑构件作为应用于多、高层结构中的抗侧力耗能装置,在中震或大震作用下,防屈曲支撑构件在拉、压时均能实现全截面充分屈服而不出现支撑构件的整体或局部屈曲破坏,使原来通过主体结构梁端塑性铰的耗能方式转变为只在防屈曲支撑部件上集中耗能,从而较好地保护了主体结构。但是传统防屈曲支撑在强震作用下产生的残余变形仍不可恢复,并且传统防屈曲支撑还具有混凝土外围约束构件所导致的加工精度控制困难、湿作业工作量大等诸多问题。最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装配式钢结构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研究还很少,并未真正实现钢结构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工业化快速、集成生产,体现钢结构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管形双板装配式钢结构自复位防屈曲支撑,该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形双板装配式钢结构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由内部耗能内芯(2)、外围钢管约束构件(3)两部分构成;内部耗能内芯(2)插入外围钢管约束构件(3)的中间空隙中;为使内部耗能内芯(2)轴向变形耗能,使得内部耗能内芯(2)比外围框架约束构件(3)长一个距离D;自复位支撑构件两端构造完全相同;所述外围钢管约束构件(9)底部与下连接板(6)焊接在一起;所述内部双板型耗能内芯为两块并列的双板形条状钢板;内部耗能内芯的截面宽度与外围钢管约束构件(3)内径一样大;为使内部耗能内芯(2)易于进入塑性耗能,内部耗能内芯的中部内凹呈圆弧形;内部耗能内芯一端连有一块与之垂直的方形连接板(12),焊接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形双板装配式钢结构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由内部耗能内芯(2)、外围钢管约束构件(3)两部分构成;内部耗能内芯(2)插入外围钢管约束构件(3)的中间空隙中;为使内部耗能内芯(2)轴向变形耗能,使得内部耗能内芯(2)比外围框架约束构件(3)长一个距离D ;自复位支撑构件两端构造完全相同;所述外围钢管约束构件(9)底部与下连接板(6)焊接在一起; 所述内部双板型耗能内芯为两块并列的双板形条状钢板;内部耗能内芯的截面宽度与外围钢管约束构件(3)内径一样大;为使内部耗能内芯(2)易于进入塑性耗能,内部耗能内芯的中部内凹呈圆弧形;内部耗能内芯一端连有一块与之垂直的方形连接板(12),焊接连接;弹簧(4)套在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爱林封晓龙刘学春叶全喜林娜孙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