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坐凳,包括坐凳本体和支腿,坐凳本体包括上凳体、下凳体及调节内芯;上凳体下表面、下凳体上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直线上;调节内芯配合设置在第二凹槽内,调节内芯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上凸起和下凸起,当调节内芯正向放置,上凳体、调节内芯、下凳体之间无缝对接,当调节内芯反向放置,调节内芯与上凳体、下凳体之间形成凹槽,且上凸起与第二凹槽、调节内芯之间、下凸起与第一凹槽之间分别形成密封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调节内芯正反向的放置来调节坐凳本体的高度,满足不同身高的人对坐凳高度的需求,结构简单。(*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坐凳(-)
本技术涉及一种坐凳,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坐凳。(二)
技术介绍
现在,我们普遍使用的坐凳包括坐凳本体和支腿,其高度是不可调节的,而高度可调节的坐凳,其结构复杂,操作繁琐,成本高,不便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使用推广。但是,在有些场合,比如,生活中根据需要调节坐凳高度、学习中根据课桌高度适当调节坐凳高度,我们需要根据个人的身高适当对坐凳进行调节,以满足我们的需要,更好的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为此,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的可调节高度的坐凳来满足我们的需求。(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坐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坐凳,包括坐凳本体和设置在坐凳本体下方的支腿,所述坐凳本体包括上凳体、下凳体及设置在上凳体与下凳体之间的调节内芯;所述上凳体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下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开设有与第一凹槽的水平截面形状相同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的中心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调节内芯配合设置在第二凹槽内,调节内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上凸起和下凸起,当调节内芯正向放置在第二凹槽内,即上凸起与第一凹槽相配合、下凸起与第三凹槽相配合,上凳体、调节内芯、下凳体之间实现无缝对接;当调节内芯反向放置在第二凹槽内,即上凸起与第三凹槽相配合、下凸起与第一凹槽相配合,调节内芯的侧面与上凳体的下表面、下凳体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凹槽,且上凸起的侧面与第二凹槽、调节内芯上表面之间,及下凸起的下表面与第一凹槽之间分别形成密封空腔。进一步,当调节内芯反向放置在第二凹槽内,即上凸起与第三凹槽相配合、下凸起与第一凹槽相配合,调节内芯的侧面与上凳体的下表面、下凳体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的凹槽内填充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上凳体侧面、下凳体侧面光滑平齐。本技术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坐凳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合理,制造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根据调节内芯的正反向放置来适当调节坐凳本体的高度,满足不同身高的人对坐凳不同高度的需求,保护身体健康,适用于各种场合。(四)【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中调节内芯正向放置在第二凹槽内时的安装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中调节内芯反向放置在第二凹槽内时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上凳体,2、下凳体,3、调节内芯,4、支腿,5、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第三凹槽,8、上凸起,9、下凸起,10、防护罩。(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2、3对本技术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坐凳作以下详细地说明。如附图1、2、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坐凳,其结构包括坐凳本体和设置在坐凳本体下方的支腿4,所述坐凳本体包括上凳体1、下凳体2及设置在上凳体I与下凳体2之间的调节内芯3 ;所述上凳体I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5,所述下凳体2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6,第二凹槽6内开设有与第一凹槽5的水平截面形状相同的第三凹槽7,所述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第三凹槽7的中心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调节内芯3配合设置在第二凹槽6内,调节内芯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上凸起8和下凸起9,当调节内芯3正向放置在第二凹槽6内,上凸起8与第一凹槽5相配合、下凸起9与第三凹槽7相配合,上凳体1、调节内芯3、下凳体2之间实现无缝对接;当调节内芯3反向放置在第二凹槽6内,即上凸起8与第三凹槽7相配合、下凸起9与第一凹槽5相配合,调节内芯3的侧面与上凳体I的下表面、下凳体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凹槽,且上凸起8的侧面与第二凹槽6、调节内芯3上表面之间,以及下凸起9的下表面与第一凹槽5之间分别形成密封空腔;当调节内芯3的侧面与上凳体I的下表面、下凳体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的凹槽内填充有防护罩10,所述防护罩10与上凳体I侧面、下凳体2侧面光滑平齐。当不需要调节高度时,将调节内芯3正向放置在第二凹槽6内,即调节内芯3的下凸起9放置在下凳体2的第三凹槽7内,调节内芯3的上凸起8放置在上凳体I的第一凹槽5内,此时,上凳体1、调节内芯3、下凳体2之间实现无缝对接;当需要调节高度时,将调节内芯3反向放置在第二凹槽6内,即调节内芯3的上凸起8放置在下凳体2的第三凹槽7内,在调节内芯3的外侧面配合安装防护罩10,再在防护罩10上方放置上凳体1,将调节内芯3的下凸起9与上凳体I的第一凹槽5相配合,此时,调节内芯3的上凸起8侧面与下凳体2的第二凹槽6、调节内芯3上表面之间,以及调节内芯3的下凸起9下表面与上凳体I的第一凹槽5之间分别形成密封空腔,上凳体I侧面、防护罩10、下凳体3侧面之间光滑平齐。本技术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坐凳其加工制作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坐凳,包括坐凳本体和设置在坐凳本体下方的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凳本体包括上凳体、下凳体及设置在上凳体与下凳体之间的调节内芯;所述上凳体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下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开设有与第一凹槽的水平截面形状相同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的中心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调节内芯配合设置在第二凹槽内,调节内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上凸起和下凸起,当调节内芯正向放置在第二凹槽内,上凳体、调节内芯、下凳体之间实现无缝对接,当调节内芯反向放置在第二凹槽内,调节内芯的侧面与上凳体的下表面、下凳体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凹槽,且上凸起的侧面与第二凹槽、调节内芯上表面之间,及下凸起的下表面与第一凹槽之间分别形成密封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坐凳,包括坐凳本体和设置在坐凳本体下方的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凳本体包括上凳体、下凳体及设置在上凳体与下凳体之间的调节内芯;所述上凳体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下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开设有与第一凹槽的水平截面形状相同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的中心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调节内芯配合设置在第二凹槽内,调节内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上凸起和下凸起,当调节内芯正向放置在第二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勇,
申请(专利权)人:王长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