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捕鱼网,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网衣以及连接于网衣的网口处的下纲,所述下纲设有用于通过水流搅动底质以达到惊扰底栖渔业生物目的的水流惊扰装置。在下纲设置水流惊扰装置,通过其产生高压水流,对底质进行搅动,达到惊扰底层的底栖渔业生物的目的,大大不同于传统的下纲刮擦底质惊扰,靠水流扰动的方法,对生物的伤害低,保护幼小的生物不受伤害,保证可持续发展,对生物环境友好,并保护底质不受破坏,且相比单纯的下纲惊扰,惊扰效果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捕捞量,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底层底栖渔业生物捕捞,依照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可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并有利于环境,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捕鱼网
本技术涉及渔业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捕鱼网。
技术介绍
拖网是利用船舶的运动,拖曳渔具在海底或海水中前进,迫使渔具经过水域中的鱼虾蟹等捕捞对象进入网囊,达到捕捞的目的,新型捕鱼网是其中一种。新型捕鱼网主要捕捞对象是底层的底栖渔业生物,由于其所捕捞对象多为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如虾类),因此新型捕鱼网是目前海洋捕捞所使用的最为流行的渔具之一,其捕捞产量占总捕捞产量的近50%左右。但现有的新型捕鱼网存在以下缺点:1)下纲陷入底泥或在硬质底上刮擦破坏底质环境;2)下纲易损伤虾类身体;3)渔船拖曳阻力大,增加柴油消耗。综上所述的新型捕鱼网,对环境以及生物不友好,经济效益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的对环境以及生物友好且经济效益高的新型捕鱼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捕鱼网,包括网衣以及连接于网衣的网口处的下纲,所述下纲设有用于通过水流搅动底质以达到惊扰底栖渔业生物目的的水流惊扰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纲设置水流惊扰装置,通过其产生高压水流,对底质进行搅动,达到惊扰底层的底栖渔业生物的目的,大大不同于传统的下纲刮擦惊扰,靠水流扰动的方法,对生物的伤害低,保护幼小的生物不受伤害,保证可持续发展,对生物环境友好,并保护底质不受破坏,且相比单纯的下纲惊扰,惊扰效果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捕捞量,进而提闻经济效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流惊扰装置包括出水组件以及用于驱动出水组件输出水流的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负责为出水组件提供水压,驱动出水组件工作输出高压水流,协调工作,实现借助水流搅动底质,惊扰底栖渔业生物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组件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与下纲连接,所述管体内设有与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通的连通腔,以及与连通腔导通的出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输出水压,输入至连通腔内,再通过出水孔喷出,对底质进行扰动,结构设置简单方便,扰动有针对性,惊扰效果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的侧壁沿轴向设置多个出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管体的侧壁设置多个出水孔,位置选择性广,加工方便,可产生多股高压水流,对底质进行搅动,惊扰效果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孔均朝前下方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股高压的水流,从各个出水孔喷出,由于出水孔均朝前下方倾斜设置,在下纲以及网衣掠过之前,对前方底质的生物进行惊扰,使其在从沙石中蹦出后更大的几率直接进入到网衣内,而被捕获,惊扰效果好,提高捕捞量显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上设有滚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可将拖动过程中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轮摩擦,大大减小拖曳阻力,减小渔船的柴油消耗,同时也防止在拖拽过程中管体陷入底泥或在硬质底上刮擦破坏底质环境,对生物环境友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沿轴向设有多个滚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滚轮有效分散管体受到的重力,减少对底质的局部刮擦,受力均匀,同时使拖拽也更加流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连通腔连通连接。通过采用 上述技术方案,水泵是最常用的液体增压设备,成本低,设置简便,其输出端输出高压水流注入连通腔内,从出水孔喷出多股高压水流,惊扰效果好,经济实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泵设置在管体的端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泵的设置占用一定体积,在管体端部设置,最大程度留出管体上方网口的空间,增大捕捞量,同时避免水泵对惊扰后从网口进入的生物可能存在的伤害,对生物环境友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的两端均设有水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端均设置水泵,平衡管体,且为连通腔可靠持续地输入的高压液体,使其工作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新型捕鱼网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新型捕鱼网实施例的出水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新型捕鱼网实施例的下纲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网衣;11、网口 ;12、上纲;13、下纲;2、水流惊扰装置;21、出水组件;211、管体;2111、出水孔;22、驱动组件;221、水泵;3、滚轮;4、浮子;5、隔片。【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新型捕鱼网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新型捕鱼网,包括网衣I以及连接于网衣I的网口 11处的下纲12,所述下纲12设有用于通过水流搅动底质以达到惊扰底栖渔业生物目的的水流惊扰装置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纲12设置水流^(扰装置2,通过其产生高压水流,对底质进行搅动,达到惊扰底层的底栖渔业生物的目的,大大不同于传统的下纲刮擦惊扰,靠水流扰动的方法,对生物的伤害低,保护幼小的生物不受伤害,保证可持续发展,对生物环境友好,并保护底质不受破坏,且相比单纯的下纲12惊扰,惊扰效果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捕捞量,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所述水流^(扰装置2包括出水组件21以及用于驱动出水组件21输出水流的驱动组件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22负责为出水组件21提供水压,驱动出水组件21工作输出高压水流,协调工作,实现借助水流搅动底质,惊扰底栖渔业生物的目的。所述出水组件21包括管体211,所述管体211与下纲12连接,所述管体211内设有与驱动组件22的输出端连通的连通腔,以及与连通腔导通的出水孔2111。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出水组件21的形式变化多样,其中心思想为在最小化成本以及对底质、生物的损伤的条件下做出性价比最高的设计,当然本技术不仅限于该结构的出水组件21,设置为三通、四通或更多连通腔以及三维空间交错设计的连通腔以及出水孔2111,亦可达到惊扰的作用(如蛇形、盘管形或其他几何或无规则形状均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22的输出端输出水压,输入至连通腔内,再通过出水孔2111喷出,对底质进行扰动,结构设置简单方便,扰动有针对性,惊扰效果好。所述管体211的侧壁沿轴向设置多个出水孔21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管体211的侧壁设置多个出水孔2111,位置选择性广,加工方便,可产生多股高压水流,对底质进行搅动,惊扰效果好。所述出水孔2111均朝前下方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股高压的水流,从各个出水孔2111喷出,由于出水孔2111均朝前下方倾斜设置,在下纲12以及网衣I掠过之前,对前方底质的生物进行惊扰,使其在从沙石中蹦出后更大的几率直接进入到网衣I内,而被捕获,惊扰效果好,提高捕捞量显著。所述管体211上设有滚轮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3可将拖动过程中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轮3摩擦,大大减小拖曳阻力,减小渔船的柴油消耗,同时也防止在拖拽过程中管体211陷入底泥或在硬质底上刮擦破坏底质环境,对生物环境友好。所述管体211沿轴向设有多个滚轮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滚轮3有效分散管体211受到的重力,减少对底质的局部刮擦,受力均匀,同时使拖拽也更加流畅。所述驱动组件22包括水泵221,所述水泵221的输出端与连通腔连通连接。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组件22不仅限于设置为水泵221,其他可增加水压并输出的结构和设备亦可代替,诸如设置为汇流以及导流的结构(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捕鱼网,包括网衣以及连接于网衣的网口处的下纲,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纲设有用于通过水流搅动底质以达到惊扰底栖渔业生物目的的水流惊扰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捕鱼网,包括网衣以及连接于网衣的网口处的下纲,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纲设有用于通过水流搅动底质以达到惊扰底栖渔业生物目的的水流惊扰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捕鱼网,其特征是:所述水流惊扰装置包括出水组件以及用于驱动出水组件输出水流的驱动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捕鱼网,其特征是:所述出水组件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与下纲连接,所述管体内设有与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通的连通腔,以及与连通腔导通的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迎宾,周丛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