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尾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32974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尾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通过将网具设置在船尾,将撑杆固定装置应用于秋刀鱼舷提网设计中,并将网具设计为近视椭圆形,根据秋刀鱼的趋光性,利用船两侧的集鱼灯装置将秋刀鱼诱集成群,然后相继关闭集鱼灯将鱼群诱集到舷提网内,收起网纲将鱼群赶至船尾处,利用吸鱼泵将鱼群吸至甲板上,达到捕捞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捕鱼作业时,不仅能保证船体的平衡,提高安全稳定性,而且相对相同船体承载量的基础而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网具的扫海面积进行最大化的提升,进一步的提高了秋刀鱼捕捞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船尾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通过将网具设置在船尾,将撑杆固定装置应用于秋刀鱼舷提网设计中,并将网具设计为近视椭圆形,根据秋刀鱼的趋光性,利用船两侧的集鱼灯装置将秋刀鱼诱集成群,然后相继关闭集鱼灯将鱼群诱集到舷提网内,收起网纲将鱼群赶至船尾处,利用吸鱼泵将鱼群吸至甲板上,达到捕捞的目的。本技术在捕鱼作业时,不仅能保证船体的平衡,提高安全稳定性,而且相对相同船体承载量的基础而言,本技术能够将网具的扫海面积进行最大化的提升,进一步的提高了秋刀鱼捕捞产量。【专利说明】一种船尾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
本技术属于渔业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尾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
技术介绍
秋刀鱼舷提网(Stick-held net)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由于其渔具操作简单、迅速得到推广与应用。目前,在西北太平洋公海海域从事秋刀鱼渔业生产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韩国、我国台湾省和我国大陆,所用网具是在日本近海秋刀鱼舷提网网具网型的基础上放大了尺寸,虽然使用了更大的渔船,但网具上纲长度也一般不超过60m,网具扫海面积较小,限制了鱼群进网数量。同时,由于公海海域秋刀鱼集群和资源密度相对近海较小,造成了现有在原近海舷提网网具网型的基础上设计的网具,在公海秋刀鱼生产过程中单网次产量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尾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旨在解决现有网具单网次捕捞面积小、捕捞量不高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船尾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包括左右对称设于船尾的第一和第二撑杆,上纲,下纲,起网纲,定滑轮,网衣,以及绞网机;所述第一和第二撑杆远离船尾方向一端均设有定滑轮;所述上纲包括上缘纲,以及均匀设于所述上缘纲上的浮子;所述下纲包括下缘纲,均匀设于所述下缘纲上的沉子,以及均匀设于所述下缘纲上的不锈钢环;所述网衣包括左侧网衣、右侧网衣、主网衣、上缘网衣以及下缘网衣;其中,所述上缘网衣连接在上缘纲上,所述下缘网衣连接在下缘纲上,所述上缘网衣和下缘网衣之间设有主网衣,所述主网衣与上缘网衣相邻两侧分别设有左侧网衣和右侧网衣,所述左侧网衣连接在上缘纲和下缘纲上,所述右侧网衣连接在上缘纲和下缘纲上;所述上缘纲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第一和第二撑杆远离船尾一端,所述下缘纲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第一和第二撑杆远离船尾一端;所述起网纲的中部穿过下纲的不锈钢环并绕在第一和第二撑杆的定滑轮上,且所述起网纲的两端与绞网机连接。优选地,所述船尾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还包括左侧网纲和右侧网纲,其中,左侧网纲一端连接在上纲,另一端连接在下纲,且所述左侧网纲与左侧网衣远离主网衣方向一侧连接;所述右侧网纲一端连接在上纲,另一端连接在下纲,且所述右侧网纲与右侧网衣远离主网衣方向一侧连接。优选地,所述上缘纲包括两根长220m、直径分别为30mm、15mm的尼龙绳,其中,直径为30mm的尼龙绳上连接上缘网衣、左侧网衣以及右侧网衣,直径为15mm的尼龙绳上每隔300mm系一浮子,两个尼龙绳之间每隔300mm用黑油绳重合分档扎缚。优选地,所述浮子为外径为120mm圆柱形的泡沫塑料浮子。优选地,所述下缘纲为一根长260m、直径为15mm的尼龙绳,所述下缘纲上每隔200mm系一沉子,所述下缘纲上每隔Im固定一不锈钢环。优选地,所述沉子为重150g的铅沉子;所述不锈钢环为内径10mm、外径IOOmm的不锈钢圆环。优选地,所述左侧网纲为一根长50m、直径为30mm的尼龙绳;所述右侧网纲为一根长50m、直径为30mm的尼龙绳。优选地,所述上缘网衣的网线直径为2mm、网孔直径为30mm,所述上缘网衣以0.476的缩结系数装配在上缘纲上;所述下缘网衣的网线直径为4mm、网孔直径为120mm,所述下缘网衣以0.416的缩结系数装配在下缘纲上;所述主网衣的网线直径为1.5mm、网孔直径为24mm ;所述左侧网衣以及右侧网衣的网线直径为2mm、网孔直径为30mm,所述左侧网衣以及右侧网衣以0.416的缩结系数装配在下缘纲上。优选地,所述起网纲为一根长280m、直径为50mm的尼龙绳。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船尾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通过将网具设置在船尾,将撑杆固定装置应用于秋刀鱼舷提网设计中,并将网具设计为近视椭圆形,根据秋刀鱼的趋光性,利用船两侧的集鱼灯装置将秋刀鱼诱集成群,然后相继关闭集鱼灯将鱼群诱集到舷提网内,收起网纲将鱼群赶至船尾处,利用吸鱼泵将鱼群吸至甲板上,达到捕捞的目的。本技术在捕鱼作业时,不仅能保证船体的平衡,提高安全稳定性,而且相对相同船体承载量的基础而言,本技术能够将网具的扫海面积进行最大化的提升,进一步的提高了秋刀鱼捕捞产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船尾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船尾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船尾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包括左右对称设于船尾的第一和第二撑杆1,上纲2,下纲3,起网纲4,定滑轮5,网衣以及绞网机7 ;所述第一和第二撑杆I远离船尾方向一端均设有定滑轮5 ;所述上纲2包括上缘纲21,以及均匀设于所述上缘纲21上的浮子22 ;所述下纲3包括下缘纲31,均匀设于所述下缘纲31上的沉子32,以及均匀设于所述下缘纲31上的不锈钢环33 ;所述网衣包括左侧网衣61、右侧网衣62、主网衣63、上缘网衣64以及下缘网衣65 ;其中,所述上缘网衣64连接在上缘纲21上,所述下缘网衣65连接在下缘纲31上,所述上缘网衣64和下缘网衣65之间设有主网衣63,所述主网衣63与上缘网衣64相邻两侧分别设有左侧网衣61和右侧网衣62,所述左侧网衣61连接在上缘纲21和下缘纲31上,所述右侧网衣62连接在上缘纲21和下缘纲31上;所述上缘纲21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第一和第二撑杆I远离船尾一端,所述下缘纲31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第一和第二撑杆I远离船尾一端;所述起网纲4的中部穿过下纲3的不锈钢环33并与第一和第二撑杆I的定滑轮5连接,且所述起网纲4的两端与绞网机7连接。在本技术中,绞网机7设于渔船8的船尾。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更具体的,所述上缘纲21包括两根长220m、直径分别为30mm、15mm的尼龙绳,其中,直径为30mm的尼龙绳上连接上缘网衣64、左侧网衣61以及右侧网衣62,直径为15mm的尼龙绳上每隔300mm系一浮子22,两个尼龙绳之间每隔300mm用黑油绳重合分档扎缚。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更具体的,所述浮子为外径为120mm圆柱形的泡沫塑料浮子。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更具体的,所述下缘纲31为一根长260m、直径为15mm的尼龙绳,所述下缘纲31上每隔200mm系一沉子32,所述下缘纲31上每隔Im固定一不锈钢环33。更具体的,所述沉子32为重150g的铅沉子;所述不锈钢环33为内径10mm、外径IOOmm的不锈钢圆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更具体的,所述上缘网衣6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尾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对称设于船尾的第一和第二撑杆,上纲,下纲,起网纲,定滑轮,网衣,以及绞网机;所述第一和第二撑杆远离船尾方向一端均设有定滑轮;所述上纲包括上缘纲,以及均匀设于所述上缘纲上的浮子;所述下纲包括下缘纲,均匀设于所述下缘纲上的沉子,以及均匀设于所述下缘纲上的不锈钢环;所述网衣包括左侧网衣、右侧网衣、主网衣、上缘网衣以及下缘网衣;其中,所述上缘网衣连接在上缘纲上,所述下缘网衣连接在下缘纲上,所述上缘网衣和下缘网衣之间设有主网衣,所述主网衣与上缘网衣相邻两侧分别设有左侧网衣和右侧网衣,所述左侧网衣连接在上缘纲和下缘纲上,所述右侧网衣连接在上缘纲和下缘纲上;所述上缘纲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第一和第二撑杆远离船尾一端,所述下缘纲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第一和第二撑杆远离船尾一端;所述起网纲的中部穿过下纲的不锈钢环并绕在第一和第二撑杆的定滑轮上,且所述起网纲的两端与绞网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清澄张衍栋花传祥许巍王晓栋周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