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置立体式长丝喂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68850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置立体式长丝喂入装置,属纺织加工技术领域。所述装置由固定架和垂直对称安装在固定架两侧安装板上的前置导向杆、过渡导丝杆、上喂丝杆、下喂丝杆组成,前置导向杆、过渡导丝杆、上喂丝杆、下喂丝杆在安装板上依次从上至下按序排列,前置导向杆和过渡导丝杆所在平面与过渡导丝杆和上喂丝杆所在平面的夹角为145-150°,过渡导丝杆和上喂丝杆所在平面与上喂丝杆和下喂丝杆所在平面的夹角为170-17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安装在细纱机摇架前端,改变了长丝喂入方式,消除了长丝磨损胶辊和罗拉的现象,实现长丝与短纤维须条的多方位、立体性动态包缠纺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置立体式长丝喂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长丝环锭复合纺纱过程中,将长丝前置于前罗拉钳口前方,并立体式喂入到环锭复合纺纱成纱区的装置,属于纺织加工

技术介绍
随着纺织材料的科技进步以及人们对服装面料风格款式的需求愈来愈高,对纺纱技术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各种纺纱方法层出不穷,如赛络菲尔纺、赛络纺、紧密纺、缆型纺、包芯纺、嵌入纺等等,这些纺纱方法极大地丰富了纺纱加工手段,显著提高成线品质。其中赛络菲尔纺、嵌入纺、包芯纺等纺纱方法涉及到短纤维和长丝,属于环锭长丝复合纺纱范畴。赛络菲尔纺是将一根长丝与一根粗纱须条以一定隔距喂入到前罗拉钳口,实现长丝与短纤维须条之间相互包缠成纱。包芯纱是将一根长丝从一根或两根粗纱须条中间喂入前罗拉钳口,实现短纤维为鞘、长丝为芯的纱复合线结构。美国专利号US 7 913 483 B2,【公开日】2010年7月I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专 利名称为Embedded type system positioningspinning method,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嵌入式复合纺纱方法:将两根长丝以一定间距喂入前罗拉钳口,将两根须条分别以一定间距左右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置立体式长丝喂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由固定架(5)和垂直对称安装在固定架(5)两侧安装板(4)上的前置导向杆(1)、过渡导丝杆(8)、上喂丝杆(9)、下喂丝杆(10)组成,安装板(4)呈曲线状,前置导向杆(1)、过渡导丝杆(8)、上喂丝杆(9)、下喂丝杆(10)在安装板(4)上依次从上至下按序排列,前置导向杆(1)上设有第一导向槽(2)和第二导向槽(3),第二导向槽(3)位于第一导向槽(2)和安装板(4)之间,上喂丝杆(9)设置有第一上喂丝槽(7)和第二上喂丝槽(6),第二上喂丝槽(6)位于第一上喂丝槽(7)和安装板(4)之间,下喂丝杆(10)设置有第一下喂丝槽(11)和第二下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置立体式长丝喂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由固定架(5)和垂直对称安装在固定架(5)两侧安装板(4)上的前置导向杆(I)、过渡导丝杆(8)、上喂丝杆(9)、下喂丝杆(10)组成,安装板(4)呈曲线状,前置导向杆(I)、过渡导丝杆(8)、上喂丝杆(9)、下喂丝杆(10)在安装板(4)上依次从上至下按序排列,前置导向杆(I)上设有第一导向槽(2)和第二导向槽(3),第二导向槽(3)位于第一导向槽(2)和安装板(4)之间,上喂丝杆(9)设置有第一上喂丝槽(7)和第二上喂丝槽(6),第二上喂丝槽(6)位于第一上喂丝槽(7)和安装板(4)之间,下喂丝杆(10)设置有第一下喂丝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治刚凌良仲徐卫林叶汶祥曹根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