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集水组件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8433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集水组件模块,包括上组件和下组件,集水组件模块的外边沿均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内设有连接件,用于使上下、左右相邻的集水组件模块定位和固定;上、下组件连接后,中部形成有两个纵向通道和一个与两个纵向通道连通的横向通道;上、下组件上分别至少具有一个用于使上下相邻的集水组件模块定位的横截面为正N边形的定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个体积比例中大部分为空间,模块支架的空间所占的比例不超过5%,且定位孔采用的设计原理加强了整个结构的连接稳定性,具有质轻、耐腐蚀、施工速度快、强度高、寿命长等优点,可用于地下水缺少的地方作渗水,也可用作雨水收集,同时还可二次拆装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集水组件模块
本技术涉及集水组件模块,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集水组件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甚至是未来人类的生存问题。对雨水收集后可进行简单处理即可达到回用水的标准,并且有很好的利用价值。使用雨水,节约自来水用量的同时,可节省自来水使用费用,总体节省费用相当可观。合理高效的进行雨水收集和利用对社会造成的价值已经越来越被当代人所接受。目前,钢筋混凝土储水池是最常用的储水池,它是由水泥、石子、砂和水混合搅拌,浇注在绑扎有钢筋骨架的模板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拆模而成。这种储水池的材料构成和施工方法决定了水池功能单一,工序繁多,工期较长,不可拆装移位的特点。在水池拆除时,拆除难度大,废弃的混凝土块形成建筑垃圾,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储水池工序繁多,工期较长,不可拆装移位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水组件模块,整个体积比例中大部分为空间,模块支架的空间所占的比例不超过5%,具有质轻、耐腐蚀、施工速度快、强度高、寿命长等优点,可用于地下水缺少的地方作渗水,也可用作雨水收集,同时还可二次拆装再利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集水组件模块,包括上组件和下组件,所述集水组件模块的外边沿均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设有连接件,用于使上下、左右相邻的集水组件模块定位和固定;所述上、下组件连接后,中部形成有两个纵向通道和一个与所述两个纵向通道连通的横向通道;所述上、下组件上分别至少具有一个用于使上下相邻的集水组件模块定位的横截面为正N边形定位孔。定位孔中一般通过穿插圆管来上下定位,将定位孔设计成正N边形,这样圆管与定位孔为线接触,非传统的面接触,减小摩擦,安装方便,且可以避免因长时间使用造成损伤进而影响到整个装置结构的稳定性,正六边形也为常规磨具中的一种开模图形,方便生产制造和加工。优点,所述正N边形定位孔的4≤N≤8。优点,所述正N边形定位孔的N=6,即所述定位孔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所述上、下组件上与两条所述两个纵向通道的中心轴线相对应的位置均具有预留孔,这样,所述上、下组件即为一模一样的组件,在生产制造时,只需开一种模具,给生产带来方便,节约了制造成本;所述上、下组件镜像设置,共同构成集水组件模块。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预留孔的中心位置。上下相邻的集水组件模块的定位孔相对应并通过定位管连接,所述定位管为圆形管子,用来连接各个模块。当然,也可以采用横截面为正N边形的定位管,这样,不但更有利于定位,而且还能对固定起到辅助作用。所述连接槽由一直槽段和一圆槽段组成,所述直槽段靠近所述上、下组件的外边缘设置且一端与所述上、下组件的外边缘连通,所述圆槽段远离所述上、下组件的外边缘设置且与所述直槽段的另一端连通。这种结构的连接槽,能够避免上、下组件的外边缘在与连接槽相接的部位过于单薄。由于水流的影响,存在使相邻的组件模块之间相互脱离的作用力,在长时间的拉力作用下,上、下组件的外边缘在与连接槽相接的部位容易断裂,影响相邻组件模块的固定。增加一直槽段,能使上、下组件的外边缘在与连接槽相接的部位厚度显著增加,增强承受能力。还包括网格盖板,用于封堵所述纵向通道。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采用网格盖板,一般在储水池的边缘需要设置盖板,所述网格盖板既能起到支撑的作用,又能防止孔位的土质发生松动。所述上、下组件由共聚丙烯注塑成型,其刚度和韧性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用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集水组件模块,整个体积比例中大部分为空间,模块支架的空间所占的比例不超过5%,具有质轻、耐腐蚀、施工速度快、强度高、结构稳定寿命长等优点,可用于地下水缺少的地方作渗水,也可用作雨水收集,同时还可二次拆装再利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集水组件模块实施例1不具有网格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用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集水组件模块实施例1具有一个网格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用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集水组件模块实施例1与圆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用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集水组件模块实施例1与正六边形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用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集水组件模块中连接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组件,2、下组件,3、连接槽,31、直槽段,32、圆槽段,4、定位孔,5、预留孔,6、销扣,7、横向通道,8、纵向通道,9、网格盖板,10、加强筋,11、定位管。【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集水组件模块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上组件1、下组件2和用于固定连接上组件I和下组件2的销扣6,上、下组件(1、2)由共聚丙烯注塑成型;上、下组件(1、2)相互连接;且两者连接后,中部形成有两个纵向通道8和一个与所述两个纵向通道8连通的横向通道7 ;上、下组件(1、2)的外边缘均设有用于使上下、左右相邻的集水组件模块定位和固定的连接槽3;上、下组件(1、2)上分别至少具有一个用于使上下相邻的集水组件模块定位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定位孔4,上、下组件(1、2)上与其中一个纵向通道8的中心轴线相对应的位置具有预留孔5。本实施例中,每个上、下组件(1、2)的与相邻的集水组件模块连接的角上分布有3个连接槽3,即每个上、下组件(1、2)具有12个连接槽3 ;所述连接槽3由如图5所示的一直槽段31和一圆槽段32组成,直槽段31靠近上、下组件(1、2)的外边缘设置且一端与上、下组件(1、2)的外边缘连通,圆槽段32远离上、下组件(1、2)的外边缘设置且与直槽段31的另一端连通,上下、左右相邻的集水组件模块通过连接件(图中未画出)插入连接槽3。上、下组件(1、2)通过定位管11插入定位孔4相互定位固定,定位孔4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如图3所示,定位管11为圆形管子,定位管11与定位孔4两者为线接触,减小了接触面积,避免因为长时间摩擦而损坏,影响整个装置结构的稳定性。如图4所示,定位管11为正六边形管子,定位管11与定位孔4形面连接。图1中的用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集水组件模块,不具有网格盖板9。图2中用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集水组件模块的一个纵向通道8设有网格盖板9,用于封堵纵向通道。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集水组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组件(1)和下组件(2),所述集水组件模块的外边沿均设有连接槽(3),所述连接槽(3)内设有连接件,用于使上下、左右相邻的集水组件模块定位和固定;所述上、下组件(1、2)连接后,中部形成有两个纵向通道(8)和一个与所述两个纵向通道(8)连通的横向通道(7);所述上、下组件(1、2)上分别至少具有一个用于使上下相邻的集水组件模块定位的横截面为正N边形的定位孔(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集水组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组件(I)和下组件(2),所述集水组件模块的外边沿均设有连接槽(3),所述连接槽(3)内设有连接件,用于使上下、左右相邻的集水组件模块定位和固定;所述上、下组件(1、2)连接后,中部形成有两个纵向通道(8)和一个与所述两个纵向通道(8)连通的横向通道(7);所述上、下组件(1、2)上分别至少具有一个用于使上下相邻的集水组件模块定位的横截面为正N边形的定位孔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集水组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正N边形定位孔(4)的4 < N < 8。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集水组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正N边形定位孔(4)的N=6。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集水组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组件上与两条所述两个纵向通道的中心轴线相对应的位置均具有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佰兴周敏宏周敏伟周敏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河马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