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结构的复合功能针织花边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6751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0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层结构的复合功能针织花边面料,其包含表层和底层,表层和底层之间通过编织的方式连接,其中,表层与底层的厚度比为1∶1~7;所述的底层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连接,其中,经线由十字形透气导湿聚酯纤维构成,纬线由三角形聚酯茶炭纤维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复合功能针织花边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导湿效果以及光泽性,其功能主要由底层的结构材料来实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功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结构的复合功能针织花边面料
】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具体的说,是一种双层结构的复合功能针织花边面料。【
技术介绍
】面料根据生产方式和针织物形成的方式,分为纬编针织物和经编针织物两大类。纬编针织物是纱线沿纬向依次喂入针织机的机针上,依次弯曲成圈并与旧线圈相互串套而形成的针织物。一根(组)纱线可以形成一个线圈横列,因而沿纬向具有较高的延伸性。经编针织物是由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经纱,同时喂入针织机所有织针上成圈而形成的针织物。同组纱线在每一横列中只形成一个或两个线圈,然后转移到下一横列中,在另一纵行成圈,从而使纵行联系成片。每组纱线形成的线圈沿织物经向配置。同一组经纱所形成的线圈在针织物上的分布规律不同而形成各种经编组织。经编织物具有不易脱散、延伸性小于纬编针织物、尺寸稳定性较好的特点。常用作补整内衣和室内装饰材料及工、农、医领域。经编针织物用于外衣而料的,其性能接近梭织而料。花边的种类很多,如蕾丝花边、经编花边、弹力花边、无弹花边、加骨花边、刺绣花边、水溶花边等,按照花边的面料可分如下:棉型织物:是指以棉纱线或棉与棉型化纤混纺纱线织成的织品。其透气性好,吸湿性好,穿着舒适,是实用性强的大众化面料。可分为纯棉制品、棉的混纺两大类。这款很受 消费者的喜爱。丝型织物:是纺织品中的高档品种。主要指由桑蚕丝、柞蚕丝、人造丝、合成纤维长丝为主要原料的织品。它具有薄轻、柔软、滑爽、高雅、华丽、舒适的优点。这种面料显得高虫贝ο毛型织物:是以羊毛、兔毛、骆驼毛、毛型化纤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织品,一般以羊毛为住,它是一年四季的高档服装面料,具有弹性好、抗皱、挺括、耐穿耐磨、保暖性强、舒适美观、色泽纯正等优点,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用于制作毛衣。麻型织物:由麻纤维纺织而成的纯麻织物及麻与其它纤维混纺或交织的织物统称为麻型织物。麻型织物的共同特点是质地坚硬韧、粗犷硬挺、凉爽舒适、吸湿性好,是理想的夏季服装面料,麻型织物可分为纯纺和混纺两类。纯化纤织物:化纤面料以其牢度大、弹性好、挺括、耐磨耐洗、易保管收藏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纯化纤织物是由纯化学纤维纺织而成的面料。其特性由其化学纤维本身的特性来决定。化学纤维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加工成一定的长度,并按不同的工艺织成仿丝、仿棉、仿麻、弹力仿毛、中长仿毛等织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层结构的复合功能针织花边面料。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复合功能针织花边面料,其包含表层和底层,表层和底层之间通过编织的方式连接,其中,表层与底层的厚度比为1:1~7;所述的底层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连接,其中,经线由十字形透气导湿聚酯纤维构成,纬线由三角形聚酯茶炭纤维构成。所述的表层与底层的厚度比为1:1~4。所述的表层与底层的厚度比为1:3。所述的底层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连接而成,其中,经线由十字形透气导湿聚酯纤维构成,纬线由三角形聚酯茶炭纤维构成。十字形透气导湿聚酯纤维与三角形聚酯茶炭纤维的编织比为1:1。十字形透气导湿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导湿功效,而三角形聚酯茶炭纤维具有良好的光泽性。所述的表层为涤纶纤维,棉纤维和锦纶纤维构成的混纺面料,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连接而成,经线和纬线均由涤纶纤维,棉纤维和锦纶纤维三种原料混纺而成,三种原料的编织比为3:1:1。本技术的各种原料均为市售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本技术的复合功能针织花边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导湿效果以及光泽性,其功能主要有底层的结构材料来实现本技术的功能;将二者结合起来是本技术的主要创新点。本技术的三角形截面的纤维提供了最大化的光吸收面积,提高了光吸收的效率,并且三角形纤维有闪光效应等光学性能,提供织物不同的光泽;使面料具有良好光泽效果O本技术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手感,环保且符合时代的潮流。本技术的织物原料来源广泛,易于生产和推广。【【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I表层,2底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提供本技术一种双层结构的复合功能针织花边面料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请参见附图1,一种双层结构的复合功能针织花边面料,其包含表层和底层,表层和底层之间通过编织的方式连接,其中,表层I与底层2的厚度比为1:1;所述的底层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连接而成,其中,经线由十字形透气导湿聚酯纤维构成,纬线由三角形聚酯茶炭纤维构成。十字形透气导湿聚酯纤维与三角形聚酯茶炭纤维的编织比为1:1。三 维。所述的表层为涤纶纤维,棉纤维和锦纶纤维构成的混纺面料,由涤纶纤维,棉纤维和锦纶纤维三种原料混纺而成,三种原料的编织比为3:1:1。实施例2请参见附图1,一种双层结构的复合功能针织花边面料,其包含表层和底层,表层和底层之间通过编织的方式连接,其中,表层与底层的厚度比为1: 2;所述的底层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连接而成,其中,经线由十字形透气导湿聚酯纤维构成,纬线由三角形聚酯茶炭纤维构成。十字形透气导湿聚酯纤维与三角形聚酯茶炭纤维的编织比为1:1。所述的表层为涤纶纤维,棉纤维和锦纶纤维构成的混纺面料,由涤纶纤维,棉纤维和锦纶纤维三种原料混纺而成,三种原料的编织比为3:1:1。实施例3请参见附图1,一种双层结构的复合功能针织花边面料,其包含表层和底层,表层和底层之间通过编织的方式连接,其中,表层与底层的厚度比为1: 3;所述的底层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连接而成,其中,经线由十字形透气导湿聚酯纤维构成,纬线由三角形聚酯茶炭纤维构成。十字形透气导湿聚酯纤维与三角形聚酯茶炭纤维的编织比为1:1。所述的表层为涤纶纤维,棉纤维和锦纶纤维构成的混纺面料,由涤纶纤维,棉纤维和锦纶纤维三种原料混纺而成,三种原料的编织比为3:1:1。实施例4请参见附图1,一种双层结构的复合功能针织花边面料,其包含表层和底层,表层和底层之间通过编织的方式连接,其中,表层与底层的厚度比为1: 4;所述的底层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连接而成,其中,经线由十字形透气导湿聚酯纤维构成,纬线由三角形聚酯茶炭纤维构成。十字形透气导湿聚酯纤维与三角形聚酯茶炭纤维的编织比为1:1。所述的表层为涤纶纤维,棉纤维和锦纶纤维构成的混纺面料,由涤纶纤维,棉纤维和锦纶纤维三种原料混纺而成,三种原料的编织比为3:1:1。实施例5请参见附图1,一种双层结构的复合功能针织花边面料,其包含表层和底层,表层和底层之间通过编织的方式连接,其中,表层与底层的厚度比为1: 5;所述的底层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连接而成,其中,经线由十字形透气导湿聚酯纤维构成,纬线由三角形聚酯茶炭纤维构成。十字形透气导湿聚酯纤维与三角形聚酯茶炭纤维的编织比为1:1。所述的表层为涤纶纤维,棉纤维和锦纶纤维构成的混纺面料,由涤纶纤维,棉纤维和锦纶纤维三种原料混纺而成,三种原料的编织比为3:1:1。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结构的复合功能针织花边面料,其包含表层和底层,表层和底层之间通过编织的方式连接,其特征在于,表层与底层的厚度比为1∶1~7;所述的底层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连接,其中,经线由十字形透气导湿聚酯纤维构成,纬线由三角形聚酯茶炭纤维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结构的复合功能针织花边面料,其包含表层和底层,表层和底层之间通过编织的方式连接,其特征在于,表层与底层的厚度比为1:1?7;所述的底层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连接,其中,经线由十字形透气导湿聚酯纤维构成,纬线由三角形聚酯茶炭纤维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结构的复合功能针织花边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层与底层的厚度比为1:1?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托卞文生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百凯经编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