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面地表径流量自动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6629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02:37
坡面地表径流量自动监测装置,包括径流收集装置、缓冲汇流装置、计量翻斗和水沙收集装置,所述径流收集装置设于缓冲汇流装置的上方,径流收集装置的底面为多孔结构,缓冲汇流装置为漏斗结构,计量翻斗设于缓冲汇流装置漏斗出口下方的框架结构内,水沙收集装置设于计量翻斗的下方,所述计量翻斗的至少一个端部设有磁铁,框架结构上设有至少一个干簧管,所述干簧管的中心位于磁铁随计量翻斗运动的轨迹上,且管体与轨迹切线垂直;所述水沙收集装置的下部设有排水口,装置内设有至少一个收集容器,所述收集容器的上表面设有一组孔。装置整体更加稳定的自动监测,翻动信号干脆无抖动,构造简单实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坡面地表径流量自动监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地表径流量监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坡面尺度径流小区地表径流量和整个径流产流过程的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坡面径流过程中的流量自动观测是野外实验的难点问题,坡面径流的自动监测方法主要有称重式和翻斗式,主要受制造工艺、稳定结构设计、测量范围、测量精度和误差不确定等多方面的制约。中国专利号CN201428153Y公布了一种称重式自动收集装置,该装置包括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径流收集部分和壤中流收集部分、过流器侧面底部设有用于排泄水的电磁阀,液位开关及称重传感器。该系统理论可行,在实际工作运行中受多方面约束和干扰--第一、电磁阀驱动困难;第二、泥沙的淤积和干扰,对结果有大的影响,甚至还会破坏液位开关和电磁阀;第三、成本太高。中国专利号CN202676218U公布了一种翻斗式径流量自动监测装置,该设计方法的转轴由于与机器分开,转轴很容易活动,最终导致翻斗翻动错误;下部采样抽屉由于泥沙淤积难于达到理想结果,抽屉轨道往往被泥土卡住。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的径流池监测方法信息量小的不足、传统翻斗式径流传感不稳定的不足以及泥沙收集困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坡面地表径流量自动监测装置,包括径流收集装置(1)、缓冲汇流装置(2)、计量翻斗(3)和水沙收集装置(5),所述径流收集装置(1)设于缓冲汇流装置(2)的上方,径流收集装置(1)的底面为多孔结构,缓冲汇流装置(2)为漏斗结构,计量翻斗(3)设于缓冲汇流装置(2)漏斗出口下方的框架结构内,水沙收集装置设于计量翻斗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翻斗(3)的至少一个端部设有磁铁(8),框架结构上设有至少一个干簧管(7),所述干簧管的中心位于磁铁随计量翻斗运动的轨迹上,且管体与轨迹切线垂直;所述水沙收集装置(5)的下部设有排水口,装置内设有至少一个收集容器(6),所述收集容器的上表面设有一组孔。

【技术特征摘要】
1.坡面地表径流量自动监测装置,包括径流收集装置(I)、缓冲汇流装置(2)、计量翻斗(3)和水沙收集装置(5),所述径流收集装置(I)设于缓冲汇流装置(2)的上方,径流收集装置(I)的底面为多孔结构,缓冲汇流装置(2)为漏斗结构,计量翻斗(3)设于缓冲汇流装置(2)漏斗出口下方的框架结构内,水沙收集装置设于计量翻斗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翻斗(3)的至少一个端部设有磁铁(8),框架结构上设有至少一个干簧管(7),所述干簧管的中心位于磁铁随计量翻斗运动的轨迹上,且管体与轨迹切线垂直;所述水沙收集装置(5)的下部设有排水口,装置内设有至少一个收集容器(6),所述收集容器的上表面设有一组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面地表径流量自动监测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金华黄太庆王炳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思摩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