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飞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风速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6256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0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风速仪,包括风杯、旋转轴、外壳、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和数据处理显示器,风杯设置在旋转轴的上端,旋转轴的下端插入外壳内,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和数据处理显示器设置在外壳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原理构造简单、易于实现,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机械平均寿命长,抗干扰能力较强,精度较高,可靠性高。(*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基于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风速仪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速仪,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风速仪。
技术介绍
市面上现有的测风速仪通常分为旋转式风速表(风速仪)、压力式风速仪、热力式风速仪,声学风速表等。气象台站最常用的为风杯风速计或旋桨式风速计,属于旋转式风速表,风杯(旋桨)绕轴以正比于风速的速度旋转。转速通常用电触点、测速发电机、光电计数器等记录。现有的风杯风速计,风速信号的转换方法有电机式和电接式,电机式为风杯带动测速发电机,输出与转速(风速)成正比的电压信号,电接式为风杯经变速机构输出代表一定风程的脉冲信号,计量规定间隔内脉冲信号的个数,得到该时段的平均风速等于该时段风程数/间隔时间。风杯风速计中用电机式转换风速信号的测量寿命受电机寿命的限制,使用寿命较短;电接式测风速的方法测量的是平均风速,测量精度较差,且容易受到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风速仪,借助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测风速,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机械平均寿命长,原理构造简单,抗干扰能力较强,精度较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风速仪,包括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风速仪,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杯(1)、旋转轴(2)、外壳(3)和增量式光电编码器(4),所述旋转轴(2)包括上端支杆和下端支杆,所述风杯(1)设置在所述上端支杆的顶端上,所述外壳(3)的下端为腔体结构,上端从该腔体结构的上表面的外侧边缘向上表面的中心收缩且向上延伸形成空心瓶颈形状,所述外壳(3)的上端与下端连通,所述旋转轴(2)的下端支杆从所述外壳(3)的上端垂直插入外壳的内部,且所述旋转轴(2)在所述外壳(3)内能以外壳的中心为轴自转,所述增量式光电编码器(4)设置在所述外壳(3)的内部且与所述旋转轴(2)的下端连接,且所述旋转轴(2)带动增量式光电编码器(4)共同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风速仪,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杯(I)、旋转轴(2)、外壳(3)和增量式光电编码器(4),所述旋转轴(2)包括上端支杆和下端支杆,所述风杯(I)设置在所述上端支杆的顶端上,所述外壳(3)的下端为腔体结构,上端从该腔体结构的上表面的外侧边缘向上表面的中心收缩且向上延伸形成空心瓶颈形状,所述外壳(3)的上端与下端连通,所述旋转轴(2)的下端支杆从所述外壳(3)的上端垂直插入外壳的内部,且所述旋转轴⑵在所述外壳⑶内能以外壳的中心为轴自转,所述增量式光电编码器⑷设置在所述外壳(3)的内部且与所述旋转轴(2)的下端连接,且所述旋转轴(2)带动增量式光电编码器⑷共同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风速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据处理显示器(5),所述数据处理显示器(5)与所述增量式光电编码器(4)连接,并设置在所述外壳(3)的内部的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飞胡桂娟刘凤丹林笑夷
申请(专利权)人:常飞刘凤丹胡桂娟林笑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