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板电脑用手持辅助装置,包括软质垫片、移动轴、压缩弹簧、罩体、旋转盖、手柄。本发明专利技术平板电脑用手持辅助装置,不用对平板电脑做任何改装,可以很方便地吸附在平板电脑背部,与平板电脑固定牢靠,且其手柄部方便抓握,单手便可以手持平板电脑,另一手便可操控平板电脑,提高了操作舒适性,还可以很方便地与平板电脑分离,丝毫不影响平板电脑的美观,并可反复使用,可装可卸,操作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板电脑用手持辅助装置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平板电脑用手持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的平板电脑没有专门的手持辅助装置,抓握和操作起来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板电脑用手持辅助装置,不用对平板电脑做任何改装,可以很方便地吸附在平板电脑背部,与平板电脑固定牢靠,且其手柄部方便抓握,单手便可以手持平板电脑,另一手便可操控平板电脑,提高了操作舒适性,还可以很方便地与平板电脑分离,丝毫不影响平板电脑的美观,并可反复使用,可装可卸,操作简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平板电脑用手持辅助装置,包括软质垫片、移动轴、压缩弹簧、罩体、旋转盖、手柄;所述罩体罩于软质垫片的一侧面(即内侧面),该软质垫片侧面(内侧面)还固定有圆柱形移动轴;所述软质垫片的另一侧面(即外侧面)用于与平板电脑的光滑表面接触; 所述移动轴贯穿罩体,所述罩体在其外表面延伸有套在移动轴外周的套管;所述移动轴位于套管内的一段,其外周设有至少两个V字形延伸的导槽,所述各导槽以移动轴的轴心对称设置;所述V字形延伸的导槽包括第一端部、转折部和第二端部;沿移动轴周向,所述第一端部、转折部和第二端部依次设置;沿移动轴轴向,所述第一端部、第二端部、转折部和软质垫片依次设置;所述旋转盖套在所述套管外周,所述旋转盖固定有与导槽一一对应并指向移动轴的顶针;所述套管侧壁设有与顶针--对应的通槽,所述通槽供对应的顶针贯穿套管侧壁并沿套管周向移动;所述顶针贯穿对应通槽,且该顶针的一端置于对应导槽内;所述压缩弹簧套在所述移动轴外周,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软质垫片内表面、罩体内表面接触;所述手柄与罩体或旋转盖连接。需要将本手持辅助装置与平板电脑固定时,先将软质垫片的外侧面贴靠在平板电脑的光滑表面,再转动旋转盖,旋转盖转动的时候带动顶针转动,顶针在对应的V字形延伸导槽中从第一端部开始移动,并带动移动轴轴向移动,软质垫片在移动轴拉扯下向罩体内部形变,软质垫片周边被罩体固定于平板电脑表面,软质垫片和平板电脑的光滑表面之间开始形成真空区(负压区),顶针在通过转折部以后到达在第二端部,由于压缩弹簧的作用,顶针最终停留在第二端部,软质垫片和平板电脑的光滑表面之间最终形成具有一定高度的锥形真空区(负压区),将整个手持辅助装置牢固吸附在平板电脑的光滑表面。需要将本手持辅助装置与平板电脑分离时,反向旋转旋转盖,顶针顶针在对应的V字形延伸导槽中从第二端部开始移动,通过转折部后由压缩弹簧弹力回位到第一端部,软质垫片复位,消除软质垫片和平板电脑的光滑表面之间的真空区(负压区),整个手持辅助装置可以从平板电脑的光滑表面轻易移走。优选的,沿移动轴轴向,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间距为4?5毫米,所述第二端部和转折部的间距为1.5?2毫米,软质垫片和平板电脑的光滑表面之间最终形成高4?5毫米的锥形强力真空区(负压区)。优选的,所述罩体在其与软质垫片接触的接触面上设有环形限位凹槽,所述软质垫片设有与环形限位凹槽相对应的限位凸环,所述限位凸块置于对应的限位凹槽内,可以限制软质垫片与罩体间的平面位移,防止该平面位移影响真空区(负压区)的形成。优选的,所述软质垫片为橡胶垫,橡胶垫能够多次形变和复位,且长时间形变后也能可靠复位。优选的,所述移动轴固定于软质垫片中心,并与软质垫片垂直,可以使真空区(负压区)为圆锥形,使真空区(负压区)更匀称,吸附力也更匀称。优选的,所述罩体移动轴之间间隙配合,便于移动轴轴向移动,且能防止移动轴在移动过程中晃动,防止该晃动影响真空区(负压区)的形成。优选的,所述顶针与移动轴垂直,方便顶针带动移动轴。优选的,沿移动轴周向,所述第一端部、第二端部间的弧度为π/2,所述第二端部和转折部间的弧度为η /36,便于旋转盖的旋转操作。优选的,所述旋转盖上设有顶针安装孔,所述顶针贯穿所述顶针安装孔,并与顶针安装孔过盈配合,便于顶针安装,且安装牢固;所述旋转盖的开口端与罩体外表面间隙配合,便于旋转盖转动,且能防止移动轴在转动过程中晃动。优选的,所述移动轴与软质垫片一体连接,所述移动轴和软质垫片采用包塑工艺,包塑工艺可以保持移动轴和软质垫片的稳固性,亦保证真空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特点:I)无需对平板电脑作任何改动即可使用。2)通过强力真空区(负压区),使平板电脑固定牢固。3)平板电脑固定和拆卸十分简单快捷,只需转动旋转盖。4)通过手持辅助装置的使用,可以一手轻松的手持电脑,另一只手进行操作。5)纯机械,没有磁力,不会对电子设备造成不良影响。6)本平板电脑用手持辅助装置可以使平板电脑的操作更加人性化,增加其操控乐趣。【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2是移动轴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平板电脑7用手持辅助装置,包括软质垫片1、移动轴2、压缩弹簧3、罩体4、旋转盖5、手柄6 ;所述罩体4罩于软质垫片I的一侧面(即内侧面),该软质垫片I侧面(内侧面)还固定有圆柱形移动轴2 ;所述软质垫片I的另一侧面(即外侧面)用于与平板电脑7的光滑表面接触; 所述移动轴2贯穿罩体4,所述罩体4在其外表面延伸有套在移动轴2外周的套管8 ;所述移动轴2位于套管8内的一段,其外周设有至少两个V字形延伸的导槽20,所述各导槽20以移动轴2的轴心对称设置;所述V字形延伸的导槽20包括第一端部21、转折部22和第二端部23 ;沿移动轴2周向,所述第一端部21、转折部22和第二端部23依次设置;沿移动轴2轴向,所述第一端部21、第二端部23、转折部22和软质垫片I依次设置;沿移动轴2轴向,所述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3的间距为4~5毫米,所述第二端部23和转折部22的间距为1.5~2毫米;所述旋转盖5套在所述套管8外周,所述旋转盖5固定有与导槽20 —一对应并指向移动轴2的顶针9 ;所述套管8侧壁设有与顶针9--对应的通槽,所述通槽供对应的顶针9贯穿套管8侧壁并沿套管8周向移动;所述顶针9贯穿对应通槽,且该顶针9的一端置于对应导槽20内;所述压缩弹簧3套在所述移动轴2外周,所述压缩弹簧3的两端分别与软质垫片I内表面、罩体4内表面接触;所述手柄6旋转盖5连接。需要将本手持辅助装置与平板电脑7固定时,先将软质垫片I的外侧面贴靠在平板电脑7的光滑表面,再转动旋转盖5,旋转盖5转动的时候带动顶针9转动,顶针9在对应的V字形延伸导槽20中从第一端部21开始移动,并带动移动轴2轴向移动,软质垫片I在移动轴2拉扯下向罩体4内部形变,软质垫片I和平板电脑7的光滑表面之间开始形成真空区(负压区),顶针9在通过转折部22以后到达在第二端部23,由于压缩弹簧3的作用,顶针9最终停留在第二端部23,软质垫片I和平板电脑7的光滑表面之间最终形成高4~5毫米的锥形强力真空区(负压区),将整个手持辅助装置牢固吸附在平板电脑7的光滑表面。需要将本手持辅助装置与平板电脑7分离时,反向旋转旋转盖5,顶针9顶针9在对应的V字形延伸导槽20中从第二端部23开始移动,通过转折部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平板电脑用手持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软质垫片、移动轴、压缩弹簧、罩体、旋转盖、手柄;所述罩体罩于软质垫片的一侧面,该软质垫片侧面还固定有圆柱形移动轴;所述移动轴贯穿罩体,所述罩体在其外表面延伸有套在移动轴外周的套管;所述移动轴位于套管内的一段,其外周设有至少两个V字形延伸的导槽,所述各导槽以移动轴的轴心对称设置;所述V字形延伸的导槽包括第一端部、转折部和第二端部;沿移动轴周向,所述第一端部、转折部和第二端部依次设置;沿移动轴轴向,所述第一端部、第二端部、转折部和软质垫片依次设置;所述旋转盖套在所述套管外周,所述旋转盖固定有与导槽一一对应的顶针;所述套管侧壁设有与顶针一一对应的通槽,所述通槽供对应的顶针沿套管周向移动;所述顶针贯穿对应通槽,且该顶针的一端置于对应导槽内;所述压缩弹簧套在所述移动轴外周,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软质垫片内表面、罩体内表面接触;所述手柄与罩体或旋转盖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平板电脑用手持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软质垫片、移动轴、压缩弹簧、罩体、旋转盖、手柄; 所述罩体罩于软质垫片的一侧面,该软质垫片侧面还固定有圆柱形移动轴; 所述移动轴贯穿罩体,所述罩体在其外表面延伸有套在移动轴外周的套管; 所述移动轴位于套管内的一段,其外周设有至少两个V字形延伸的导槽,所述各导槽以移动轴的轴心对称设置;所述V字形延伸的导槽包括第一端部、转折部和第二端部;沿移动轴周向,所述第一端部、转折部和第二端部依次设置;沿移动轴轴向,所述第一端部、第二端部、转折部和软质垫片依次设置; 所述旋转盖套在所述套管外周,所述旋转盖固定有与导槽一一对应的顶针; 所述套管侧壁设有与顶针一一对应的通槽,所述通槽供对应的顶针沿套管周向移动; 所述顶针贯穿对应通槽,且该顶针的一端置于对应导槽内; 所述压缩弹簧套在所述移动轴外周,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软质垫片内表面、罩体内表面接触; 所述手柄与罩体或旋转盖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电脑用手持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移动轴轴向,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间距为4?5毫米,所述第二端部和转折部的间距为1.5?2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虹桥,
申请(专利权)人:严虹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