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提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闭式作物叶片表面分泌物循环提取装置,其包括由下到上顺次连接的双口圆底烧瓶、带抽滤嘴的分液漏斗、平底漏斗、分液漏斗、尾接管和冷凝管,所述双口圆底烧瓶的支口通过接头和玻璃管与冷凝管出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弥补了现有提取方法对操作人员身体的危害及挥发性有机溶剂消耗大的缺陷,而且加快了提取速度,减少了人为操作的误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可以安全、高效、快速地提取作物叶面分泌物。(*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封闭式作物叶片表面分泌物循环提取装置
本技术属于提取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封闭式作物叶片表面分泌物循环提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叶面分泌物提取方法如下:浸提前需先记录叶片的面积。浸提时,将约IOOOml的二氯甲烷倒入金属托盘(清洁无水残留)中,用镊子夹住叶柄基部将叶片整片浸入二氯甲烷溶液中2秒钟,将叶片提出溶液2秒,使叶片上的二氯甲烷滴回到盘中,这样算作浸提一次,每片叶片反复浸提4次,最后一次浸提后需要将叶片上的二氯甲烷完全滴回盘中。将托盘中所有的二氯甲烷转移到2L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Iml的内标(若有高效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需要),充分混匀,加入IOg左右无水硫酸钠,充分搅拌吸去水分,用定量滤纸过滤至1000 mL圆底烧瓶中,滤液减压旋转蒸发至20ml左右,最后定容至50ml容量瓶。现有提取方法存在的不足:1)对人体的危害。二氯甲烷易挥发,沸点39.8°C,对口鼻和眼睛具有毒害作用,吸入过量甚至可以致癌。在用金属托盘装盛二氯甲烷进行浸提时,大量的二氯甲烷会挥发到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充分做好防护准备,即使如此,挥发出来的二氯甲烷还是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人的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2)大量的试剂消耗或提取速度缓慢。在进行抽压旋转蒸发时,较多的气态二氯甲烷不能及时的冷凝而被真空泵直接抽走,造成有机溶剂的损失而且污染环境;若不抽压,直接进行旋转蒸发,可一定程度节省二氯甲烷,但是蒸发速度大大减慢,影响试验进度。叶片表面分泌物与作物的风味品质关系密切,如薄荷、香椿、烟草等。目前,对叶面分泌物的研究工作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而最基本和简单的叶面分泌物提取工作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内外的研究中从未有过改进。因此,一种高效、便捷的叶面分泌物提取装置,在作物叶面分泌物的相关研究和开发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安全的封闭式作物叶片表面分泌物循环提取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封闭式作物叶片表面分泌物循环提取装置,该装置包括由下到上顺次连接的双口圆底烧瓶、带抽滤嘴的分液漏斗、平底漏斗、分液漏斗、尾接管和冷凝管,所述双口圆底烧瓶的支口通过接头和玻璃管与冷凝管出口连接。具体的,所述带抽滤嘴的分液漏斗下端通过套设的塞子与双口圆底烧瓶密封连接;所述平底漏斗的顶端通过设置带孔的密封膜或玻璃板与分液漏斗密封连接,所述密封膜或玻璃板的孔径与分液漏斗的下端口相匹配。进一步的,所述玻璃管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玻璃管之间、接头和玻璃管之间用橡胶管连接,这样整套装置使用起来也更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I)避免了毒性有机溶剂对人体的损害。2)易挥发的二氯甲烷可以冷凝循环利用,节省成本和操作步骤。3)蒸馏是最耗时间的一个步骤,本技术装置改进了现有技术中每提取一个样品蒸馏一次的步骤,保持全时蒸馏,而且减少每次浸提的放液量,加快了蒸馏回流速度,节省了大量时间。4)设备价格便宜,操作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封闭式作物叶片表面分泌物循环提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抽滤嘴13处的箭头表示真空抽滤方向,其它箭头表示二氯甲烷循环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如图1所示,一种封闭式作物叶片表面分泌物循环提取装置,该装置包括由下到上顺次连接的双口圆底烧瓶1、带抽滤嘴13的分液漏斗2、平底漏斗3、分液漏斗4、尾接管5和冷凝管6,所述双口圆底烧瓶I的支口通过接头7、8和玻璃管9、10与冷凝管6出口连接。所述带抽滤嘴13的分液漏斗2下端通过套设的塞子11与双口圆底烧瓶I密封连接;所述平底漏斗3的顶端通过设置带孔的玻璃板12与分液漏斗4密封连接,所述玻璃板12的孔径与分液漏斗4的下端口相匹配。玻璃管9、10之间、接头7和玻璃管9之间、以及接头8和玻璃管10之间用橡胶管连接。本技术装置的操作步骤:1、叶片的获取取样时,叶片从植株取下后立即装入黑色塑料袋中,并迅速遮光低温保存,取样结束后迅速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泌物的提取。2、叶面积/重量的记录叶面分泌物提取后的量一般是以单位面积或单位重量进行计算。面积:浸提前需先记录叶片的面积:将样品叶片剪切成已知面积大小的形状备用(大叶片可用直径8 — IOcm滤纸作为对照进行裁剪;小叶片采用边长I 一 2cm的标准格进行裁剪)。重量:提取前记录重量。3、浸提平底漏斗3中平铺两张相应尺寸的滤纸,然后将裁剪好或称重后的叶片放入平底漏斗3中,同时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钠和约200mL的二氯甲烷,迅速盖上带孔玻璃板12以密封。叶片浸泡2 - 3秒后,在带抽滤嘴13的分液漏斗2中进行抽虑,抽滤结束后打开带抽滤嘴13的分液漏斗2的阀门,使滤液进入置于45°C水浴中的双口圆底烧瓶I内,并开始蒸懼。此时,拿掉带孔玻璃板12,同时向平底漏斗3中再次迅速加入约200mL的二氯甲烷。叶片重复浸泡2 — 3秒后,在带抽滤嘴13的分液漏斗2中再次进行抽虑,抽滤结束后滤液先暂存入带抽滤嘴13的分液漏斗2内,待双口圆底烧瓶I内的滤液蒸馏接近完全时打开带抽滤嘴13的分液漏斗2的阀门,使滤液进入双口圆底烧瓶I内继续进行蒸馏。待滤液再次接近蒸干时,分液漏斗4内已积累足够冷凝下来的二氯甲烷,此时不需要再向平底漏斗3中加入新的二氯甲烷,直接将分液漏斗4的阀门打开,平底漏斗3内即可得到干净的、可重复利用的二氯甲烷。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叶片被浸提5 — 6次。如有测定需要,可在最后一次进入双口圆底烧瓶I内的滤液蒸发至约20ml时,加入ImL蔗糖八乙酸酯和正十七烷醇的混合物作为内标,二氯甲烷定容至50ml容量瓶,即可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来检测提取所得的叶面分泌物成分。进行下一个新样品的提取时,只需在平底漏斗3中更换新的滤纸和无水硫酸钠,加入待浸提的样品即可。本技术装置在整个循环提取过程中均处于封闭状态,减少了因二氯甲烷挥发导致的人体损害。同时,少量的二氯甲烷实现了重复利用,可用于提取多个不同样品的叶面分泌物。整个提取过程中需要人工主要操作的步骤:1)适时开、关分液漏斗4、带抽滤嘴13的分液漏斗2的阀门,和抽虑阀门。2)定容最后的提取液。3)更换滤纸和样品。本技术装置弥补了现有提取方法对操作人员身体的危害及挥发性有机溶剂消耗大的缺陷,而且加快了提取速度,减少了人为操作的误差。该装置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可以安全、高效、快速地提取作物叶面分泌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封闭式作物叶片表面分泌物循环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由下到上顺次连接的双口圆底烧瓶、带抽滤嘴的分液漏斗、平底漏斗、分液漏斗、尾接管和冷凝管,所述双口圆底烧瓶的支口通过接头和玻璃管与冷凝管出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闭式作物叶片表面分泌物循环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由下到上顺次连接的双口圆底烧瓶、带抽滤嘴的分液漏斗、平底漏斗、分液漏斗、尾接管和冷凝管,所述双口圆底烧瓶的支口通过接头和玻璃管与冷凝管出口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作物叶片表面分泌物循环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抽滤嘴的分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建春,王冬,彭玉富,杨铁钊,孙九哲,王根发,张迪,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