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生挖掘铁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挖掘农具,具体的说是一种仿生挖掘铁锹。
技术介绍
铁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用的挖掘农具,但是在耕地挖掘及日常使用过程中,存在磨损严重、挖掘阻力大以及脱土性能不理想的现象。磨损是地面触土机械部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克服这一缺陷,传统方法是进行表面硬化,目前,常用的表面硬化技术有喷涂、沉积、镀层等,但由于硬化层厚度较薄,降低了地面机械触土部件在磨料磨损工况下使用的有效性;并且,工程材料表面硬度的提高也是有限度的。为了改善上述状况,人们把目光更多的集中在提高材料刚度和增加铁锹多功能性等方面,但这些均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铁锹工作时的阻力大、高粘附、磨损严重造成的使用寿命短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铁锹的减阻耐磨性能不仅与采用的材料有关,还和与土壤滑动接触的表面几何形状有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铁锹挖掘时阻力大、高粘附、使用寿命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改善铁锹触土表面的几何形状形式的仿生挖掘铁锹。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仿生挖掘铁锹,包括铁锹本体,铁锹本体的两面分别为内触土面和外触土面,铁锹本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仿生挖掘铁锹,包括铁锹本体,其特征在于:铁锹本体的两面分别为内触土面(1)和外触土面(2),铁锹本体的前端为入土端(5),后端为顶翼(3),所述的顶翼(3)的中部向内触土面(1)方向呈弧形弯曲,所述铁锹本体上设有一从入土端(5)延伸至顶翼(3),且向内触土面(1)方向弯曲的内挖掘面(4),所述内挖掘面(4)与外触土面(2)的两条交界线的一端与顶翼(3)弧形弯曲部位的两端相接,另一端与铁锹本体的侧边相切,所述内挖掘面(4)中部从入土端(5)至顶翼(3)方向的轮廓线符合方程,且取值范围为6~24;所述铁锹本体的两侧边的轮廓线分别符合方程,取值范围为‑5~‑35和,取值范围为5~3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挖掘铁锹,包括铁锹本体,其特征在于:铁锹本体的两面分别为内触土面(I)和外触土面(2),铁锹本体的前端为入土端(5),后端为顶翼(3),所述的顶翼(3)的中部向内触土面(I)方向呈弧形弯曲,所述铁锹本体上设有一从入土端(5)延伸至顶翼(3),且向内触土面(I)方向弯曲的内挖掘面(4),所述内挖掘面(4)与外触土面(2)的两条交界线的一端与顶翼(3)弧形弯曲部位的两端相接,另一端与铁锹本体的侧边相切,所述内挖掘面(4)中部从入土端(5)至顶翼(3)方向的轮廓线符合方程 /(x) = 0.000005 X4 - 0.0005X3 + 0.022x2 - 0.6813x-16.8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军,倪利伟,余浩,张阳,何亚凯,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