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盘龙参的人工栽培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盘龙参,兰科,盘龙参属,学名绶草(Spiranthessinensis.(Pers.)Ames.0rch.),又名龙抱柱,盘龙草。陆生兰,高15-20厘米,茎直立,基部簇生数条粗厚肉质根。生于湿草地、山坡林下或沟边草丛中。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塔河、加格达奇有野生分布。盘龙参根或全草入药,主要含香豆精甙和生物碱。性甘、淡、平,滋阴益气,凉血解毒,涩精,强壮。盘龙参自然种群很少,目前没有发现大面积的盘龙参群落,其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低,给人工栽培带来困难,加之盘龙参植株小、天然数量少,有效成分难以富集,阻碍药用价值开发。目前关于盘龙参组织培养的报道很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隐芽作为外植体进行人工栽培盘龙参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外殖体灭菌效果好、成活率高,丛生芽增值倍数高,组织培养苗生根率高,移栽成活率闻。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的。盘龙参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步骤一、以盘龙参当年生地下隐芽为外植体,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无菌水冲洗3~5遍;步骤二、将外植体接种于初代诱导培养基中,给予2000~2500LX的光照,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培养温度22~24°C,培养20~25天;步骤三、然后接种于继代增殖培养基上,在24°C~26°C条件下继代繁殖,给予2500~3000LX的光照,光照时间为16小时/天,继代周期为40~50天;步骤四、将继代增殖培养过程中获得的丛芽分割成单株,然后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中,给予1500~2000L ...
【技术保护点】
盘龙参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盘龙参组织培养繁殖的方法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 步骤一、以盘龙参当年生地下隐芽为外植体,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无菌水冲洗3~5遍; 步骤二、将外植体接种于初代诱导培养基中,给予2000~2500LX的光照,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培养温度22~24℃,培养20~25天; 步骤三、然后接种于继代增殖培养基上,在24℃~26℃条件下继代繁殖,给予2500~3000LX的光照,光照时间为16小时/天,继代周期为40~50天; 步骤四、将继代增殖培养过程中获得的丛芽分割成单株,然后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中,给予1500~2000LX的光照,光照时间为10小时/天,培养温度20‑~25℃,培养20~25天; 步骤五、将培养物不开口移到自然光照下锻练5~6天,然后开口练苗1~2天;然后移栽到移栽基质中,幼苗管理至成苗;即完成了盘龙参组织培养繁殖。
【技术特征摘要】
1.盘龙参的组织培养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盘龙参组织培养繁殖的方法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 步骤一、以盘龙参当年生地下隐芽为外植体,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无菌水冲洗3~5遍; 步骤二、将外植体接种于初代诱导培养基中,给予2000~2500LX的光照,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培养温度22~24°C,培养20~25天; 步骤三、然后接种于继代增殖培养基上,在24°C~26°C条件下继代繁殖,给予2500~3000LX的光照,光照时间为16小时/天,继代周期为40~50天; 步骤四、将继代增殖培养过程中获得的丛芽分割成单株,然后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中,给予1500~2000LX的光照,光照时间为10小时/天,培养温度20-~25°C,培养20~25天; 步骤五、将培养物不开口移到自然光照下锻练5~6天,然后开口练苗I~2天;然后移栽到移栽基质中,幼苗管理至成苗;即完成了盘龙参组织培养繁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龙参组织培养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的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是按下述进行的:用自来水冲洗5~10分钟,用75% (体积)酒精浸泡I~2分钟,再用0.1 % (质量)氯化汞浸泡4分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龙参组织培养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初代诱导培养基:改良 MS+IAA1 .5mg/L+6-BA0.5mg/L+ 蔗糖 30g/L+ 琼脂粉 6.8g/L。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凤新,刘德文,齐会娟,湛鑫琳,金屿淞,吕文博,万群芳,陈冰,
申请(专利权)人: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