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雨窖水前处理及深度处理集成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361589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雨窖水前处理及深度处理集成式系统,该系统包括卧式水力旋流除砂器、人工生态截污系统、水窖、粗滤池、生物慢滤池和清水箱。所述卧式水力旋流除砂器的一侧设有集雨进水口,其另一侧连有配水渠,该配水渠与所述人工生态截污系统相通;所述人工生态截污系统与所述水窖相连,该水窖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出水管Ⅰ与所述粗滤池底部相通,该粗滤池的顶端设有出水管Ⅱ;所述出水管Ⅱ的末端伸入所述生物慢滤池上端;所述生物慢滤池的底部设有出水管Ⅲ,该出水管Ⅲ与所述清水箱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艺流程简单,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方便,且出水稳定、效率高,完全可以用于西北农村地区集雨窖水饮用水处理。(*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雨窖水前处理及深度处理集成式系统
本技术涉及西北村镇集雨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
,尤其涉及集雨窖水前处理及深度处理集成式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极端匮乏,集雨窖水作为该地区饮用水的主要水源基本得到普及,而窖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由于水窖集雨面易受地面环境的污染,初期集雨窖水浊度、有机物及细菌总数值往往不能满足相关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目前对集雨窖水还没有有效的水处理模式,饮用水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雨水水质、季节性、时空不均匀性和水质不稳定性,需研发一种合理有效的水处理模式以解决该地区饮用水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运行可靠、合理有效的集雨窖水前处理及深度处理集成式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述的集雨窖水前处理及深度处理集成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卧式水力旋流除砂器、人工生态截污系统、水窖、粗滤池、生物慢滤池和清水箱;所述卧式水力旋流除砂器的一侧设有集雨进水口,其另一侧连有配水渠,该配水渠与所述人工生态截污系统相通;所述人工生态截污系统与所述水窖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集雨窖水前处理及深度处理集成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卧式水力旋流除砂器(1)、人工生态截污系统(2)、水窖(3)、粗滤池(4)、生物慢滤池(5)和清水箱(6);所述卧式水力旋流除砂器(1)的一侧设有集雨进水口(7),其另一侧连有配水渠(11),该配水渠(11)与所述人工生态截污系统(2)相通;所述人工生态截污系统与所述水窖(3)相连,该水窖(3)内设有水泵(21);所述水泵(21)通过出水管Ⅰ(22)与所述粗滤池(4)底部相通,该粗滤池(4)的顶端设有出水管Ⅱ(28);所述出水管Ⅱ(28)的末端伸入所述生物慢滤池(5)上端;所述生物慢滤池(5)的底部设有出水管Ⅲ(32),该出水管Ⅲ(32...

【技术特征摘要】
1.集雨窖水前处理及深度处理集成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卧式水力旋流除砂器(I)、人工生态截污系统(2)、水窖(3)、粗滤池(4)、生物慢滤池(5)和清水箱(6);所述卧式水力旋流除砂器(I)的一侧设有集雨进水口(7),其另一侧连有配水渠(11),该配水渠(11)与所述人工生态截污系统(2 )相通;所述人工生态截污系统与所述水窖(3 )相连,该水窖(3)内设有水泵(21);所述水泵(21)通过出水管I (22)与所述粗滤池(4)底部相通,该粗滤池(4)的顶端设有出水管II (28);所述出水管II (28)的末端伸入所述生物慢滤池(5)上端;所述生物慢滤池(5)的底部设有出水管111(32),该出水管111(32)与所述清水箱(6)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雨窖水前处理及深度处理集成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水力旋流除砂器(I)内均布有导流板(8)及筛网(9),并通过连接管I (10)与所述配水渠(11)相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雨窖水前处理及深度处理集成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渠(11)的一侧设有过水孔(12),并通过该过水孔(12)与所述人工生态截污系统(2)的顶部相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雨窖水前处理及深度处理集成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生态截污系统(2)由表及里依次为草皮(13)、养殖土(14)、土工布I (15)、砾石(16)、渗流管(19)、土工布II (17)、原土夯实(18);所述渗流管(19)的末端通过连接管II (20)与所述水窖(3)的顶部相连。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传武福平张国珍杨浩王颖超颜晓飞刘双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