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煤浆管内壁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60335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煤浆管内壁清洗装置,包括前置定子、支柱、后置定子;支柱的一端与前置定子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柱的另一端与后置定子的一端固定连接;前置定子的另一端设有清洗头,前置定子的圆周面至少均匀分布三组第一支腿;后置定子的另一端设有转接头,后置定子的圆周面至少均匀分布三组第二支腿;清洗头与转接头之间通过导管相连接;每组第二支腿的末端均设有滚轮和驱动滚轮的第二马达;清洗头包括轴、圆盘、橡胶叶片、活塞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支柱的两端分别至少均匀分布三个带有滑轮的前置定子和带有驱动滚轮的后置定子,除去现有技术中的轨道装置,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行走更加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煤浆管内壁清洗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清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煤浆管内壁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本技术做出以前,现有的水煤浆管道疏通设备主要进行小断面的水煤浆管道疏通,而对于水煤浆管道壁的煤浆污垢不能进行全断面的清除,长时间不彻底清除干净就会使得管道断面的煤浆污垢不断积累导致断面逐渐变窄,从而水煤浆在管道中的运行阻力增大,管道的运输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煤浆管内壁清洗装置,通过在支柱的两端分别至少均匀分布三个带有滑轮的前置定子和带有驱动滚轮的后置定子,去除轨道装置,使得清洗装置可以行走更加灵活。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煤浆管内壁清洗装置,包括前置定子、支柱、后置定子;所述支柱的一端与所述前置定子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置定子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前置定子的另一端设有清洗头,所述前置定子的圆周面至少均匀分布三组第一支腿,所述前置定子的内部设有驱动所述清洗头转动的第一马达;所述后置定子的另一端设有转接头,所述后置定子的圆周面至少均匀分布三组第二支腿;所述清洗头与所述转接头之间通过导管相连接;所述每组第二支腿的末端均设有滚轮和驱动所述滚轮的第二马达;所述清洗头包括轴、圆盘、橡胶叶片、活塞杆;所述圆盘的中部与所述轴采用过盈固定连接,所述轴与所述第一马达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轴设有轴向通孔和径向通孔,且所述轴向通孔和径向通孔的直径相等;所述圆盘设有径向活塞孔;所述轴向通孔、径向通孔、径向活塞孔相通;所述活塞杆设置于所述径向活塞孔的内部,且所述橡胶叶片设置于所述活塞杆的尾端;所述径向活塞孔的孔口设有用于封住所述径向活塞孔的弧形固定盖,且所述活塞杆的中部穿过所述弧形固定盖;所述弧形固定盖通过螺钉与所述圆盘固定连接;所述轴的圆周面设有环形空气槽,且所述环形空气槽设置于所述径向通孔与所述径向活塞孔之间,且所述径向通孔、环形空气槽、径向活塞孔相通;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结构相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支柱的两端分别至少均匀分布三个带有滑轮的前置定子和带有驱动滚轮的后置定子,除去现有技术中的轨道装置,使得本技术可以行走更加灵活。进一步:所述第二支腿包括第一支筒和第二支筒;所述第二支筒套在所述第一支筒的外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支筒与所述第二支筒之间能够相互滑动。进一步:所述第二支腿内还包括一个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改变所述第一支筒与所述第二支筒之间的伸缩长度;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传动机构和第三马达;所述传动机构为一种齿条哨合伸缩的传动机构。进一步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二支腿的伸缩性,使得本专利技术使用比较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除去清洗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清洗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水煤浆管内壁清洗装置进行说明。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水煤浆管内壁清洗装置,包括前置定子1、后置定子3、支柱2 ;所述支柱2的一端与所述前置定子I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柱2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置定子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前置定子I的另一端设有清洗头5,所述前置定子I的圆周面至少均匀分布三组第一支腿4,所述前置定子I的内部设有驱动所述清洗头5转动的第一马达11 ;所述后置定子3的另一端设有转接头31,所述后置定子3的圆周面至少均匀分布三组第二支腿6,所述后置定子3的内部设有蓄电池7,所述蓄电池7为各驱动马达(驱动马达可为第一马达11、第二马达64、第三马达66)和所述控制装置供电;所述每组第二支腿6的末端均设有滚轮63和驱动所述滚轮63的第二马达64。如图1、图3所示,所述第二支腿6为一种可伸缩的支腿,其包括第一支筒61和第二支筒62 ;所述第二支筒62套在所述第一支筒61的外表面,并且所述第一支筒61与所述第二支筒62之间可以相互滑动。所述第二支腿6内还包括一个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改变所述第一支筒61与所述第二支筒62之间的伸缩长度;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马达66和传动机构65。所述传动机构65为一种齿条卩齿合伸缩的传动机构65,将第三马达66固定在第一支筒61或第二支筒62上,并将齿条固定在第二支筒62或第一支筒61上;第三马达66的转轴上设有齿轮,当第三马达66转动时,通过齿轮在齿条上转动可以实现第三马达66在齿条上移动,这样就能够实现第一支筒61和第二支筒62之间的伸缩。本技术采用将第三马达66固定在第二支筒62上,并将齿条固定在第一支筒61上。还包括一个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马达11和第二马达64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马达11和第二马达64的转速和工作时间,并且所述第一马达11和第二马达64的转速与所要清洗管道的内径成反比。还可以这样,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马达11、第二马达64和第三马达66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马达11和第二马达64的转速和工作时间,并且所述第一马达11和第二马达64的转速与所要清洗管道的内径成反比;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控制所述第三马达66的转动实现所述第二支腿6的伸缩。如图4所示,所述清洗头5包括轴5.1、圆盘5.10、橡胶叶片5.9、活塞杆5.6 ;所述圆盘5.10的中部与所述轴5.1采用过盈固定连接,所述轴5.1与所述第一马达11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轴5.1设有轴向通孔5.2和径向通孔5.3,且所述轴向通孔5.2和径向通孔5.3的直径相等;所述圆盘5.10设有径向活塞孔5.5 ;所述轴向通孔5.2、径向通孔5.3、径向活塞孔5.5相通;所述活塞杆5.6设置于所述径向活塞孔5.5的内部,且所述橡胶叶片5.9设置于所述活塞杆5.6的尾端;所述径向活塞孔5.5的孔口设有用于封住所述径向活塞孔5.5的弧形固定盖5.11,且所述活塞杆5.6的中部穿过所述弧形固定盖5.11 ;所述弧形固定盖5.11通过螺钉5.8与所述圆盘5.10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5.6上套有复位弹簧5.7 ;所述轴5.1的圆周面设有环形空气槽5.4,且所述环形空气槽5.4设置于所述径向通孔5.3与所述径向活塞孔5.5之间,且所述径向通孔5.3、环形空气槽5.4、径向活塞孔5.5相通。所述控制装置为单片机,可以在所述后置定子3的外表面设有控制面板,用于向控制装置输入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可为所要喷洒管道的内径、各马达的工作状态控制信号、工作时间、工作模式、开机或关机等;该控制面板也可以脱离所述后置定子3,控制面板和控制装置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所述支柱2的内部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清洗头5与所述转接头31之间通过导管8相连接,并且导管8穿过所述支柱2的通孔,这样可以保护导管8,同时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煤浆管内壁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置定子(1)、支柱(2)、后置定子(3);所述支柱(2)的一端与所述前置定子(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柱(2)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置定子(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前置定子(1)的另一端设有清洗头(5),所述前置定子(1)的圆周面至少均匀分布三组第一支腿(4),所述前置定子(1)的内部设有驱动所述清洗头(5)转动的第一马达(11);所述后置定子(3)的另一端设有转接头(31),所述后置定子(3)的圆周面至少均匀分布三组第二支腿(6);所述清洗头(5)与所述转接头(31)之间通过导管(8)相连接;所述每组第二支腿(6)的末端均设有滚轮(63)和驱动所述滚轮(63)的第二马达(64);所述清洗头(5)包括轴(5.1)、圆盘(5.10)、橡胶叶片(5.9)、活塞杆(5.6);所述圆盘(5.10)的中部与所述轴(5.1)采用过盈固定连接,所述轴(5.1)与所述第一马达(11)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轴(5.1)设有轴向通孔(5.2)和径向通孔(5.3),且所述轴向通孔(5.2)和径向通孔(5.3)的直径相等;所述圆盘(5.10)设有径向活塞孔(5.5);所述轴向通孔(5.2)、径向通孔(5.3)、径向活塞孔(5.5)相通;所述活塞杆(5.6)设置于所述径向活塞孔(5.5)的内部,且所述橡胶叶片(5.9)设置于所述活塞杆(5.6)的尾端;所述径向活塞孔(5.5)的孔口设有用于封住所述径向活塞孔(5.5)的弧形固定盖(5.11),且所述活塞杆(5.6)的中部穿过所述弧形固定盖(5.11);所述弧形固定盖(5.11)通过螺钉(5.8)与所述圆盘(5.10)固定连接;所述轴(5.1)的圆周面设有环形空气槽(5.4),且所述环形空气槽(5.4)设置于所述径向通孔(5.3)与所述径向活塞孔(5.5)之间,且所述径向通孔(5.3)、环形空气槽(5.4)、径向活塞孔(5.5)相通;所述第一支腿(4)和所述第二支腿(6)结构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煤浆管内壁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置定子(I)、支柱(2)、后置定子(3);所述支柱(2)的一端与所述前置定子(I)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柱(2)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置定子(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前置定子(I)的另一端设有清洗头(5),所述前置定子(I)的圆周面至少均匀分布三组第一支腿(4),所述前置定子(I)的内部设有驱动所述清洗头(5)转动的第一马达(11);所述后置定子(3)的另一端设有转接头(31),所述后置定子(3)的圆周面至少均匀分布三组第二支腿(6);所述清洗头(5)与所述转接头(31)之间通过导管(8)相连接;所述每组第二支腿(6)的末端均设有滚轮(63)和驱动所述滚轮(63)的第二马达(64); 所述清洗头(5)包括轴(5.1)、圆盘(5.10)、橡胶叶片(5.9)、活塞杆(5.6);所述圆盘(5.10)的中部与所述轴(5.1)采用过盈固定连接,所述轴(5.1)与所述第一马达(11)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轴(5.1)设有轴向通孔(5.2)和径向通孔(5.3),且所述轴向通孔(5.2)和径向通孔(5.3)的直径相等;所述圆盘(5.10)设有径向活塞孔(5.5);所述轴向通孔(5.2)、径向通孔(5.3)、径向活塞孔(5.5)相通;所述活塞杆(5.6)设置于所述径向活塞孔(5.5)的内部,且所述橡胶叶片(5.9)设置于所述活塞杆(5.6)的尾端;所述径向活塞孔(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珊珊陈莹莹张忠文卫桢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