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口600楼承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59529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开口600楼承板,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两侧的I扣合边和II扣合边、间隔设置于底板中部的开口型肋,I扣合边与II扣合边相适配,I扣合边、II扣合边与开口型肋为一体滚压成型;立肋与底板的夹角近似为45°,这样的结构较大程度增加了楼承板和水泥的接触面积,与同类600型楼承板相对,波距较大,利用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开口 600楼承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楼承板,尤其涉及一种开口 600楼承板。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进步,我国建筑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建筑行业的楼承板广泛应用现场捆绑钢筋、架设木模板的传统现浇工艺,这种钢筋楼承板具有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是当今世界中、大型建筑、高层建筑特有的结构形式。而传统现浇施工工艺中钢筋、砼和模板的使用量大、施工面大、造成施工材料浪费、工时延长、成本增加、施工管理复杂、制造大量建筑垃圾等,已越来越不适应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市场上使用的600型楼承板,主要有YX75-200-600型、YX70-200-600型等,普遍波距较短,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开口 600楼承板,其立肋与底板夹角近似为45°的结构很大程度增加了楼承板和水泥的接触面积;其130mm的波高及300mm的波距相比同类楼承板,楼承板的利用率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口 600楼承板,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两侧的I扣合边和II扣合边、间隔设置于底板中部的开口型肋,I扣合边与II扣合边相适配,I扣合边、II扣合边与开口型肋为一体滚压成型;开口型肋包括下部的两个立肋与上部的顶面,立肋与底板的夹角在35°至45°之间。进一步,I扣合边包括I立边及I顶边,II扣合边包括II立边及II顶边。进一步,开口型肋自上向下形成扩口,开口型肋自下向上形成缩口。进一步,立肋与底板的夹角为45°,波高为130mm,波距为30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楼承板的利用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开口楼承板断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开口楼承板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不,一种开口 600楼承板,包括底板1、位于底板两侧的I扣合边2和II扣合边3、间隔设置于底板中部的开口型肋4,I扣合边2与II扣合边3相适配,I扣合边2、II扣合边3与开口型肋4为一体滚压成型;开口型肋4包括下部的两个立肋41与上部的顶面42,立肋41与底板I的夹角为45° ;1扣合边2包括I立边21及I顶边22,II扣合边3包括II立边31及II顶边32 ;开口型肋4自上向下形成扩口,开口型肋自下向上形成缩口,波高为130mm,波距为300mm。本技术一种开口 600楼承板,立肋与底板的夹角近似为45°的结构较大程度增加了楼承板和水泥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楼承板的利用率;与同类600型楼承板如YX75-200-600型、YX70-200-600型相比,其波距较长,利用率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口600楼承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两侧的I扣合边和II扣合边、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中部的开口型肋,所述I扣合边与所述II扣合边相适配,所述I扣合边、所述II扣合边与所述开口型肋为一体滚压成型;所述开口型肋包括下部的两个立肋与上部的顶面,立肋与底板的夹角在35°至4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口 600楼承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两侧的I扣合边和II扣合边、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中部的开口型肋,所述I扣合边与所述II扣合边相适配,所述I扣合边、所述II扣合边与所述开口型肋为一体滚压成型;所述开口型肋包括下部的两个立肋与上部的顶面,立肋与底板的夹角在35°至4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团李国军李国民杨欣张成春张青松姬从华杨虎朱巨松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新世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