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包装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59294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包装电池,包括电芯主体和包装膜,电芯主体的头部设置有极耳,包装膜上设置有可容极耳通过的顶封边和与顶封边相交设置的侧封边,侧封边包括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第一折边包括竖直段和向靠近电芯主体的方向倾斜的倾斜段,倾斜段靠近电芯主体的尾部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折边上设置向靠近电芯主体的方向倾斜的倾斜段,使得倾斜段的末端所在的直线位于电芯主体的尾部所在的直线之上,当将该电池安装到电子设备中时,第一折边的末端的暴露出的金属层无法与电子设备的主板上的导线接触,从而有效避免主板短路现象的发生,提高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包装电池
[0001 ] 本技术属于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软包装电池。
技术介绍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各种电子设备(如手机、iPad和MP4等)逐渐向着小型化和薄型化发展,从而使得这些电子设备为电池预留的空间越来越小,这就要求电池的厚度尽可能的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软包装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生产厂家为了提升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也在不断探索降低生产成本的手段。其中,用切边后对电池的侧封边的封印进行双折边处理取代传统的单折边包胶工序可以有效的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降低生产成本。如图1和图2所示,双折边处理后形成的双折边I 一般包括第一折边11和第二折边12,通常第一折边11是将封印沿着一直线对折,第一折边11对折后在电池尾部往往会存在折边错位。当第一折边11向外错位时(即第一折边11的靠近电芯主体10的尾部的末端所在的直线位于电芯主体10的尾部所在的直线之下,其中,电芯主体10的尾部是指远离极耳13和顶封边14的端部),第一折边11的末端的金属层将暴露出来,当将这样的电池安装到电子设备中时,暴露的金属层有可能同时接触电子设备的主板上的两个或更多导线,造成主板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解决第一折边向外错位而导致的电子设备短路问题,进而提高其使用安全性的电池。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包装电池,包括电芯主体和用于封装所述电芯主体的包装膜,所述电芯主体的头部设置有极耳,所述包装膜上设置有可容所述极耳通过的顶封边和与所述顶封边相交设置的侧封边,所述侧封边包括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位于所述电芯主体和所述第一折边之间,所述第一折边包括竖直段和向靠近所述电芯主体的方向倾斜的倾斜段,所述倾斜段靠近所述电芯主体的尾部设置。作为本技术软包装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倾斜段的长度与所述竖直段的比值为 1:5 ?1:20。作为本技术软包装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倾斜段的长度为Imm?100mm。作为本技术软包装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倾斜段的末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竖直段的宽度。作为本技术软包装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竖直段的宽度为0.4mm?5mm。作为本技术软包装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倾斜段的末端所在的直线与所述电芯主体的尾部所在的直线之间呈0.1°?45°角。作为本技术软包装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折边和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电芯主体之间通过粘接层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在第一折边的尾部(即靠近电芯主体的尾部的一端)上设置向靠近电芯主体的方向倾斜的倾斜段,使得倾斜段的末端所在的线段位于电芯主体的尾部所在的直线之上,当将该电池安装到电子设备中时,第一折边的末端暴露出的金属层无法与电子设备的主板上的导线接触,从而有效避免主板短路现象的发生,提高电池的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软包装电池第一次折边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软包装电池第二次折边后的侧视图。其中,1-双折边,10-电芯王体,11-第一折边,12-第二折边,13-极耳,14-顶封边。图3为本技术第一次折边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次折边后的侧视图。其中,20-电芯主体,2-侧封边,21-第一折边,211-竖直段,212-倾斜段,[0021 ]22-第二折边, 23-包装I吴,24-极耳,25-顶封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包装电池,包括电芯主体20和用于封装电芯主体20的包装膜23,电芯主体20的头部设置有极耳24,包装膜23上设置有可容极耳24通过的顶封边25和与顶封边25相交设置的侧封边2,侧封边包括第一折边21和第二折边22,第二折边22位于电芯主体20和第一折边21之间,第一折边21包括竖直段211和向靠近电芯主体20的方向倾斜的倾斜段212,倾斜段212靠近电芯主体20的尾部设置。其中,靠近电芯主体20的方向是相对于远离电芯主体20的方向而言的,因此,相较于竖直段211来说,倾斜段212更加靠近电芯主体20。此外,倾斜段212是设置在靠近电芯主体20的尾部的位置,而不是设置在靠近电芯主体20的头部的位置(即设置有极耳24的一侧),是因为靠近电芯主体20的头部的一侧就是顶封边25所在位置,由于极耳24的存在,顶封边25上一般不会存在暴露出的金属层与电子设备的主板上的导线接触的问题。倾斜段212的长度与竖直段211的比值为1:5~1:20,且倾斜段212的长度为Imm ~IOOmm0倾斜段212的末端的宽度大于竖直段211的宽度,且竖直段211的宽度为0.4mm~5mm。本技术中,倾斜段212上与竖直段211相接的一端称之为始端,倾斜段212上的自由端称之为末端,相比于倾斜段212上的其他位置而言,该末端离电芯主体20的尾部所在直线的距离是最小的。倾斜段212的末端所在的直线与电芯主体20的尾部所在的直线之间呈0.1°~45°角,倾斜段212的末端所在的直线并不与电芯主体20的尾部所在的直线平行或重合,而是存在一个夹角(即图4中的α角),并且倾斜段212的末端所在的线段位于电芯主体20的尾部所在的直线之上。第二折边22和第一折边21与电芯主体20之间通过粘接层连接。制作时,在电池的侧封工序后,首先对侧封后形成的边进行精切边,做第一次折边处理时使侧封后形成的边的尾部先进入折边设备,并使该尾部的宽度比其他部分的宽度大,尾部折完后形成倾斜段212,该倾斜段212的末端所在的线段位于电芯主体20的尾部所在的直线之上;然后再折侧封后形成的边的其他部分,这些部分的宽度一致,形成竖直段211,竖直段211和倾斜段212的整体则形成第一折边21。在一次折边处理过程中,侧封后形成的边的封印材料(即包装膜材料)在倾斜段212发生塑性变形,使宽度较大的倾斜段212圆滑地渐变为宽度较小的竖直段211。第一次折边处理完成后,再进行第二次折边处理:沿着第一折边21的自由端(SP与第一折边21的折印相对的一边)向着电芯主体20的方向进行折边,完成第二次折边处理。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 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包装电池,包括电芯主体和用于封装所述电芯主体的包装膜,所述电芯主体的头部设置有极耳,所述包装膜上设置有可容所述极耳通过的顶封边和与所述顶封边相交设置的侧封边,所述侧封边包括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边位于所述电芯主体和所述第一折边之间,所述第一折边包括竖直段和向靠近所述电芯主体的方向倾斜的倾斜段,所述倾斜段靠近所述电芯主体的尾部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包装电池,包括电芯主体和用于封装所述电芯主体的包装膜,所述电芯主体的头部设置有极耳,所述包装膜上设置有可容所述极耳通过的顶封边和与所述顶封边相交设置的侧封边,所述侧封边包括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边位于所述电芯主体和所述第一折边之间,所述第一折边包括竖直段和向靠近所述电芯主体的方向倾斜的倾斜段,所述倾斜段靠近所述电芯主体的尾部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段的长度与所述竖直段的比值为1:5?I:20o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绍宇游从辉段栋李红磊方宏新程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