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48513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2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其可解决现有的背光源中的遮光片的制备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背光源,包括背光框架、光学膜片,以及设置在背光框架侧边与光学膜片之间的遮光片,其中,所述遮光片包括与所述背光框架的各个侧边相对应的遮光片组件,且任意两相邻的所述遮光片组件在所述背光框架的拐角位置重叠或断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该背光源。(*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属于显示
,其可解决现有的背光源中的遮光片的制备成本较高的问题。本技术的背光源,包括背光框架、光学膜片,以及设置在背光框架侧边与光学膜片之间的遮光片,其中,所述遮光片包括与所述背光框架的各个侧边相对应的遮光片组件,且任意两相邻的所述遮光片组件在所述背光框架的拐角位置重叠或断开。本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该背光源。【专利说明】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属于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背光源(Back Light Unit,BLU)用于为显示装置的显示模组提供背光,背光源的发光效果直接影响到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结合图1至4所示,现有的背光源主要包括:底反射片1、导光板2、光学膜片(扩散片、棱镜片、保护片)5、灯管组3、遮光片4、背光框架6。其中,遮光片4设于背光框架6的侧边与光学膜片5之间。通常遮光片4为黑白双面胶,主要用于固定背光框架6与光学膜片5,以及防止来自灯管组3的光从背光源的周边漏出。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技术中的遮光片4虽然仅仅设置在背光框架6的侧边所在位置与光学膜片5之间,但是在制备遮光4片时,却需要形成整层遮光片薄膜,然后进行材切,在相应的位置处形成遮光片4,大部分的遮光片膜层将被切除。随着显示装置的尺寸的增大,背光源的面积也相应增大,所以形成的遮光片薄膜的面积也将要增大,从而剪切掉的遮光片薄膜的面积也随之增大,进而造成更多的遮光片薄膜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针对现有的遮光片的制备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降低遮光片成本的背光源及显示装置的。解决本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光源,包括:背光框架、光学膜片,以及设置在背光框架侧边与光学膜片之间的遮光片,其中,所述遮光片包括与所述背光框架的各个侧边相对应的遮光片组件,且任意两相邻的所述遮光片组件在所述背光框架的拐角位置重叠或断开。本技术的背光源中的遮光片可以根据背光框架的侧边的个数以及宽度,通过相应的圆轴模具形成相应的遮光片组件,以用于背光框架与光学膜片之间的固定。以包括四个侧边的背光框架为例,此时可以通过四个圆轴,形成于四个与背光框架侧边相对应的遮光片组件,无需形成整张的遮光片薄膜之后再进行材切,以去除与背光框架中间部分相对应的遮光片薄膜,从而可以解决遮光片薄膜的浪费的问题,进而可以节约遮光片的生产成本。优选的是,两相邻的所述遮光片组件在所述背光框架的拐角位置重叠,在所述背光框架的侧边上设置有与两相邻的所述遮光片组件的重叠位置相配合的凹槽。优选的是,两相邻的所述遮光片组件在所述背光框架的拐角位置断开,在所述背光框架上的侧边上设置有与两相邻的所述遮光片组件的断开位置相配合的凸起。优选的是,所述遮光片为黑白双面胶或黑黑双面胶。优选的是,所述背光源还包括导光板,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光学膜片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导光板出光面上的扩散片、棱镜片、保护片。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背光源为侧入式背光源,所述背光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背离出光面一侧的底反射片。优选的是,所述背光源为直下式背光源。解决本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的任意一种背光源。由于本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源,故其成本较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背光源的结构图;图2为图1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现有的背光源的遮光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一种遮光片的正面示意图;图6为图5的C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5的D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另一种遮光片的正面示意图;图9为图8的E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10为图8的F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遮光片与背光框架相配合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G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13为图11的H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底反射片;2、导光板;3、灯管组;4、遮光片;5、光学膜片;6、背光框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结合图5至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其包括背光框架6、光学膜片5,以及设置在背光框架6侧边与光学膜片5之间的遮光片4,其中,所述遮光片4包括与所述背光框架6的各个侧边相对应的遮光片4组件,且任意两相邻的所述遮光片4组件在所述背光框架6的拐角位置重叠或断开。本实施例的背光源中的遮光片4可以根据背光框架6的侧边的个数以及宽度来设定,通过相应的圆刀模具形成相应的遮光片4组件,以用于背光框架6与光学膜片5之间的固定。以包括四个侧边的背光框架6为例,制备遮光片4时可以采用圆刀模具设计,圆刀模具是采用圆轴产品模具设计来材切产品,而且这种圆刀在一台设备上有好几组或十几组(看产品结构),故通过不同圆刀模具材切出的图形再结合(合并)到一张产品上。无需形成整张的遮光片薄膜之后再进行材切,以去除与背光框架6中间部分相对应的遮光片薄膜,从而可以解决遮光片薄膜的浪费的问题,进而可以节约遮光片4的生产成本。如图11至13所示,其中,如果两相邻的所述遮光片4组件在所述背光框架6的拐角位置重叠,此时由于遮光片4组件之间的重叠必然会造成遮光片4整体的厚度上的增加,从而导致背光源的厚度增加,进而影响显示装置的轻薄的要求。所以,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所述背光框架6的侧边上设置有与两相邻的所述遮光片4组件的重叠位置相配合的凹槽。此时背光框架6侧边上的凹槽与遮光组件的重叠位置凹凸配合,相对于现有的背光源的厚度并没有增加,在节约遮光片4成本的同时也不影响显示装置的轻薄。其中,如果两相邻的所述遮光片4组件在所述背光框架6的拐角位置断开,此时由于遮光片4组件之间存在断开,也就是存在空隙,在对遮光片4进行信赖性实验(高温高湿,冷热冲击等等)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画面不良,导致背光源的漏光现象。所以,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所述背光框架6上的侧边上设置有与两相邻的所述遮光片4组件的断开位置相配合的凸起。由于背光框架6侧边上的凸起与遮光片4组件之间的空隙凹凸配合,从而可以避免背光源的漏光。在本实施例中,遮光片4优选为黑白双面胶或黑黑双面胶,用于背光框架6与光学膜片5之间的固定,以及防止背光源在其周边的发生漏光。本实施例的背光源还包括导光板2,所述光学膜片5设置在所述导光板2的出光面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光学膜片5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导光板2出光面上的扩散片、棱镜片、保护片。此时,还可以进一步优选地,该背光源为侧入式背光源,该背光源的灯管组3设置于导光板2的侧边处,此时在所述导光板2背离出光面一侧还设置有底反射片1,该底反射片I用于将来自灯管组3的光反射出导光板2。当然本实施例的背光源也可以优选为直下式,此时该背光源的灯光组设置于背离光学膜片5出光面的一侧。该光学膜片5为扩散板,用于来自灯管组3的光扩散。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实施例1中的背光源。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源,包括:背光框架、光学膜片,以及设置在背光框架侧边与光学膜片之间的遮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包括与所述背光框架的各个侧边相对应的遮光片组件,且任意两相邻的所述遮光片组件在所述背光框架的拐角位置重叠或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