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插头复合材料插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47914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2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插头复合材料插脚,包括插脚管、锥径、铆接管、导入口、圆顶、导电粉体、捣固层和壳体;所述圆型插脚前端为圆顶,所述圆顶后面连接插脚管,所述插脚管后端连接锥径部分,所述锥径部分后面连接铆接管,所述铆接管后部设有锥形导入口;所述壳体通过机械冲压方式加工成型,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壳体内部填充具有导电功能的导电粉体,所述导电粉体通过自动化机械填充至锥径部分,并经过捣固强化于锥径部分,形成捣固层,经过铆线连接,注塑成型后,得到电源插头;本新型采用导电粉体填充圆型插脚,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简化加工与装配工艺;在导热性能、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上均达到安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插头复合材料插脚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器连接元件加工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电源插头复合材料插脚。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电源插头五花八门,样式较多,插头的插脚形状一般为扁型插脚和圆型插脚二种;国内外电源插头的圆型插脚,一般都采用铜合金作为导电金属型材,经切割、车制、攻牙等加工工序制作而成,插脚通体采用实心的铜合金作为导电材质,因铜合金价格比较昂贵,如果插脚通体都为实心,消耗的铜较多,会使插脚的生产成本提高。另外铜的资源量有限,人们也正在寻找能降低铜的消耗量、性能更佳的产品来代替实心插脚,这已成为业界普遍的研究对象,本案也由此产生。现有技术中专利CN201717414U,公开了一种电源插头的插脚,包括外壳、内芯,该内芯设于外壳内,并与外壳过盈配合在一起,所述外壳采用铜合金制成,内芯采用铝合金制成;缺点是过盈配合要求加工与装配的精度高,工艺控制难度大,不同金属材料之间膨胀系数的差异会在环境工况下产生分离;专利CN201805047U,公开了一种一体式插头内架,包括空心金属柱体插脚,所述空心金属柱体插脚上部柱体圆周面上开设有槽孔,所述空心金属柱体插脚内腔注有塑胶体,该塑胶体通过空心金属柱体插脚上部的槽孔与外端的塑胶架体紧密连接;缺点是插脚的内部填充塑料内芯,整体插脚的导电性能会大大降低,同时塑料内芯的散热效果或者热传导效果均很差,不利于环境热量传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插头复合材料插脚,针对电源插头圆型插脚使用纯铜资料浪费和成本高;使用铝制内芯工艺与装配难度高,生产效率低;使用塑料填注导热与导电性能差的缺陷,设计一种复合材料插脚,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源插头复合材料插脚,包括插脚管、锥径、铆接管、导入口、圆顶、导电粉体、捣固层、导体芯线、电缆线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插头圆型插脚由插脚壳体与导电粉体构成,所述圆型插脚前端为圆顶,直接与插座连接,所述圆顶后面连接有插脚管,所述插脚管为圆管式结构,所述插脚管后端直接连接有一个锥径部分,所述锥径部分后面连接有铆接管,所述铆接管后部设置有一个锥形导入口 ;所述壳体通过机械冲压方式加工成型,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壳体内部填充具有导电功能的导电粉体,所述导电粉体通过自动化机械填充至锥径部分,并经过捣固强化于锥径部分,形成捣固层;所述电缆线脱皮后,将导体芯线部分通过导入口插入到铆接管中,并与捣固层导电粉体接触,实施铆线连接,形成电源插头的插脚,所述插脚与电源插头内架配合,并经过注塑成型后,得到电源插头。所述圆型插脚壳体由稀土高锌铜合金制造而成,所述壳体的插脚管直径为4mm—6mm ;所述的铆接管壁厚为0.4mm一0.8mm。所述导电粉体为石墨粉体、零价铁粉、铝粉、锌粉或者任意几种导电粉体的混合物。所述导电粉体为微米级粉体或者纳米级粉体,粒径为10纳米---100微米。所述导电粉体中添加有热固型粘合剂,所述的热固型粘合剂为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聚氨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粘合剂添加量为:重量百分数1%----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导电粉末来填充电源插头的圆型插脚,第一是节约了大量的铜材料,降低了插头制造的成本;第二是使用导电粉末材料,为插脚的制造与加工提供了机械化自动填充的可能,简化了插脚加工与装配的工艺要求;第三是导电粉末材料的应用,彻底解决了复合材料插脚中不同材料之间膨胀系数不同的问题,也使插脚内芯材料的导电率得到提升,从而满足安规的要求。如上所述,粉末填充插脚,在导热性能、导电性能、机械强度和装配工艺上均达到目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电源插头复合材料插脚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电源插头复合材料插脚剖面图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电源插头复合材料插脚插脚填料剖面图示意图;图4为本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电源插头复合材料插脚装配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插脚管 1.锥径3.铆接管 4.导入口5.圆顶 6.导电粉体7.捣固层 8.导体芯线9.电缆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依据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插头复合材料插脚,包括插脚管1、锥径2、铆接管3、导入口 4、圆顶5、导电粉体6、捣固层7、导体芯线8、电缆线9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插头圆型插脚由插脚壳体与导电粉体6构成,所述圆型插脚前端为圆顶5,直接与插座连接,所述圆顶5后面连接有插脚管I,所述插脚管I为圆管式结构,所述插脚管I后端直接连接有一个锥径2部分,所述锥径2部分后面连接有铆接管3,所述铆接管3后部设置有一个锥形导入口 4 ;所述壳体通过机械冲压方式加工成型,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壳体内部填充具有导电功能的导电粉体6,所述导电粉体6通过自动化机械填充至锥径2部分,并经过捣固强化于锥径2部分,形成捣固层7 ;所述电缆线9脱皮后,将导体芯线8部分通过导入口 4插入到铆接管3中,并与捣固层7的导电粉体6接触,实施铆线连接,形成电源插头的插脚,所述插脚与电源插头内架配合,并经过注塑成型后,得到电源插头。优选的,所述圆型插脚壳体由稀土高锌铜合金制造而成;优选的,所述壳体的插脚管直径为4.75±0.5mm ;优选的,所述的铆接管壁厚为0.5±0.1mm ;优选的,所述导电粉体6为石墨粉体和铝粉粉体的混合物;优选的,所述混合物中石墨粉体和铝粉粉体重量百分比为40%与55% ;优选的,所述导电粉体石墨粒径小于80纳米;铝粉粒径小于200微米;优选的,所述导电粉体中添加的热固型粘合剂为有机硅树脂;优选的,所述的有机硅粘合剂添加量为:5%。通过上述具体实施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导电粉末来填充电源插头的圆型插脚,第一是节约了大量的铜材料,降低了插头制造的成本;第二是使用导电粉末材料,为插脚的制造与加工提供了机械化自动填充的可能,简化了插脚加工与装配的工艺要求;第三是导电粉末材料的应用,彻底解决了复合材料插脚中不同材料之间膨胀系数不同的问题,也使插脚内芯材料的导电率得到提升,从而满足安规的要求。如上所述,粉末填充插脚,在导热性能、导电性能、机械强度和装配工艺上均达到目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插头复合材料插脚,其特征在于,包括插脚管、锥径、铆接管、导入口、圆顶、导电粉体、捣固层、导体芯线、电缆线和壳体;所述电源插头圆型插脚由插脚壳体与导电粉体构成,所述圆型插脚前端为圆顶,直接与插座连接,所述圆顶后面连接有插脚管,所述插脚管为圆管式结构,所述插脚管后端直接连接有一个锥径部分,所述锥径部分后面连接有铆接管,所述铆接管后部设置有一个锥形导入口;所述壳体通过机械冲压方式加工成型,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壳体内部填充具有导电功能的导电粉体,所述导电粉体通过自动化机械填充至锥径部分,并经过捣固强化于锥径部分,形成捣固层;所述电缆线脱皮后,将导体芯线部分通过导入口插入到铆接管中,并与捣固层导电粉体接触,实施铆线连接,形成电源插头的插脚,所述插脚与电源插头内架配合,并经过注塑成型后,得到电源插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插头复合材料插脚,其特征在于,包括插脚管、锥径、铆接管、导入口、圆顶、导电粉体、捣固层、导体芯线、电缆线和壳体;所述电源插头圆型插脚由插脚壳体与导电粉体构成,所述圆型插脚前端为圆顶,直接与插座连接,所述圆顶后面连接有插脚管,所述插脚管为圆管式结构,所述插脚管后端直接连接有一个锥径部分,所述锥径部分后面连接有铆接管,所述铆接管后部设置有一个锥形导入口 ;所述壳体通过机械冲压方式加工成型,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壳体内部填充具有导电功能的导电粉体,所述导电粉体通过自动化机械填充至锥径部分,并经过捣固强化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波刘东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周氏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