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包括操作板和开关机构;操作板上的器件包括跳闸位置继电器TWJ和合闸保护继电器HBJ;开关机构包括防跳继电器KO、断路器第一常开辅助触点DL1;防跳继电器KO具有常开触点KO1和常闭触点KO2;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断路器的第二常闭触点DL4;跳闸位置继电器TWJ的负极、合闸保护继电器HBJ的负极、断路器第一常开辅助触点DL1的一端、防跳继电器KO的常开触点KO1的一端以及防跳继电器KO的常闭触点KO2的一端共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接线方便可靠、成本较低且能够消除操作板与开关机构因产品参数不匹配带来的各种弊端,其应用能够有效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
本技术涉及配电网中断路器防跳
,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
技术介绍
断路器在手动或自动合闸后,在控制KK把手尚未复归(因手动工作慢为秒级,而断路器合闸动作快为毫秒级;断路器合闸完成后KK把手尚未复归,触点继续接通)或自动装置触点粘连、卡死等情况下,如果遇到断路器合闸于永久性故障、保护动作、断路器跳闸,此时由于合闸脉冲还未解除,断路器将再次合闸,如此反复,导致断路器出现多次跳、合闸现象,即所谓“跳跃”现象。必须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跳跃(简称防跳)问题出现,否则会导致断路器遮断能力下降,甚至引起爆炸。之前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电网基本都是采用微机防跳设计,即在微机保护操作板内设计有防跳回路。而近期电网则基本使用断路器本身的防跳回路,也即机构防跳回路。两种防跳设计并存的局面将长期存在。常见的一种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如图1所示:其将微机操作板内的微机防跳回路拆除后,直接嫁接操作板与断路器之间的接线方式。其设计的理想工作流程是:断路器分闸回路接线不变,运行实践已经证实其能可靠实现断路器分闸及对分闸回路的全面监视;对于断路器合闸回路:在合闸回路正常时,跳闸位置继电器TWJ不动作,防跳继电器KO不动作,防跳回路不启动;合闸回路有粘连或断路器合闸于线路故障态时,跳闸位置继电器TWJ不动作,防跳继电器KO通过断路器辅助触点DL启动并形成自保持,以防止断路器跳跃现象。但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微机保护操作板与断路器操作机构常由不同厂家生产制造,其在参数配合、继电器选用等方面缺乏协调,容易出现以下问题:当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与跳闸位置继电器TWJ配合分压不均,导致防跳继电器KO长期启动,造成防跳功能长期启动,导致断路器分闸后无法再合闸。当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与防跳继电器KO配合分压不均,导致跳闸位置继电器TWJ继电器长期启动,跳闸位置继电器TWJ与合闸位置HWJ同时动作,造成供电部门变电值班员对断路器状态的错误判断,引起监控系统的指示错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利用现有断路器防跳机构内部的一个备用的断路器常闭辅助触点和二根配线即可完成、接线方便可靠、成本较低且能够有效消除不同厂家生产的操作板与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因产品参数不匹配带来的各种弊端的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包括操作板和开关机构;上述的操作板上的器件包括跳闸位置继电器TWJ和合闸保护继电器HBJ ;开关机构包括防跳继电器K0、断路器第一常开辅助触点DLl ;防跳继电器KO具有常开触点KOl和常闭触点K02 ;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断路器的第二常闭触点DL4 ;上述的跳闸位置继电器TWJ的负极与断路器的第二常闭触点DL4的一端电连接;断路器的第二常闭触点DL4的另一端、合闸保护继电器HBJ的负极、断路器第一常开辅助触点DLl的一端、防跳继电器KO的常开触点KOl的一端以及防跳继电器KO的常闭触点K02的一端共线。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的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较之现有技术,能够有效消除因操作板与开关机由不同厂家生产导致的参数不匹配问题,使得不同厂家定制生产的操作板与开关机构可以简便、完美对接,完善了断路器机构防跳的设计,其使用能够有效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2)本技术的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只需要在断路器防跳机构内部确定一个备用的断路器辅助触点和二根配线即可完成,接线方便、准确、可靠,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的电气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的电气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见图1,现有技术的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主要由操作板和开关机构组成。操作板上设有跳闸位置继电器TWJ、合闸保护继电器HBJ、重合闸CHJ、断路器状态切换开关1QK、保护跳闸BTJ、跳跃闭锁继电器TBJ和合闸位置继电器HWJ等主要器件。开关机构主要由防跳继电器K0、储能弹簧CN、合闸脱扣器HQ、分闸脱扣器TQ、断路器第一常开辅助触点DL1、断路器第一常闭辅助触点DL2和断路器第二常开辅助触点DL3组成。防跳继电器KO具有常开触点KOl和常闭触点K02。各器件的电连接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跳闸位置继电器TWJ的负极、合闸保护继电器HBJ的负极、断路器第一常开辅助触点DLl的一端、防跳继电器KO的常开触点KOl的一端以及防跳继电器KO的常闭触点K02的一端共线。本实施例的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其他方面与现有技术的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多利用了一个断路器的第二常闭触点DL4 ;跳闸位置继电器TWJ的负极与断路器的第二常闭触点DL4的一端电连接;断路器的第二常闭触点DL4的另一端、合闸保护继电器HBJ的负极、断路器第一常开辅助触点DLl的一端、防跳继电器KO的常开触点KOl的一端以及防跳继电器KO的常闭触点K02的一端共线。本实施例的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由于在跳闸位置继电器TWJ与防跳继电器KO之间同时串接了断路器的第一常开触点DLl和断路器的第二常闭触点DL4,无法形成通路,可靠消除了二者之间的电阻分压影响;同时完全不影响防跳继电器KO的防跳功能的实现。本技术的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的防跳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简述如下:断路器控制回路和机构正常时,防跳继电器KO不会启动,呈不动作状态。在断路器手合、遥控回路发生接点异常导通或手合于故障出线时,在开关第一次呈合闸状态时,在IOms内通过断路器常开辅助触点启动KO回路,防跳继电器KO动作,与之相联系的KO接点导通;这样防跳继电器KO通过本身的KO常开触点形成了自保持状态,防跳继电器KO持续呈动作态,其常闭KO辅助触点回路断开,断路器合闸回路无法形成通路,断路器即无法第二次合闸。简言之,在合闸命令异常持续时,由断路器常开辅助触点启动KO自保持回路,断开了合闸回路,防止了断路器再一次的合闸。在开关合闸位置时,合闸位置继电器HWJ只能通过合闸脱扣器HQ支路形成通路,起到监视合闸回路的作用的同时,防止了与防跳继电器KO间的相互干扰。综上,本实施例的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较之现有技术,能够有效消除因操作板与开关机由不同厂家生产导致的参数不匹配问题,使得不同厂家定制生产的操作板与开关机构可以简便、完美对接,完善了断路器机构防跳的设计,其使用能够有效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只需要在断路器防跳机构内部确定一个备用的断路器辅助触点和二根配线即可完成,接线方便、准确、可靠,成本较低。以上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换和变化而得到相对应的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包括操作板和开关机构;所述的操作板上的器件包括跳闸位置继电器TWJ和合闸保护继电器HBJ;开关机构包括防跳继电器KO、断路器第一常开辅助触点DL1;防跳继电器KO具有常开触点KO1和常闭触点KO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断路器的第二常闭触点DL4;所述的跳闸位置继电器TWJ的负极与断路器的第二常闭触点DL4的一端电连接;断路器的第二常闭触点DL4的另一端、合闸保护继电器HBJ的负极、断路器第一常开辅助触点DL1的一端、防跳继电器KO的常开触点KO1的一端以及防跳继电器KO的常闭触点KO2的一端共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包括操作板和开关机构;所述的操作板上的器件包括跳闸位置继电器TWJ和合闸保护继电器HBJ;开关机构包括防跳继电器K0、断路器第一常开辅助触点DLl ;防跳继电器KO具有常开触点KOl和常闭触点K02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断路器的第二常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雄伟,褚国伟,张关应,朱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电力公司常州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