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IHI专利>正文

移动车辆的移放装置以及向该移放装置供给电力的移动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46024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2 11:10
一种移放装置,将载放于托板(30)的电动车(2)沿与电动车(2)的行进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进行移放,在托板(30)设置有:受电线圈(31),与电动车(2)的供电线圈(43)一起形成电磁耦合电路;受电电路(32),经由电磁耦合电路从外部以非接触方式接受所供给的电力;以及电动马达(34),利用由受电电路(32)接受的电力来驱动,使托板(30)沿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进行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移动车辆的移放装置以及向该移放装置供给电力的移动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移动车辆沿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进行移放的移放装置以及适合于该装置的移动车辆。本申请基于在2011年12月27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1 — 285200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实现低碳社会,能够利用马达的动力而移动的移动车辆不断增多。该移动车辆具备可再充电的蓄电池(例如,锂离子电池及镍氢电池等二次电池),通过来自蓄电池的电力来驱动马达,并通过利用马达的动力使车轮旋转就能够移动。作为这种移动车辆的代表,可列举出电动车(EV:Electric Vehicle)及混合动力车(HV:Hybrid Vehicle)。另夕卜,作为除这些汽车之外的移动车辆,还可列举出电驱动输送车及电动轮椅等。上述的移动车辆沿前后方向(行进方向)的移动较容易,但由其自身沿左右方向(与行进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横向)及上下方向进行移动却很困难。因此,例如在狭隘空间泊车及进行物品装卸等情况那样,在需要使移动车辆沿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进行移动的情况下,大多是使用能够沿左右方向或者上下方向移动的可动式托板使移动车辆进行移放。在以下专利文献I?4中,公开了使用这种可动式托板沿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来移放移动车辆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 - 309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 - 23994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5 - 25603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实开平2 - 13096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的可动式托板大都是通过电动马达的动力来驱动,或者通过以电动马达作为动力源的油压来驱动的。因此,在设置有可动式托板的场所中,就需要将连接到电源的电缆铺设至电动马达的设置场所。另外,在用于驱动托板的电动马达内置于托板的情况下,例如上述专利文献3所公开那样,就需要将电缆设成可动式以便不妨碍托板的移动,且不会因托板的移动而对电缆产生损坏。电缆铺设将使作业工时变多并且会招致成本增大。因此,在设置临时停车场及设置作业期间受限定的施工现场中的装卸设施等情况下,电缆铺设所要的工时及成本增大就尤其成为问题。另外,在如上述专利文献3所公开那样,将电缆设成可动式的情况下,就有电缆易于损坏而维护所费劳力增大之类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铺设用于电力供给的电缆,低成本且维护容易的移放装置以及适合于该装置的移动车辆。为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第I方式所涉及的移放装置是一种将载放于托板(30)的移动车辆(2)沿与该移动车辆的行进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进行移放的移放装置(1、3),所述托板具备:受电线圈(31),与外部供电线圈(43)—起形成电磁耦合电路;受电电路(32),经由所述电磁耦合电路从外部以非接触方式接受所供给的电力;以及电动马达(34),利用由所述受电电路接受的电力来驱动,使所述托板沿所述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进行移动。另外,本专利技术第2方式所涉及的移放装置是在上述第I方式中,所述托板具备:电力转换装置(35),对由所述受电电路接受的电力之中的一部分电力进行转换;以及控制装置(37),利用由所述电力转换装置所转换的电力来工作,控制所述电动马达的工作。另外,本专利技术第3方式所涉及的移放装置是在上述第2方式中,所述托板具备:指示输入部(36),利用由所述电力转换装置所转换的电力来工作,被输入表示使所述移动车辆沿所述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进行移放的意思的来自外部的移放指示,所述控制装置基于输入到所述指示输入部的所述移放指示来控制所述电动马达。另外,本专利技术第4方式所涉及的移放装置是在上述第I方式中,所述外部供电线圈设置于所述移动车辆,所述受电线圈被安装于在所述移动车辆载放于所述托板的状态下与设置于所述移动车辆的供电线圈能够正对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第5方式所涉及的移动车辆是一种具备产生用于移动的动力的马达和供给驱动该马达的电力的蓄电池(41)的移动车辆(2),具备:供电线圈(43),在被载放于在上述第I方式中所记载的移放装置所设置的所述托板的状态下,与设置于所述托板的所述受电线圈一起形成电磁耦合电路;以及电力转换器(42或者45),将所述蓄电池中所储存的直流电力转换成交流电力并提供给所述供电线圈。另外,本专利技术第6方式所涉及的移动车辆是在上述第5方式中,具备:指示输出部(44),向外部输出表示使载放于所述托板的状态下的所述移动车辆沿所述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进行移放的意思的移放指示。另外,本专利技术第7方式所涉及的移动车辆是在上述第5或第6方式中,具备:电力供给目的地设定单元(46、47、50及51),将从所述电力转换器(45)输出的交流电力的供给目的地设定成所述供电线圈或者所述马达的任一个。专利技术的效果 依据本专利技术,在托板设置用于以非接触方式接受从外部供给的电力的受电线圈和受电电路以及通过由受电电路接受的电力来驱动的电动马达,利用以非接触方式从外部供给的电力来驱动电动马达以使托板沿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进行移动。因此,就有无需铺设用于对电动马达供给电力的电缆、能以低成本进行设置,并且维护容易的效果。另外,因为对托板的供电以非接触方式进行,所以有能够稳定地供给电力而不会产生接触不良及短路等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A是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I实施方式的移放装置的机械构成简化的图; 图1B是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I实施方式的移放装置的机械构成简化的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I实施方式的移放装置及移动车辆的电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I实施方式的移放装置的其他设置例的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I实施方式的移放装置的变形例的图; 图5A是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方式的移放装置的机械构成简化的图; 图5B是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方式的移放装置的机械构成简化的图; 图6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方式的移放装置及移动车辆的电构成的框图; 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及由该控制系统所控制的构成要素之细节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方式中的工作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方式中的工作的图; 图10是表示供电线圈以及受电线圈的其他配置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移放装置以及移动车辆。此外,下面以移动车辆是仅使用马达作为动力产生源的电动车这一情况为例来列举说明。(第I实施方式) 图1A是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I实施方式的移放装置的机械构成简化的俯视图,图1B是后视图。如图1A及图1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移放装置I具备:轨道10 ;定程器(stopper)20a、20b以及托板30,一边接受来自从乘降位置E进入并载放于托板30上的作为移动车辆的电动车2的供电,一边沿着轨道10使电动车2进行移动(移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移放装置I设置于停车场。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一边根据需要参照图中所设定的XYZ正交坐标系,一边就各部件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但是,为了便于说明,各图所示的XYZ正交坐标系的原点并不固定而是对每幅图适当变更其位置。图1A及图1B所不的XYZ正交坐标系被分别设定成:X轴为沿电动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移动车辆的移放装置以及向该移放装置供给电力的移动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放装置,将载放于托板的移动车辆沿与该移动车辆的行进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进行移放,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具备:受电线圈,与外部供电线圈一起形成电磁耦合电路;受电电路,接受经由所述电磁耦合电路从外部以非接触方式供给的电力;以及电动马达,利用由所述受电电路接受的电力来驱动,使所述托板沿所述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进行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2.27 JP 2011-2852001.一种移放装置,将载放于托板的移动车辆沿与该移动车辆的行进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进行移放,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具备: 受电线圈,与外部供电线圈一起形成电磁耦合电路; 受电电路,接受经由所述电磁耦合电路从外部以非接触方式供给的电力;以及电动马达,利用由所述受电电路接受的电力来驱动,使所述托板沿所述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进行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具备: 电力转换装置,对由所述受电电路接受的电力之中的一部分电力进行转换;以及 控制装置,利用由所述电力转换装置所转换的电力来工作,控制所述电动马达的工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具备: 指示输入部,利用由所述电力转换装置所转换的电力来工作,被输入表示使所述移动车辆沿所述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进行移放的意思的来自外部的移放指示,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输入到所述指示输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妻素直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