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壁厚海底管线钢用中厚板及生产方法,属于低碳微合金钢技术领域。中厚板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025-0.045%,Si:0.10-0.35%,Mn:1.10-1.40%,P≤0.015%,S:≤0.003%,Nb:0.04-0.07%,V:≤0.06%,Ti:0.010-0.020%,Ni:0.15-0.40%,Cr:≤0.20%,Mo:≤0.08%,Al:0.010-0.040%,Al/N≥2,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工艺包括:高炉铁水→铁水预脱硫→转炉冶炼→LF+RH精炼→板坯连铸→板坯加热→4300轧机轧制→ACC快速冷却→堆冷→取样、检验→入库、发运。优点在于,钢板力学性能指标稳定,塑性、韧性匹配较好,具有优良的抗腐蚀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低碳微合金钢
,特别是涉及,低成本,适用于海底油气输送管道。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陆地能源资源的枯竭,海上油气开采已成为热潮,管道建设向海洋、地震带、极地冻土地等环境恶劣的地区延伸。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在进行海上石油天然气勘探,其中一半以上在深海。受勘探、铺设、检测、管道原材料技术和装备条件限制,我国深海区油气资源开发处于起步阶段,仅南海荔湾项目的深海管道在1500m的水深进行管道铺设。海上石油开采将成为未来油气开采的主战场,海底管道是海洋油气生产系统中的“生命线”,海底管道的建设急需大量厚规格海底管线钢,这不仅对钢板的成分控制、力学性能和抗压、抗海水腐蚀等性能上提出了更高要求,且深海管线钢径厚比小、制管难度大,对下游制管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海底管线钢研究领域较活跃,与埋地管相比附加值高,但受钢铁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影响,低成本减量化生产海底管线钢,尤其是大壁厚海底管线钢是能为企业增加市场竞争优势。根据公开专利检索显示,大壁厚海底管线钢为获得相应组织,增加淬透性,均需添加一定量的贵重合金Mo,如专利CN102676925,名称为“一种大壁厚海底管线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5%~0.07%,S1:0.15 %~0.25%,Mn:L42%~L48%,P≤(X010%,S≤0.002%,Ni:0.13%~0.18%,Nb:0.043%~0.048%,Al:0.020% ~0.040%, Ti:0.014% ~0.024%, Mo:0.13% ~0.18%,生产钢板厚度为25-30.2mm,钢板冲击韧性及落锤撕裂剪切面积均较低。又如CN102409224的专利,名称为“低温韧性优异的厚规格海底管线用热轧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2%~0.07%,S1:0.15%~0.40%,Mn:1.0%~1.70%,P:≤ 0.020%,S ≤ 0.003%,Nb≤0.06%,Ti ≤ 0.025%,V ≤ 0.06%,Mo ≤ 0.20%,Cu≤ 0.25%,Ni:0.10%~0.30%,Cr ≤ 0.25%, N≤0.008%, Al:0.010%~0.040%, A1/N ≤ 2,生产钢板厚度为 28_36臟,但Mo、Ni合金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连铸坯无Mo化生产。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及轧制工艺,使用300、400mm连铸坯生产大壁厚海底管线钢用热轧平板,不仅产品综合性能足要求,而且具有优良的低温韧性和抗腐蚀性能。本专利技术的钢板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025-0.045 %, Si:0.10-0.35 %, Mn:1.10-1.40 %, P≤ 0.015 %, S:≤0.003 %, Nb:0.04-0.07 %, V≤ 0.06 %, Ti:0.010-0.020 %, Ni:0.15-0.40 %, Cr:≤0.20%, Mo:≤ 0.08%, Al:0.010-0.040%, A1/N ≥ 2,余量为 Fe 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专利技术成分设计基于以下认识:C是保证钢板淬透性的重要非合金元素,也是决定碳当量的重要因素,对钢的强度、韧性、塑性及焊接性均有较大影响。碳含量过高,影响钢板焊接性能。Si是有效的脱氧元素,还可以起到强化作用,但Si含量过高会使钢的塑性和韧性降低,因此设定其范围是0.15%~0.40%。Mn是钢中重要的固溶强化元素,可降低相变温度,细化组织亚结构,在强化钢板的同时改善韧性;同时,可提高淬透性。若锰含量过高,对焊接及韧性不利。P、S为有害杂质元素,本专利技术采用纯净钢生产技术,尽量减少磷、硫元素对韧性有不利影响。Nb、Ti即是固溶强化元素,又是碳氮化物形成元素,在钢坯加热及轧制过程中,钉扎奥氏体晶界并阻止奥氏体晶粒过度长大,但其含量过高会影响韧性和焊接性,同时,碳氮化物析出增多对抗HIC性能也有害。Cr可以有效增加钢的淬透性,改善力学性能,但含量过高对材料焊接性有不利影响。N1、Cu起固溶强化作用,还能改善耐蚀性,Ni同时还能改善钢的低温韧性。N的存在会恶化母材和焊接热影响区的韧性,其含量不超过0.006%为宜。Al是脱氧元素,但Al含量过高会使钢中的夹杂物增加,因此,Als的含量控制在0.010%~0.040%为宜。A1/N≥2可以有效保证脱氧效果和Al-T1-Mn复合化物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洁净度。本专利技术的钢板的生产包括:高炉铁水一铁水预脱硫一转炉冶炼一LF+RH精炼一板还连铸一板还加热一4300轧机轧制一ACC快速冷却一堆冷一取样、检验一入库、发运。在板坯浇铸+控制轧制控制冷却工艺过程中控制参数为:(I)将按钢板的化学成分冶炼钢水浇注成300、400mm厚连铸坯;(2)通过步进梁式加热炉将钢坯加热至设定温度1170~1220°C,加热时间280-450min,保证钢坯充分奥氏体化;(3)钢坯出炉后进入4300_轧机轧制,轧制时采用再结晶区+未再结晶区两阶段轧制,控温厚度为成品厚度的3-4倍,粗轧阶段与精轧阶段参数如下:粗轧阶段:开轧温度:1000-1100 °C,轧制速度:1.0-4.5m/s,轧制力矩:2000-3200kNm ;精轧阶段:开轧温度:760-820°C,终轧温度:750-800°C,轧制速度:2.0-5.0m/s。(4)轧后钢板进入ACC层流冷却,开始冷却温度控制在740_790°C,终冷温度控制在400-500°C,冷却速率控制在7-20°C /s ;(5)钢板冷却后堆垛缓冷,堆冷时间12-24小时。通过上述工序所生产的低成本大壁厚海底管线钢中厚板,厚度规格覆盖20mm~33mm ;力学性能指标稳定,塑性、韧性匹配较好,具有优良的抗腐蚀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大壁厚海底管线钢钢板典型金相组织。【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成分设计及生产方法,在100吨转炉上冶炼300、400mm连铸坯,在4300mm宽厚板乳机上分别乳制20~33mm钢板,其化学成分见表1,乳制工艺参数见表2,热乳钢板性能情况见表3,钢板CTOD及抗酸检验结果分别见表4和表5。表1大壁厚海底管线钢板化学成分Wt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壁厚海底管线钢用中厚板,其特征在于,该中厚板成分重量百分数为:C:0.025‑0.045%,Si:0.10‑0.35%,Mn:1.10‑1.40%,P≤0.015%,S:≤0.003%,Nb:0.04‑0.07%,V:≤0.06%,Ti:0.010‑0.020%,Ni:0.15‑0.40%,Cr:≤0.20%,Mo:≤0.08%,Al:0.010‑0.040%,Al/N≥2,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壁厚海底管线钢用中厚板,其特征在于,该中厚板成分重量百分数为:C:0.025-0.045%, Si:0.10-0.35%, Mn:1.10-1.40%, P ≤ 0.015%, S..( 0.003%,Nb:0.04-0.07%, V≤ 0.06%, T1:0.010-0.020%, N1:0.15-0.40%, Cr..( 0.20%, Mo:(0.08%, Al:0.010-0.040%, A1/N≥2,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2.—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厚板的身长方法,包括:高炉铁水一铁水预脱硫一转炉冶炼一LF+RH精炼一板坯连铸一板坯加热一4300轧机轧制一ACC快速冷却一堆冷一取样、检验一入库、发运;其特征在于,在板坯浇铸+控制轧制控制冷却工艺过程中控制参数为: (1)将按钢板的化学成分冶炼钢水浇注成300、400mm厚连铸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谌铁强,丁文华,张国栋,李少坡,周希楠,万潇,白松莲,查春和,李家鼎,白学军,周德光,赵久梁,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首钢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