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用的带状金属板,该带状金属板确保容易成为结构上最弱部分的接合部的强度,并且能够减轻管的质量。带状金属板(L)是通过轧制形成的带状的轧制金属板,使作为长度方向两端部1的前端部1a及尾端部1b的板厚均比长度方向两端部1以外的中间部分的板厚厚。通过焊接串联连接该带状金属带,并且实施制管加工而制成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状金属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状金属板,该带状金属板由适合制造管体及管的铁材、铝材等材料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将两个以上的管体串联接合后,将其称为管。
技术介绍
通常,热轧钢板是在一卷卷材(一片热轧板)内,以沿长度方向的板厚的变动尽可能小的方式进行轧制处理而制造的,从而成为长度方向的板厚一定且为带状的板。另外,根据需要,热轧钢板有时也在热轧后实施酸洗处理。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热轧钢板或将热轧钢板沿长度方向切割的钢板称为“带钢”。作为这样的带钢的使用用途的一个例子,例如有油井清洗用管。油井清洗用管是将由上述带钢进行制管后的多个管体依次焊接接合而制造,或者,先焊接带钢彼此之间进行接合后,再实施制管加工而制造的。该油井清洗用管通常被制造成越朝向前端,直径变得越小且壁变得越薄。以这种方式制造的理由主要是为了减轻悬垂质量。此外,油井清洗用管以卷在卷轴的状态被搬送到现场,在现场进行适宜的反绕、卷绕。在此,在由长度方向的板厚一定的带钢进行制管而制造多个管体,通过对接焊接该多个管体而制造长的油井清洗用管时,如果以越朝向油井清洗用管的前端,直径变得越小的方式设计,则在管体彼此的对接部形成台阶。在这样的油井清洗用管中,如果从卷在卷轴的状态反复进行反卷、卷绕,则容易以对接部的台阶作为起点产生裂纹,存在油井清洗用管的寿命短的问题。另外,在对以板厚全部相同的带钢制管的多个钢管进行对接焊接而制造油井清洗用管的情况下,油井清洗用管的悬垂质量增大,因此需要例如使钢管材料改善提升来提高强度等应对措施。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油井清洗用管整体的质量增大,因此产生不得不使油井清洗用管的长度缩短的问题。此外,根据搬送油井清洗用管的道路,存在装载质量的限制,从该点考虑也希望抑制油井清洗用管的质量增大。作为针对这样的问题点的现有技术,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I所述的带钢。该专利文献I所述的带钢是长度方向的板厚以一定斜率变化的带钢。即,板厚从长度方向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以一定的比值逐渐变薄的带钢。在依次通过对接焊接利用专利文献I所述的带钢制管的钢管,从而制造由长的钢管构成的油井清洗用管的情况下,以第一钢管的尾端(小直径侧)与相接合的第二钢管的前端(大直径侧)的直径相等的方式分别制造各带钢,对接焊接该第一钢管的尾端与第二钢管的前端。然后,重复该步骤,就能够制造出长的钢管(油井清洗用管)。由此,能够制造出越朝向前端壁厚越薄,且在各连接部(对接焊接部)没有台阶的长的钢管。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在长度方向上板厚不同的钢板,已知有专利文献2所述的钢板。然而,专利文献2所述的钢板是不卷成卷状的厚板钢板,不是作为卷材或带钢使用的钢板。即,与本专利技术作为前提的带状金属板不同。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7 - 5174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3 - 32040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述的带钢中,板厚变化率是一定的,因此即使前端部(厚板侦D的板厚相同,根据轧制后的板的长度,尾端部(薄板侧)的板厚也会不同。而且,与第一钢管的壁厚相应地,需要预先设定所连接的第二钢管用带钢的前端部的板厚来进行制造,因此在通用性上有所欠缺。另外,虽然上述钢管在连接部不形成台阶,能够在长的钢管的长度方向整体消除壁厚的变化的陡峭部,但是即使是相同的壁厚,由于连接部在结构上的强度较弱,因此,如果对长的上述管反复实施反卷、卷绕作业,则虽然比在连接部形成台阶的情况寿命长,但还是存在从连接部产生裂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上述各点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用带状金属板,该管用带状金属板确保容易成为结构上最弱部分的接合部的强度,并且能够减轻管的质量。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主旨如下。[I] 一种带状金属板,是通过轧制形成的带状的轧制金属板,其特征在于,作为长度方向两端部的前端部及尾端部的板厚,均比长度方向两端部以外的中间部分的板厚厚。[2]如[I]所述的带状金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金属板由长度方向两端部、位于该长度方向两端部之间的长度方向中途部、以及连接长度方向的各端部与所述长度方向中途部的两个倾斜部构成,该两个倾斜部从长度方向端部朝向长度方向中途部板厚连续地单调减少。[3]如[2]所述的带状金属板,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带状金属板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两个端部中的至少一方的端部,从端面朝向所述连接着的倾斜部板厚连续地单调减少,该连续地单调减少的沿长度方向的变化率比在所述倾斜部上板厚单调减少的变化率小。[4]如[2]或[3]所述的带状金属板,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带状金属板的沿长度方向的板厚,在将长度方向端部的最大板厚定义为A,将长度方向中途部的最小板厚定义为B时,((A-B) /A)的比值在7%以上50%以下。[5]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状金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部沿长度方向的板厚的变化率在0.001 [mm/m]以上0.1[mm/m]以下。[6]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状金属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带状金属板的长度方向的板厚的最大偏差相对于板厚的比在5%以下。[7]如[I]?[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状金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金属板通过热轧成形。[8]如[I]?[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状金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金属板是板厚为1.0?8.0mm、板全长为80?IOOOm的带状金属板。在此,带状金属板的材质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以钢材或铝材等举例说明。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相对较厚地形成带状金属板的两端部,并且,相对较薄地形成该带状金属板的中间部分的板厚,如果利用该带状金属板进行制管,能够实现管体整体的质量的减轻化,并且,能够使成为接合部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强度提高。其结果是,能够提供一种带状金属板,起能够确保容易成为结构上最弱部分的接合部的强度,并且减轻管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对基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带状金属板进行说明的示意立体图。图2是表示带状金属板的变形例的示意侧视图。图3是表示带状金属板的变形例的示意侧视图。图4是连接多个带状金属板的示意侧视图,其中,(a)是使用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带状金属板的图,(b)是比较例的图。图5是表示带状金属板的变形例的示意侧视图。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带状金属板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接着,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状金属板的例子的示意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任一附图均是将长度方向(轧制方向)的尺寸大幅压缩而图示的。(带状金属板的构成)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带状金属板的材质,以钢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带状金属板的材质不限于钢,还可以是铝、铜等,只要是能够热轧的金属材料,本专利技术对材料没有限制。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状金属板L由构成长度方向两端部I的前端部Ia及尾端部lb、位于长度方向两端部I之间的长度方向中途部2、分别连接长度方向的各端部la、lb与长度方向中途部2的两个倾斜部3构成。在此,带状金属板L的轮廓通过热轧(热车L)而成形为目标板厚形状,且被成卷机卷绕而成为卷材。另外,根据需要,有时对轧制后的卷材进行酸洗处理。这样的带状金属板L的长度例如在50m?2500m的范围。上述带状金属板L以板厚达到例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状金属板,是通过轧制形成的带状的轧制金属板,其特征在于,作为长度方向两端部的前端部及尾端部的板厚,均比长度方向两端部以外的中间部分的板厚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2.21 JP 2011-2804661.一种带状金属板,是通过轧制形成的带状的轧制金属板,其特征在于, 作为长度方向两端部的前端部及尾端部的板厚,均比长度方向两端部以外的中间部分的板厚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状金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金属板由长度方向两端部、位于该长度方向两端部之间的长度方向中途部、以及连接长度方向的各端部与所述长度方向中途部的两个倾斜部构成,该两个倾斜部从长度方向端部朝向长度方向中途部板厚连续地单调减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状金属板,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带状金属板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两个端部中的至少一方的端部,从端面朝向所述连接着的倾斜部板厚连续地单调减少,该连续地单调减少的沿长度方向的变化率比在所述倾斜部板厚单调减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仓隆彦,重田博,福井义光,饭岛庆次,见上慧,松木康浩,
申请(专利权)人: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