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书本指读机,它包括托书板和安装在支架上的视角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指读机L形机架(1)上,左、右各采用一副双摇杆托书机构,它由活动连接的铰链(5)连接L形机架(1)、摇杆(4、46)和当作连杆用的L形托书板(2、3)而构成两个托书机构,由带手柄的铰链(20),连接托书板(2、3)上的托书板定位手柄(6)与在L形机架(1)上设置的多个手柄定位齿槽(7)相配合,调整、固定托书板(2、3)的高低与间距;由机架(1)上的升降板(32)固定的支架(8)与机架(1)下端设置的凹形支架板(31)将手动逐行指读机构支托在阅读书本(85)上;手动行指读机构,是由行指针导轨(91)上可上下滑动的套筒(93)与安装在套筒(93)上的行指针(92)和定位螺丝(94)以及手柄(95)构成;行指针导轨(91)由其上端矩形体两侧的圆柱体(90)伸入支架(8)上的一对槽形轨(9)内,下端由凹形支架板(31)夹持,将行指针(93)支托在在阅读书本(85)上面。(*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指读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能自动逐行、逐字词指读的书本指读机。
技术介绍
目前,文具市场上出售的学生用书本阅读架,是将一块平板通过铰链连接在底板上作为托书板。书本的夹持,由托书板前三个带铰链的压板的仰合来完成。书本阅读视角的改变,由托书板后面带铰链的支撑板与底板上多个凹槽的位置调整来改变。当阅读视角大于90度时,书本的背后和底部不能与底板据有良好的接触,造成了书本倾斜不平稳。由于阅读架的托书板与压板的距离是固定的、且压板长度是固定不变的,对阅读中不断变化的书本两侧不能进行有效的夹持固定。由于书本的压板是由三个组成的,在翻页时需依次打开和回复,给阅读时频繁翻的页带来很多不便。由于托书板是一块平板,当阅读较厚书本时书本的装钉处又大又硬使书本无法平整的依靠在托书板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的一种自动指读设备,能适应一般的不同厚度和规格的书本自打开至阅读完毕,阅读面保持平行和稳定;能对书本进行逐行、逐字词的指读,能方便的进行翻页。即能使书本的阅读、接读、文字查找更准确快捷,翻页更为方便。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在指读机的机架上,分左、右各采用一副双摇杆托书机构,使打开的阅读书本分别依托在两个托书板上;在机架上下两端设置支架,将手动行指针机构安置在书本阅读面上,起到即逐行指读又夹持书本;在支架上设置由电机驱动的自动逐行指读机构;在自动逐行指读机构上的丝杆螺母上安装由变速电机驱动的字词指读机构;在支架上设置的使行指读机构能向上翻起的翻页的机构。在机架左、右安装的双摇杆托书机构是由活动连接的铰链连接的L型机架和摇杆以及作为连杆的L形托书板而组成。托书板的高低、间距的调整和固定由与托书板上的铰链连接的托书板定位手柄与L形机架下端边上的多个定位齿槽相配合来完成。手动逐行指读机构由可在行指针导轨上,上下移动的滑动套管和与滑动套管连接的行指针以及锁紧定位螺丝构成,行指针导轨上端由机架上端设置的带槽型轨的支架支撑,下端由机架下端设置的凹型支架板夹持,将指读机构安置在阅读书本上。在书本阅读面上设置的自动逐行指读机构由机架上下两端设置的支架将其支撑在书本上,由变速电机驱动螺杆以及安装在螺杆螺母上的行指针而构成,通过变速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控制行指针升降,变速电机的外壳为矩型它与支架的接处面为面接触。逐字词指读机构由安装在行指针上的变速电机驱动与其连接的带轮和压带轮夹持带有字词指读标记的软带在凹形行指针内游动构成。行指读机构脱离下端支架向上翻起机构由手动行指针导轨或变速电机的外壳上凸出的一对圆柱体伸入支架上与其相配合的一对槽型轨内,构成可上下滑动的高副,使脱离下端支架的行指读机构沿高副垂直方向翻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机架上的左、右各采用一副双摇杆托书机构,使不同薄厚的书本自打开至阅读完,通过调整左、右托书板的高低和间距使书本两侧表面始终保持相对平行,同时又使较厚书本的又大又硬的装钉处处于两托书板之间的空隙处,达到了使书本保持平稳的目的,克服了现有技术对较厚书本不能进行有效固定的不足;由于行指读机构是设置在阅读面上,行指读机构中的导杆或螺杆及行指针,对书本自上到下,自左到右起到了夹持作用,由行指读机构的自重,使行指针在上下运动中起到了对书本阅读面压平的作用;通过带有标记的软带在行指针内游动,实现了对书本上的文字进行逐字词指读;通过行指针导轨或变速电机外壳上凸出的圆柱体与支架上的沟槽相配合构成的高副,使脱离支架的行指读机构能够沿活动铰链垂直方向向上翻起和复位方便了翻页操作,克服了现有技术翻页时需依次开、合三个压板的繁琐操作的不足。托书板采用L形结构的优点在于,书本的后部和底部与L形托书板能始终处于相互垂直的依托,保证书本的平稳。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书本指读机和指读机的手动、脚踏控制开关的立体图。图2是图1书本指读机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沿A-A的剖面图。图4是图2的沿B-B的侧剖视图。图5是图2的沿C-C的仰视图。图6是手动行指读机构和阅读书本安置在书本指读机上的立体图。图7是书本指读机变速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图。图8是书本指读机采用双摇杆托书板机构的运动简图。图9是增加托书板支撑面的局部主视图。图10是图9的沿D-D的剖视图。图11是图9的沿E-E的剖视图。图12是安装在自动行指读机构上的逐字词指读机构主视图。图13是图12的沿F-F的剖视图。图14是图12的沿G-G的侧剖视图。图15是卡式铰链连接摇杆、机架、托书板的结构图。图16是手动行指读机构的示意图。图17是图16的沿H-H的剖视图。图18是连接摇杆、机架、托书板的固定式铰链联接方法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参看图1、2、3、4、5、8所示,由采用活动连接的铰链5连接的L形机架1、Z形摇杆4和弓形摇杆46与当作连杆用的L形托书板2、3,在机架1左、右构成了两个双摇杆托书机构。书本85的两个阅读面分别由托书板2、3支托,由于阅读书本85自打开至阅读完毕的过程中,书本两侧的厚度在托书板2、3上不断变化,要使阅读面保持平行,通过调整安装在托书板2、3上的带有手柄的铰链20,连接的托书板定位手柄6与设置在L形机架1上L形短边上的多个手柄定位齿槽7的相对位置配合,调整、固定摇杆4、46支撑的托书板2、3的高低与间距,使不同厚书本85的装钉处置于托书板2、3之间的空隙中,保证书本的稳定。图1、2、3、4、6、16、17所示,可换支架8是安装在机架1中设置的扁形空腔99和与其相配合,可升降的升降板32上端,通过锁紧螺丝36固定升降板32,通过锁紧螺丝96固定支架8与升降板32。设置在机架1下端的可调升降、可更换的凹形支架板31由锁紧螺丝30固定。行指针升降导轨91上端矩形体98凸出的一对圆柱体90伸入与其相配合的支架8上一对槽型轨9内。手动行指读机构,由锁紧螺丝39将凹型支架板31固定在机架1下端的与其相配合的矩形孔内。手动行指针机构,由支架8、31将其支托在书本上,行指针92是安装在与行指针升降导轨91相配合的带有锁紧螺丝94的套筒93上,通过松开锁紧螺丝94调整行指93位置实现对书本的逐行指读。图2所示,在书本阅读面上设置的,由支架8和支架31支撑的自动逐行指读机构,是由变速电机外壳11内的变速电机10通过套筒式联轴器13、锁紧螺丝12、螺杆14和安装在螺杆螺母15上的行指针16而构成。图7所示的变速电机正反转开关控制电路,是设置在带有电池电源和双刀式按通式开关的手动开关盒27、脚踏开关盒28之内。由变速电机10的电源导线18、电源插头19与带有开关25、26的脚踏联盒28或带有开关21、22、23、24的手动开关盒27上的插座29相连接。当按通开关21或开关25变速电机正转,按通开关22或开关26变速电机反转,变速电机10驱动丝杆14,使螺杆螺母15上的行指针16沿螺杆升降。图12至14所示的逐字词指读机构由安装在螺杆螺母95上的变速电机外壳62内的变速电机60和与变速电机60连接的带轮63、压带轮66和压缩弹簧67的支架69、安装在凹形行指针71内的软带64上的起字词指读作用的标记65、以及在行指针71上为调整软带61松紧的定位杆68位置,而设置的长形槽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王志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