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出胶装置。所述新型出胶装置包括用于存储胶水的胶瓶、用于根据气压进行开启或关闭的第一单向阀、进胶管、储胶腔体、出胶口、底座和两个驱动气缸,所述两个驱动气缸和所述储胶腔体都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且所述两个驱动气缸分别设置在所述储胶腔体的两侧,所述胶瓶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进胶管与所述储胶腔体连通,所述出胶口与所述储胶腔体连通;所述储胶腔体在所述驱动气缸的驱动下,将胶水从所述胶瓶中吸进到所述储胶腔体内,以及将胶水从所述储胶腔体通过所述出胶口输出到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出胶装置具有产品利用率高、操作方便以及使用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出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出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胶水在各个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工业生产中,与胶水相关的装置设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通常的出胶装置是把整瓶胶水直接放在密封的腔体里或将胶水倒进密封腔里,用气压直接作用在腔体内部,出来的胶水再通过胶阀等点胶,因为有空气直接或间接接触,或多或少有部分空气融进胶里,随着点胶工艺上要求覆盖的胶水越来越薄、胶水不能存有气泡等,现有的直接用气压的出胶方式已经很难达到要求,并且产品利用率较低,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产品利用率低、使用成本高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出胶装置。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出胶装置,其包括用于存储胶水的胶瓶、用于根据气压进行开启或关闭的第一单向阀、进胶管、储胶腔体、出胶口、底座和两个驱动气缸,所述两个驱动气缸和所述储胶腔体都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且所述两个驱动气缸分别设置在所述储胶腔体的两侧,所述胶瓶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进胶管与所述储胶腔体连通,所述出胶口与所述储胶腔体连通;所述储胶腔体在所述驱动气缸的驱动下,将胶水从所述胶瓶中吸进到所述储胶腔体内,以及将胶水从所述储胶腔体通过所述出胶口输出到外部。进一步的,所述新型出胶装置进一步包括出胶管和用于根据气压进行开启或关闭的第二单向阀,所述储胶腔体依次通过所述出胶管、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出胶口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储胶腔体包括腔体活塞、推拉杆和用于容置所述胶水的缸体,所述腔体活塞与所述推拉杆连接,所述推拉杆在所述两个驱动气缸的驱动下移动,所述腔体活塞在所述推拉杆的带动下进行上下移动,所述腔体活塞、所述底座和所述储胶腔体的侧壁形成所述缸体。进一步的,所述储胶腔体进一步包括排气通道和手动排气阀,所述排气通道设置在所述推拉杆内,并且其底端设置在所述腔体活塞内,所述手动排气阀设置在所述排气通道的顶端。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气缸包括气缸活塞和驱动杆,所述气缸活塞与所述驱动杆连接,所述驱动杆进行移动驱动所述储胶腔体的推拉杆移动。进一步的,所述新型出胶装置进一步包括固定横杆,所述储胶腔体和两个驱动气缸的顶部都与所述固定横杆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腔体活塞与所述推拉杆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密封填充的氟胶O型圈。进一步的,所述腔体活塞与所述腔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密封填充的Y型圈和多个用于密封填充的氟胶O型圈,所述底座与所述腔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密封填充的氟胶O型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弹簧、密封圈和钢珠,所述弹簧、密封圈和钢珠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入口端,所述钢珠设置在所述密封圈和所述弹簧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弹簧、密封圈和钢珠,所述弹簧、密封圈和钢珠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入口端,所述钢珠设置在所述密封圈和所述弹簧之间。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述新型出胶装置将整个多数胶瓶直接装在设备上面,利用所述储胶腔体将所述胶水吸出后又储存在密封的所述储胶腔体的缸体内,没有因胶水的转移而漏胶,也没有因胶水与空气接触反应导致胶水浪费,可以充分利用整瓶胶水,因此,所述新型出胶装置具有利用率高,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等优点。另外,从胶瓶安装到出胶装置上开始,胶水都没有和空气接触,整个胶路又是全程O型圈和不锈钢管密封,具有耐腐蚀性强和密封性高的特点,又装有手动排气装置,把原胶水里的空气慢慢排出,充分保证装置出来的胶水不含有气泡,进一步提高了胶水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新型出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新型出胶装置中储胶腔体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新型出胶装置中第一单向阀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新型出胶装置的吸胶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的新型出胶装置的出胶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来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出胶装置,其包括胶瓶110、第一单向阀120、进胶管130、储胶腔体140、出胶口 150、出胶管160、第二单向阀170、底座180、两个驱动气缸190和固定横杆200。所述两个驱动气缸190和所述储胶腔体140都设置在所述底座180上,并且所述两个驱动气缸190分别设置在所述储胶腔体140的两侧。所述驱动气缸190用于驱动所述储胶腔体140吸入胶水或输出胶水。所述固定横杆200设置在所述储胶腔体140和两个驱动气缸190的顶部,其用于固定所述储胶腔体140和两个驱动气缸190。所述胶瓶110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120、所述进胶管130与所述储胶腔体140连通。所述储胶腔体140依次通过所述出胶管160、所述第二单向阀170与所述出胶口 150连通。所述储胶腔体140在所述驱动气缸190的驱动下,将胶水从所述胶瓶110中吸入到所述储胶腔体140内,以及将胶水从所述储胶腔体140通过所述出胶口 150输出到外部。其中,所述两个驱动气缸190都为SC50X175型气缸。所述储胶腔体140包括腔体活塞141、推拉杆142和缸体143,所述腔体活塞141与所述推拉杆142连接,所述腔体活塞141、所述底座180和所述储胶腔体140的侧壁形成所述缸体143。所述缸体143用于容置胶水。所述推拉杆142在所述两个驱动气缸190的驱动下移动,所述腔体活塞141在所述推拉杆142的带动下进行上下移动。所述储胶腔体140进一步包括排气通道144和手动排气阀145。所述排气通道144设置在所述推拉杆142内,并且其底端设置在所述腔体活塞141内,所述排气通道144用于将所述缸体143内容置的所述胶水中的空气排出。所述手动排气阀145设置在所述排气通道144的顶端,其用于将所述排气通道144中的空气排出到外部。所述驱动气缸190包括气缸活塞191和驱动杆192,所述气缸活塞191与所述驱动杆192连接,所述驱动杆192进行移动以驱动所述储胶腔体140的推拉杆142移动。所述腔体活塞141与所述推拉杆142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密封填充的氟胶O型圈146,其用于密封填充所述腔体活塞141与所述推拉杆之间的连接处。所述腔体活塞141与所述储胶腔体140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密封填充的Y型圈147和多个用于密封填充的氟胶O型圈146,二者都用于密封填充所述腔体活塞141与所述储胶腔体140的侧壁之间的连接处。所述底座180与所述储胶腔体140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密封填充的氟胶O型圈146,其用于密封填充所述底座180与所述储胶腔体140的侧壁之间的连接处。所述胶瓶110用于存储胶水。所述胶瓶110通过设置在其出口部的胶管(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置该胶管的长短,或者不设置该胶管)与所述第一单向阀120的入口端连接;所述进胶管1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单向阀120的出口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储胶腔体的底部140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120用于根据气压进行开启或关闭,从而控制胶水是否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出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胶水的胶瓶、用于根据气压进行开启或关闭的第一单向阀、进胶管、储胶腔体、出胶口、底座和两个驱动气缸,所述两个驱动气缸和所述储胶腔体都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且所述两个驱动气缸分别设置在所述储胶腔体的两侧,所述胶瓶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进胶管与所述储胶腔体连通,所述出胶口与所述储胶腔体连通;所述储胶腔体在所述驱动气缸的驱动下,将胶水从所述胶瓶中吸进到所述储胶腔体内,以及将胶水从所述储胶腔体通过所述出胶口输出到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出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胶水的胶瓶、用于根据气压进行开启或关闭的第一单向阀、进胶管、储胶腔体、出胶口、底座和两个驱动气缸,所述两个驱动气缸和所述储胶腔体都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且所述两个驱动气缸分别设置在所述储胶腔体的两侧,所述胶瓶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进胶管与所述储胶腔体连通,所述出胶口与所述储胶腔体连通;所述储胶腔体在所述驱动气缸的驱动下,将胶水从所述胶瓶中吸进到所述储胶腔体内,以及将胶水从所述储胶腔体通过所述出胶口输出到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出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出胶装置进一步包括出胶管和用于根据气压进行开启或关闭的第二单向阀,所述储胶腔体依次通过所述出胶管、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出胶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出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胶腔体包括腔体活塞、推拉杆和用于容置所述胶水的缸体,所述腔体活塞与所述推拉杆连接,所述推拉杆在所述两个驱动气缸的驱动下移动,所述腔体活塞在所述推拉杆的带动下进行上下移动,所述腔体活塞、所述底座和所述储胶腔体的侧壁形成所述缸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出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胶腔体进一步包括排气通道和手动排气阀,所述排气通道设置在所述推拉杆内,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明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元硕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