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浆辊加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40862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1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纺织材料专用的设备或机器的零件、部件或附件,具体涉及一种上浆辊加压装置,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上浆辊和压浆辊,其中,所述上浆辊包括能同时配合压浆辊的第一上浆辊和第二上浆辊,所述第一上浆辊两端的轴承通过升降机构连接于机架上,另外,还设有主气囊、气囊作用杆、拉杆和加压杠杆,所述加压杠杆一端与机架铰接,中部设有安装压浆辊的轴承孔,加压杠杆一端、拉杆、气囊作用杆的一端顺次铰接,气囊作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机架上,所述主气囊上端固定于机架上,下端面与气囊作用杆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上浆辊加压装置能有效降低纱片挤压出浆槽时的压出回潮率,从而减轻烘房的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浆辊加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纺织材料专用的设备或机器的零件、部件或附件,具体涉及一种上浆辊加压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浆纱工艺是使纱线在浓度较低的浆液中浸溃、挤压、达到所需的浸透与被覆,然后利用机械压力挤去一部分水分,再通过烘烤大部分水分。普通浆纱机的压浆力,按压浆辊幅宽折算,一般为20N/cm左右,最高35N/cm。纱片受挤压出浆槽时的压出回潮率通常为130~150%,而布织工程对浆纱回潮率的要求,一般品种为2~7%,个别品种如粘胶纤维、主麻纱也不过10%左右,其中,回潮率是指纤维含水重量占纤维干重的百分比,压出回潮率是指经纱经过浆液浸溃、压浆辊挤压后,从浆槽出来未进烘房时的回潮率。因此大量水分必须在烘房内被蒸发掉,故能耗大,烘房负担过重,导致浆纱机速度难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纱片挤压出浆槽时的压出回潮率,从而减轻烘房负担的上浆辊加压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上浆辊加压装置,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上浆辊和压浆辊,其 中,所述上浆辊包括能同时配合压浆辊的第一上浆辊和第二上浆辊,所述第一上浆辊两端的轴承通过升降机构连接于机架上,另外,还设有主气囊、气囊作用杆、拉杆和加压杠杆,所述加压杠杆一端与机架铰接,中部设有安装压浆辊的轴承孔,加压杠杆一端、拉杆、气囊作用杆的一端顺次铰接,气囊作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机架上,所述主气囊上端固定于机架上,下端面与气囊作用杆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压浆辊同时配合第一上浆辊和第二上浆辊,由于加压杠杆一端与机架铰接,中部设有安装压浆辊的轴承孔,当主气囊进气时,主气囊下端面推动气囊作用杆绕铰接点转动,此时气囊作用杆带动拉杆下移,由于拉杆与加压杠杆铰接,所以拉杆向下拉动加压杠杆,加压杠杆绕其铰接点转动,安装在加压杠杆中部的压浆辊也随之下移。第一上浆辊通过升降机构连接于机架上,所以可以通过升降机构调节第一上浆辊的竖向位置,使压浆辊与第一上浆辊之间的挤压力较小,用于挤出纱片中的空气,为高压压浆做准备;通过杠杆的放大作用,此时压浆辊与第二上浆辊之间的挤压力显著增大,将纱片中的浆液挤出,能有效降低纱片的压出回潮率,通常能将压出回潮率控制在40~50%,从而使后续烘房的负担减小。进一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齿条和带齿轮的调节杆,所述齿轮配合升降齿条,所述第一上浆辊两侧的轴承设置于滑动座上连接,所述滑动座上连接升降齿条,所述调节杆与机架转动连接,通过转动调节杆,就能调节升降齿条的竖向位置,滑动座与升降齿条连接,所以就能间接调整连接于滑动座上的第一上浆辊的竖向位置,从而调节压浆辊与第一上浆辊的挤压力。进一步,所述机架上还设有下端固定的辅助气囊,所述辅助气囊上端面支承于气囊作用杆上,所以辅助气囊能防止气囊作用杆过度下移。进一步,所述第一上浆辊包括辊体和由内至外依次包覆的橡胶过渡层和软橡胶层,第一上浆辊表面的弹性较好,能与压浆辊表面完全贴合,挤压纱片时能将空气挤出,另夕卜,弹性较好的第一上浆辊允许压浆辊下移。进一步,所述第二上浆辊包括辊体和不锈钢板包覆层,压浆的挤压力越大,上浆辊就容易产生变形,所以要求上浆辊的表面硬度高,不锈钢板包覆层保证第二上浆辊时不变形。【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上浆辊加压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上浆辊加压装置实施例中升降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上浆辊加压装置实施例中第一上浆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上浆辊加压装置实施例中第二上浆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上浆辊加压装置,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I上的上浆辊和压浆辊7,其中,上浆辊包括能同时配合压浆辊7的第一上浆辊6和第二上浆辊9,第一上浆辊6两端的轴承通过升降机构连接于机架I上,如图2所示,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齿条4和带齿轮11的调节杆12,齿轮11配合升降齿条4,第一上浆辊6两侧的轴承设置于滑动座5上,滑动座5上设有两个相对的轴承座13,滑动座5与机架I竖向相对滑动,滑动座5上连接升降齿条4,调节杆12与机架I转动连接,通过转动调节杆12,就能调节升降齿条4的竖向位置,滑动座5与升降齿条4连接,所以就能间接调整连接于滑动座5上的第一上浆辊6的竖向位置,从而调节压浆辊7与第一上浆辊6的挤压力。另外,还设有主气囊3、气囊作用杆2、拉杆10和加压杠杆8,加压杠杆8 一端与机架I铰接,中部设有安装压浆辊7的轴承孔,加压杠杆8 一端、拉杆10、气囊作用杆2的一端顺次铰接,气囊作用杆2的另一端铰接与机架I上,主气囊3上端固定于机架I上,下端面与气囊作用杆2连接。本实施例中,机架I上还设有下端固定的辅助气囊14,辅助气囊14上端面支承于气囊作用杆2上,所以辅助气囊14能防止气囊作用杆2过度下移。如图3所示,第一上浆辊6包括辊体61和由内至外依次包覆的橡胶过渡层62和软橡胶层63,第一上浆辊6表面的弹性较好,能与压浆辊7表面完全贴合,挤压纱片时能将空气挤出,另外,弹性较好的第一上浆辊6允许压浆辊7下移。如图4所示,第二上浆辊9包括辊体91和不锈钢板包覆层92,压浆的挤压力越大,上浆辊就容易产生变形,所以要求上浆辊的表面硬度高,不锈钢板包覆层92保证第二上浆辊9时不变形。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第一上浆辊6和第二上浆辊9位于压浆辊7下方,且压浆辊7同时配合第一上浆辊6和第二上浆辊9,由于加压杠杆8左端与机架I铰接,中部设有安装压浆辊7的轴承孔,当主气囊3进气时,主气囊3下端面推动气囊作用杆2绕铰接点顺时针转动,此时气囊作用杆2带动拉杆10下移,由于拉杆10与加压杠杆8铰接,所以拉杆10向下拉动加压杠杆8,加压杠杆8绕其铰接点顺时针转动,安装在加压杠杆8中部的压浆辊7也随之下移。第一上浆辊6通过升降机构连接于机架I上,所以可以通过升降机构调节第一上浆辊6的竖向位置,使压浆辊7与第一上浆辊6之间的挤压力较小,用于挤出纱片中的空气,为高压压浆做准备;通过杠杆的放大作用,此时压浆辊7与第二上浆辊9之间的挤压力显著增大,将纱片中的浆液挤出。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专利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上浆辊加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上浆辊加压装置,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上的上浆辊和压浆辊(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浆辊包括能同时配合压浆辊(7)的第一上浆辊(6)和第二上浆辊(9),所述第一上浆辊(6)两端的轴承通过升降机构连接于机架(1)上,另外,还设有主气囊(3)、气囊作用杆(2)、拉杆(10)和加压杠杆(8),所述加压杠杆(8)一端与机架(1)铰接,中部设有安装压浆辊(7)的轴承孔,加压杠杆(8)一端、拉杆(10)、气囊作用杆(2)的一端顺次铰接,气囊作用杆(2)的另一端铰接于机架(1)上,所述主气囊(3)上端固定于机架(1)上,下端面与气囊作用杆(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上浆辊加压装置,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I)上的上浆辊和压浆辊(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浆辊包括能同时配合压浆辊(7)的第一上浆辊(6)和第二上浆辊(9),所述第一上浆辊(6)两端的轴承通过升降机构连接于机架(I)上,另外,还设有主气囊(3)、气囊作用杆(2)、拉杆(10)和加压杠杆(8),所述加压杠杆(8)—端与机架(I)铰接,中部设有安装压浆辊(7)的轴承孔,加压杠杆(8)—端、拉杆(10)、气囊作用杆(2)的一端顺次铰接,气囊作用杆(2)的另一端铰接于机架(I)上,所述主气囊(3)上端固定于机架(I)上,下端面与气囊作用杆(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浆辊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宏
申请(专利权)人:潼南县炫吉中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