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材运输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31231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型材运输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梁;所述底座主要由呈方形结构设置的至少2根管I和至少2根管III组成;所述梁包括设置在管III上的管IIA和管IIB,所述管IIA为至少2根且竖向设置在一根管III上,所述管IIB为至少2根且竖向设置在另一根管III上;所述管IIA与管IIA的相对侧、所述管IIB与管IIB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横向设置在管IIA和管IIB上的至少一根管。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在框架主体上设置有可以构成隔离层的管来起到在运输的过程中通风散热的效果,避免置于框架上面的型材产生霉变或变色,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型材运输框架
本技术涉及建材运输
,具体的说,是一种型材运输框架。
技术介绍
型材(section bar)是铁或钢以及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材料(如塑料、铝、玻璃纤维等)通过轧制,挤出,铸造等工艺制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物体,具有运输、存储、使用方便等特点,在运输中,为便于运输的方便,常采用框架结构对型材进行打包运输,而现有打包运输型材所用的框架在设置使用时,型材直接整体堆叠在框架上,型材与型材间无间隔,使得长期堆叠的型材易霉变或变色,严重影响型材销售或使用,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型材运输框架,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在框架主体上设置有可以构成隔离层的管来起到在运输的过程中通风散热的效果,避免置于框架上面的型材产生霉变或变色,造成经济损失,整个结构具有设计合理、经济实用等特点。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型材运输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梁;所述底座主要由呈方形结构设置的至少2根管I和至少2根管III组成;所述梁包括设置在管III上的管IIA和管IIB,所述管IIA为至少2根且竖向设置在一根管III上,所述管IIB为至少2根且竖向设置在另一根管III上;在所述管IIA与管IIA的相对侧、所述管IIB与管IIB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横向设置在管IIA和管IIB上的至少一根管。在使用时,在同一平面的管上铺设板材,再将待运输的型材置于板材上,由同一平面的管组成一个通风散热空间且一个框架内可形成多层型材放置空间,避免现有框架内多层堆叠型材而无通风散热空间的情况发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在框架主体上设置有可以构成隔离层的管来起到在运输的过程中通风散热的效果,避免置于框架上面的型材产生霉变或变色,造成经济损失,整个结构具有设计合理、经济实用等特点。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底座上堆叠型材时不因型材与底座硬碰硬的堆叠而损坏型材,且型材不会与梁硬碰硬的堆叠而损坏,特别的设置了下述结构: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分别设置在管I和管III上部、管IIA与管IIB相对侧,由于保护层的缓冲作用可以避免型材与管1、管II1、管IIA和管IIB硬碰硬造成损坏。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方便框架本体的抓抬,特别的设置了下述结构:还包括管1111,所述管IIII分别设置在任意两根管IIA上和任意两根管IIB上,工作人员或工作设施可以通过管IIII抓抬框架本体到车上。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方便吊装本技术,特别的设置了下述结构:还包括挂钩,所述挂钩设置在管IIII上,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挂钩进行机械吊装本技术及其上面的型材,达到有效省力、方便快捷的进行本技术及其上面的型材的移动。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管IIII采用方管,采用方管制成的管IIII可以方便管IIII与管IIA和管IIB的安装,同时也增加了框架的强度。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管、管1、管II1、管IIA和管IIB采用方管。采用方管制成的管、管1、管II1、管IIA和管IIB可以方便其之间的连接,同时也增加了框架的强度。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管、管1、管II1、管IIA和管IIB采用方管。采用方管制成的管、管1、管II1、管IIA和管IIB可以方便其之间的连接,同时也增加了框架的强度。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I)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在框架主体上设置有可以构成隔离层的管来起到在运输的过程中通风散热的效果,避免置于框架上面的型材产生霉变或变色,造成经济损失,整个结构具有设计合理、经济实用等特点。(2)本技术所述保护层的设置,由于其缓冲作用可以避免型材与管1、管II1、管IIA和管IIB硬碰硬造成损坏。(3)本技术能够通过机械机械吊装达到有效节省人力的目的。(4)本技术采用方管,不光方便设置也能有效增强整个框架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其中,1-管,2-管1,3_ 管 IIA,4-管 IIII,5-保护层,6-管 111,7_ 管 IIB,8_ 挂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一种型材运输框架,如图1所示,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梁;所述底座主要由呈方形结构设置的至少2根管12和至少2根管III6组成;所述梁包括设置在管ΠΙ6上的管IIA3和管IIB7,所述管IIA3为至少2根且竖向设置在一根管III6上,所述管IIB7为至少2根且竖向设置在另一根管III6上;在所述管IIA3与管IIA3的相对侧、所述管IIB7与管IIB7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横向设置在管IIA3和管IIB7上的至少一根管I。在使用时,在同一平面的管上铺设板材,再将待运输的型材置于板材上,由同一平面的管组成一个通风散热空间且一个框架内可形成多层型材放置空间,避免现有框架内多层堆叠型材而无通风散热空间的情况发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在框架主体上设置有可以构成隔离层的管来起到在运输的过程中通风散热的效果,避免置于框架上面的型材产生霉变或变色,造成经济损失,整个结构具有设计合理、经济实用等特点。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底座上堆叠型材时不因型材与底座硬碰硬的堆叠而损坏型材,且型材不会与梁硬碰硬的堆叠而损坏,如图1所示,特别的设置了下述结构:还包括保护层5,所述保护层5分别设置在管12和管III6上部、管IIA3与管IIB7相对侧,由于保护层的缓冲作用可以避免型材与管1、管II1、管IIA和管IIB硬碰硬造成损坏。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方便框架本体的抓抬,如图1所示,特别的设置了下述结构:还包括管ΠΙΙ4,所述管IIII4分别设置在任意两根管IIA3上和任意两根管IIB7上,工作人员或工作设施可以通过管IIII抓抬框架本体到车上。实施例4: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方便吊装本技术,如图1所示,特别的设置了下述结构:还包括挂钩8,所述挂钩8设置在管IIII4上,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挂钩进行机械吊装本技术及其上面的型材,达到有效省力、方便快捷的进行本技术及其上面的型材的移动。实施例5: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管IIII4采用方管,采用方管制成的管IIII可以方便管IIII与管IIA和管IIB的安装,同时也增加了框架的强度。实施例6: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管1、管12、管1116、管IIA3和管IIB7采用方管。采用方管制成的管、管1、管II1、管IIA和管IIB可以方便其之间的连接,同时也增加了框架的强度。实施例7: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或2或4或5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管1、管12、管1116、管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型材运输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梁;所述底座主要由呈方形结构设置的至少2根管I(2)和至少2根管III(6)组成;所述梁包括设置在管III(6)上的管IIA(3)和管IIB(7),所述管IIA(3)为至少2根且竖向设置在一根管III(6)上,所述管IIB(7)为至少2根且竖向设置在另一根管III(6)上;在所述管IIA(3)与管IIA(3)的相对侧、所述管IIB(7)与IIB(7)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横向设置在管IIA(3)和管IIB(7)上的至少一根管(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型材运输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梁;所述底座主要由呈方形结构设置的至少2根管I (2)和至少2根管III (6)组成;所述梁包括设置在管III (6)上的管IIA (3)和管IIB (7),所述管IIA (3)为至少2根且竖向设置在一根管III (6)上,所述管IIB (7)为至少2根且竖向设置在另一根管III (6)上;在所述管IIA (3)与管IIA (3)的相对侧、所述管IIB (7)与IIB (7)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横向设置在管IIA (3)和管IIB (7)上的至少一根管(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型材运输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层(5),所述保护层(5)分别设置在管I (2)和管III (6)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世科张德顺夏柱山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柯美特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