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英春专利>正文

可将建筑周转材料快速码放整齐的承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0155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2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效率加快周转材料转运速度又可将周转材料码放整齐的承架。其包括二根平行且起承重作用的支架,在二根支架的后端设可将二根支架连接在一起的底梁,底梁近旁还设二根与对应支架铰接的支柱,支柱的上端设顶梁,二根支架的前端还设随码放在支架上周转材料的增多可将码放的周转材料堆放成纵向截面呈方形、扁圆形或六边形的围挡。其可对施工现场拆除后的周转材料一次性准确堆码在固定位置,再利用叉车对周转材料进行方便、快速和高效率的转运,使这类周转材料从拆除到运至所需现场或其它工程现场达到“无缝转运”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现场周转材料周转时间降低至现有技术的30%,人工费用节省50%。(*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将建筑周转材料快速码放整齐的承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场地所用的用具,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建筑工程现场码放周转材料的托架。
技术介绍
根据《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办法》中,第三章第十条规定: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周转材料等,要严格按照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堆放、码垛,挂标识牌、注明名称、品种、规格,并根据工程进度对不再使用的建筑、周转、废旧材料、机械设备及时清运出场。在现代建筑施工生产过程中,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大型建设项目的开发日益增多,由于这类建筑项目工程量大、工期长,因此开发商对项目所投资金的回收速度要求较高,因此,开发商对建筑工期的要求是越短越好,目前多数工程施工期已压缩到了极限。尤其是在寸土寸金城市的繁华地段所建的项目,施工场地狭小,加之工期收紧,因此对建筑企业项目管理者来讲,既要履行好与开发商所签的建筑合同,又要确保整个工期中人员安全、施工质量和成本控制处于最佳状态,并能保持整个施工周期的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对管理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现有技术中,现场的施工人员常常将已拆卸的周转材料诸如钢管、方木、模板等周转材料进行人工多次码放和倒运,增加人工成本,造成现场材料的周转速度慢、堆码混乱,不能及时转场,对整个施工进度、工程造价和现场环境的影响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效率且可大大加快周转材料转运速度又能将周转材料码放整齐的承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可将建筑周转材料快速码放整齐的承架,包括二根间隔平行设置起承重作用的底座的左支架右支架,在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后端设有可将左支架和右支架连接在一起的底梁,在底梁近旁还设有左支柱和右支柱,左支柱和右支柱的下端分别与左支架和右支架相连接,在左支柱和右支柱的上端设有可将两根支柱连接在一起的顶梁,在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前端还设有随码放在底座上周转材料的增多可将码放的周转材料堆放成纵向截面呈方形、扁圆形或六边形的围挡。所述左支柱和右支柱相互平行,所述左支柱设置于左支架的内侧,在所述左支柱外侧与左支架顶面间设有三角形的加强筋板;所述右支柱设置于右支架的内侧,在所述右支柱外侧与右支架顶面间设有三角形的加强筋板。所述左支柱和右支柱的上端交叉连接,所述左支柱设置于左支架的内侧,在所述左支柱外侧与左支架顶面间设有三角形的加强筋板;所述右支柱设置于右支架的内侧,在所述右支柱外侧与右支架顶面间设有三角形的加强筋板。所述顶梁通过其上的葫芦孔挂接并固定在设于左支柱和右支柱背面的螺栓上。所述底梁为“T”型,“T”型的横部适配卡置在设于左支架和右支架后端内侧的卡槽中,“T”型的竖部适配置于左支柱和右支柱之间,所述左支柱和右支柱分别与左支架和右支架铰接连接。所述左支柱和右支柱为直线形支柱;或者为带有扁圆形部分的支柱;或者为带有六边形部分的支柱。所述围挡由为直线形、半扁圆形或者半六边形的挡杆和直线形或弧形的弹杆二部分组成,挡杆的后端和弹杆的前端固定连接并铰接在左支架的前端,向下按压挡杆的前端,弹杆后端上翘并超出左支架和右支架顶面所在平面;向下按压弹杆的后端,挡杆向上、向左支柱和右支柱方向转动并与左支柱、右支柱、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间形成纵向截面呈方形、扁圆形或六边形的平面空间。在所述围挡上的弹杆后端还设有可使所述弹杆后端上翘的弹簧钢条,弹簧钢条的后端固接在对应支架外侧面的后端,弹黃钢条的如端绞接在设于所述弹杆后端上的滑槽内。所述加强筋板由连为一体的呈三角形的竖板和与竖板相垂直的平板组成,竖板通过其顶部的葫芦孔挂接并固定于设置在支柱侧面的螺栓上;平板通过其上的长条通孔、支架顶面后端的螺栓与支架固定在一起。所述加强筋板由连为一体的呈三角形的竖板和与竖板相垂直的平板组成,竖板通过其顶部的葫芦孔挂接并固定于设置在支柱侧面的螺栓上;平板通过其上的长条通孔、支架顶面后端的螺栓与支架固定在一起。与现有技术中的人工搬运、码放周转材料的程序相比,本技术采用能够快速组装且可将周转材料码堆成具有规则形状的底座和围挡的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周转材料进行组合安装使用),使得施工现场拆除后的周转材料能够一次性的准确堆码在固定的位置,再利用叉车对堆码成规则形状且包扎好的周转材料进行方便、快速和高效率的转运,从而使这类周转材料从拆除到运至所需现场或其它工程现场达到“无缝转运”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本技术可使安全文明施工始终贯穿于整个结构施工周期之中,能使整个施工现场环境整洁有序,能加快周转材料的转运,减少周转材料的进场数量,在结构施工中或完成后能立即清点出施工现场周转材料的数量,可迅速将材料转场,达到零库存!从而达到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本技术可确保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合规、安全和高效的管理。本技术可使现场周转材料周转时间降低至现有技术的30%,人工费用节省50%。本技术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围挡被打开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4的示意图。图6为在图1示出的本技术中码放周转材料的示意图。图7为在图5示出的本技术中码放周转材料的示意图。图8为图1中本技术的后视示意图。图9为图1中另一种底梁的不意图。图10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底座1、左支架11、右支架12、左支柱13、右支柱14、底梁2、长梁21、支杆22、筋梁23、卡槽24、角筋25、顶梁3、加强筋板4、竖板41、平板42、长条通孔43、围挡5、弹杆51、挡杆52、弹簧钢条6、滑槽61、葫芦孔7、螺栓8、周转材料9、打包带9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2、3、4、5、6所示,本技术的可将建筑周转材料快速码放整齐的承架,可由方木、多层复合板、胶木或型钢所制,其为活动快速拆装式,特别适于狭小施工现场的移动和安装,当需要从建筑物上拆卸建筑周转材料9时,只需将本技术轻松拖至拆卸现场进行快速安装,就可将拆卸下来的建筑周转材料9直接码放于本技术的底座I上,码堆成形后用打包带91进行包扎,随即使用叉车将其转运至工程现场外的闲置场地或直接装车运往其它待建工程场地。本技术是由起承重作用的底座1、对周转材料9起依托且将周转材料9码堆成形的支柱和围挡5构成。所述底座I是由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组成,左支架11与右支架12相隔60cm —120cm平行设置,该尺寸的宽窄以方便叉车由左支架11与右支架12前端之间插入为宜,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的截面形状可为矩形或圆。所述支柱由左支柱13和右支柱14组成,左支柱13和右支柱14的底端分别与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的后端部的内侧连接,其间可以是通过螺栓8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铰接,又可以是快速式扣接,还可以用焊接将其固定,本技术优选为铰接,该结构便于不用时收存。使用时,为了防止左支柱13 (右支柱14)与左支架11 (右支架12)间绕铰接点相对转动,本技术在其间设置既起固定作用又起稳定作用的略呈三角形的加强筋板4(如图1、10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将建筑周转材料快速码放整齐的承架,包括二根间隔平行设置起承重作用的底座(1)的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其特征在于:在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的后端设有可将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连接在一起的底梁(2),在底梁(2)近旁还设有左支柱(13)和右支柱(14),左支柱(13)和右支柱(14)的下端分别与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相连接,在左支柱(13)和右支柱(14)的上端设有可将两根支柱连接在一起的顶梁(3),在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的前端还设有随码放在底座(1)上周转材料(9)的增多可将码放的周转材料(9)堆放成纵向截面呈方形、扁圆形或六边形的围挡(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将建筑周转材料快速码放整齐的承架,包括二根间隔平行设置起承重作用的底座(1)的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其特征在于:在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的后端设有可将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 )连接在一起的底梁(2 ),在底梁(2 )近旁还设有左支柱(13)和右支柱(14),左支柱(13)和右支柱(14)的下端分别与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相连接,在左支柱(13)和右支柱(14)的上端设有可将两根支柱连接在一起的顶梁(3),在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的前端还设有随码放在底座(1)上周转材料(9)的增多可将码放的周转材料(9)堆放成纵向截面呈方形、扁圆形或六边形的围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将建筑周转材料快速码放整齐的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柱(13)和右支柱(14)相互平行,所述左支柱(13)设置于左支架(11)的内侧,在所述左支柱(13)外侧与左支架(11)顶面间设有三角形的加强筋板(4);所述右支柱(14)设置于右支架(12)的内侧,在所述右支柱(14)外侧与右支架(12)顶面间设有三角形的加强筋板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将建筑周转材料快速码放整齐的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柱(13)和右支柱(14)的上端交叉连接,所述左支柱(13)设置于左支架(11)的内侧,在所述左支柱(13)外侧与左支架(11)顶面间设有三角形的加强筋板(4);所述右支柱(14)设置于右支架(12)的内侧,在所述右支柱(14)外侧与右支架(12)顶面间设有三角形的加强筋板(4)。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将建筑周转材料快速码放整齐的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3)通过其上的葫芦孔(7)挂接并固定在设于左支柱(13)和右支柱(14)背面的螺栓(8)上。5.根据权利 要求2或3所述的可将建筑周转材料快速码放整齐的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2)为“T”型,“T”型的横部适配卡置在设于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后端内侧的卡槽(24)中,“T”型的竖部适配置于左支柱(13)和右支柱(14)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英春
申请(专利权)人:王英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