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内瘘肢体固定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9477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透内瘘肢体固定盒,尤其是一种用于血液透析领域的血透内瘘肢体固定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能更有效的保护内瘘肢体,减少患者痛苦,提高透析安全性的血透内瘘肢体固定盒,包括透明盒体,所述盒体的两端开口,并且盒体由上盒和下盒组成;下盒由底板和下侧板组成,上盒由顶板和上侧板组成;上侧板与同侧的下侧板为可转动连接;上侧板上还设置有拉扣,下侧板设置有拉环;所述下盒底板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紧固装置。透明盒体用于将病员的肢体固定在盒体内,并且上侧板与同侧的下侧板为可转动连接,使固定盒的可以开合,以方便将病员的内瘘肢体放入盒体内。(*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透内瘘肢体固定盒
本技术涉及一种血透内瘘肢体固定盒,尤其是一种用于血液透析领域的血透内瘘肢体固定盒。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尿毒症患者大部分都依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其中,约75%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但是,有部分伴有意识障碍、比较躁动的血透患者在使用内瘘透析过程中因抓扯血路管将穿刺针拔出造成血液丢失或是因为手臂弯曲导致穿刺针刺破血管形成皮下血肿而被迫结束治疗并可能造成内瘘损伤,还有部分清醒的血透患者也会因为手臂不自觉弯曲而造成内瘘损伤。临床上一般采用胶布来固定穿刺针,然而这种固定效果并不可靠,特别是老年、皮肤松弛的患者胶布固定就更不可靠。因此,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可以为这些血透患者在透析时提供固定肢体的装置以保护患者的内瘘免受意外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能更有效的保护内瘘肢体,减少患者痛苦,提高透析安全性的血透内瘘肢体固定盒。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血透内瘘肢体固定盒,包括透明盒体,所述盒体的两端开口,并且盒体由上盒和下盒组成;下盒由底板和下侧板组成,上盒由顶板和上侧板组成;上侧板与同侧的下侧板为可转动连接;上侧板上还设置有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血透内瘘肢体固定盒,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盒体,所述盒体的两端开口,并且盒体由上盒和下盒组成;下盒由底板(1)和下侧板(2)组成,上盒由顶板(3)和上侧板(4)组成;上侧板(4)与同侧的下侧板(2)为可转动连接;上侧板(4)上还设置有拉扣,下侧板(2)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拉扣相配合的拉环;所述下盒底板(1)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上设置有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为固定带,固定带的一端连接在固定板上,下盒以及固定板(5)上设置有缓冲垫层,在下盒的底板(1)和上盒的顶板(3)上开有空气流通孔(6)。

【技术特征摘要】
1.血透内瘘肢体固定盒,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盒体,所述盒体的两端开口,并且盒体由上盒和下盒组成;下盒由底板(I)和下侧板(2)组成,上盒由顶板(3)和上侧板(4)组成;上侧板(4)与同侧的下侧板(2)为可转动连接;上侧板(4)上还设置有拉扣,下侧板(2)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拉扣相配合的拉环;所述下盒底板(I)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上设置有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为固定带,固定带的一端连接在固定板上,下盒以及固定板(5)上设置有缓冲垫层,在下盒的底板(I)和上盒的顶板(3)上开有空气流通孔(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透内瘘肢体固定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以及底板(I)空气流通孔(6)成菱形阵列排布。3.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娟陈林刁永书温怡李超刘芳张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