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克民专利>正文

射流无死腔供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93857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6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射流无死腔供水组件,包括射流管(1),所述射流管(1)上下两端管径相同,所述射流管管径由管道两端向中部逐渐收窄,中部最窄处为射流口(11),射流管(1)两端具有连接头(2),在所述射流管(1)上半段和下半段上对称设置垂直所述射流管的第一分流管口(12)、第二分流管口(13),所述第一分流管口(12)、第二分流管口(13)通过连接插头(3)分别连接软管(4),所述软管(4)远端分别连接三通插头(5)的第一进口(51)、第二进口(53),所述三通插头(5)的出口(52)连接快接插头(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射流原理在管路中产生负压,使供水管路产生分流循环,全程无死腔,不滋生细菌,卫生指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射流无死腔供水组件,包括射流管(1),所述射流管(1)上下两端管径相同,所述射流管管径由管道两端向中部逐渐收窄,中部最窄处为射流口(11),射流管(1)两端具有连接头(2),在所述射流管(1)上半段和下半段上对称设置垂直所述射流管的第一分流管口(12)、第二分流管口(13),所述第一分流管口(12)、第二分流管口(13)通过连接插头(3)分别连接软管(4),所述软管(4)远端分别连接三通插头(5)的第一进口(51)、第二进口(53),所述三通插头(5)的出口(52)连接快接插头(6),本技术通过射流原理在管路中产生负压,使供水管路产生分流循环,全程无死腔,不滋生细菌,卫生指标高。【专利说明】射流无死腔供水组件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用品领域,尤其指用于给血透析仪器供水的无死腔供水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血液透析作为一种最常用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其所需的供水系统也至关重要,但现有血透析供水,设计理念简单、只有大循环,局部到处是死角、消毒不彻底,死角部分消毒不到,消毒处理效果差,细菌滋生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射流无死腔供水组件,通过射流原理在管路中产生负压,使供水管路产生分流循环,全程无死腔,不滋生细菌,卫生指标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射流无死腔供水组件,包括射流管I,所述射流管I上下两端管径相同,所述射流管管径由管道两端向中部逐渐收窄,中部最窄处为射流口 11,射流管I两端具有连接头2,在所述射流管I上半段和下半段上对称设置垂直所述射流管的第一分流管口 12、第二分流管口 13,所述第一分流管口 12、第二分流管口 13通过连接插头3分别连接软管4,所述软管4远端分别连接三通插头5的第一进口 51、第二进口 53,所述三通插头5的出口 52连接快接插头6。其中,在所述射流管I上半段中央和下半段中央对称设置垂直所述射流管的第一分流管口 12、第二分流管口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新的供水方式,设计理念与以往完全不同,血透供水系统在大循环中又增加小循环,效果稳定,使用简单、安全、可靠、可有效使用有死腔部分不复存在,真正循环起来,使用周期长达10年以上,效果达到防止细菌滋生到最佳。【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射流无死腔供水组件正面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供水大循环系统结构图。图中标号:1_射流管11-射流口 2-连接头12-第一分流管口 13-第二分流管口3-连接插头4-软管5-三通插头51-第一进口 53-第二进口 52-出口 6-快捷插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仅是为清楚的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下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精神所引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如图1、2所示,图中箭头所示为水流方向,本技术的一种射流无死腔供水组件,包括射流管1,所述射流管I上下两端管径相同,管径由管道两端向中部逐渐收窄,中部最窄处为射流口 11,射流管I两端具有连接头2,两个连接头2将该组件与主供水管相连,在所述射流管I上半段中央和下半段中央对称设置垂直所述射流管的第一分流管口 12、第二分流管口 13,所述第一分流管口 12、第二分流管口 13通过连接插头3分别连接软管4,所述软管4远端分别连接三通插头5的两个进口 51,所述三通插头5的出口 52连接快接插头6,所述快捷插头6连接血液透析机,所述快捷插头6具有自闭功能。所述第一分流管口12、第二分流管口 13的位置也可以选择远离射流口两边的其它位置,只要该组件能够产生水流循环即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主供水管的来水由射流管I的上端进入射流管I中,首先经过第一分流管口 12时,来水被分为两条线路,一条经过第一分流管口 12、软管4、三通插头5的第一进口 51、出口 52、快捷插头6进入血液透析机,同时来水经过三通插头5的第二进口 53,经过与其连接的软管4通向第二分流管口 13 ;来水的另一条线路经过射流口11,由于射流管I的两端管径较宽,而第一分流管口 12、第二分流管口 13均设置在射流管I的管径较宽处,当来水经过射流管I管径最小的射流口 11时,由于射流口 11的管径窄小,经过射流口 11的来水形成喷射状的细小水柱,细小水柱在经过第二分流管口 13时与从第二分流管口 13出来的水形成负压,第一分流管口 12与第二分流管口 13间也形成负压,使由射流口 11射出的水柱不从第二分流管口 13中回流,而是与第二分流管口 13出来的水汇合从射流管I下端流走,从而使第一分流管口 12流向第二分流管口 13的来水可以形成持续的单向流动,在整个供水系统进行大循环的同时分流管路中同时进行小循环,局部无死腔,不滋生细菌。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射流无死腔供水组件代替目前医院血液透析供水系统中的分流供水组件,将多个本组件的射流管串联在整个系统的大循环管路中,给每个病床的血液透析机分别供水,本组件材质可以为UPVC,CPVC, PPH, SUS304不锈钢等材质,上述连接插头3、三通插头5等部件结构及连接方式均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权利要求】1.一种射流无死腔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射流管(I),所述射流管(I)上下两端管径相同,所述射流管管径由管道两端向中部逐渐收窄,中部最窄处为射流口(11),射流管(I)两端具有连接头(2),在所述射流管(I)上半段和下半段上对称设置垂直所述射流管的第一分流管口(12)、第二分流管口(13),所述第一分流管口(12)、第二分流管口(13)通过连接插头(3)分别连接软管(4),所述软管(4)远端分别连接三通插头(5)的第一进口(51)、第二进口(53),所述三通插头(5)的出口(52)连接快接插头(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射流无死腔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射流管(I)上半段中央和下半段中央对称设置垂直所述射流管的第一分流管口(12)、第二分流管口(13)。【文档编号】A61M1/14GK203749902SQ201420137647【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5日 【专利技术者】冯克民 申请人:冯克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射流无死腔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射流管(1),所述射流管(1)上下两端管径相同,所述射流管管径由管道两端向中部逐渐收窄,中部最窄处为射流口(11),射流管(1)两端具有连接头(2),在所述射流管(1)上半段和下半段上对称设置垂直所述射流管的第一分流管口(12)、第二分流管口(13),所述第一分流管口(12)、第二分流管口(13)通过连接插头(3)分别连接软管(4),所述软管(4)远端分别连接三通插头(5)的第一进口(51)、第二进口(53),所述三通插头(5)的出口(52)连接快接插头(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克民
申请(专利权)人:冯克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