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呼延钊专利>正文

拐式施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7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拐式施肥器是一种用来施化肥的工具。(也可用来点播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它能实现定施肥量,定施肥深度。它是在一个长的管身(管身可分段组装)内部装一上下运动的芯杆,环槽定量装置装在管内的中部,开口出料装置装在管的下端部。通过芯杆把各装置有机地联系起来,达到各功能动作协调一致。钢管外的中部套了一个料斗,下部套有定深板。它具有结构简单,定量、定深准确,使用简便等特点。(*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施化肥的工具,特别是一种拐式施肥器。目前农民施化肥多施在土壤表面,使化肥不能有效地利用。有时农民也把化肥埋在土中,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很难作到定肥量,定深度。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定肥量,定深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施肥工具。本技术的主要内容是:在一个长的簿壁管内,安装了可以上下活动的长芯杆。管壁的中部开有进料口。在进料口的下方管内装了一段孔套,它和装在芯杆中部的环槽组成环槽定量装置。在长管的下端装有开口出料装置。底部为圆锥形的料斗套在长管外的中部,通过管壁的进料口,使化肥进入管内,管身的上部焊有上下两个手柄,两手柄之间开有长孔,连着芯杆的控制手柄可沿长孔上下运动。控制手柄上下运动,带动芯杆上下运动,使定量摄料、撒料,开口出料等动作协调一致。管身外的下部装有定深板。环槽定量装置具体是这样实现的:在芯杆上套了两段外径-->一样,内孔也一样的圆棒,上方的圆棒长,下方的圆棒很短,两圆棒相对的端面加工成锥面,而且两圆棒相距一段距离,这样两圆棒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环形槽。槽底就是芯杆面,槽深就是圆棒的半径减去芯杆的半径,槽宽就是两圆棒锥面之间的距离,槽的截面为梯形,当环形槽处在料区(即管身进料口处),四周的料就填满了环形槽。再让芯杆带着圆棒以及圆棒间的环形槽中的料向下运动,通过一个装在管身内的孔套,孔套的孔与圆棒成间隙配合,且长度大于环形槽的宽度,当环形槽有相当多的部分出了孔套的孔后,槽中所摄的料失去径向约束,就向下撒落。而环形槽上面的圆棒已进入了孔套的孔,把料区的料和环形槽隔开。再让芯杆向回运动,使环形槽回到料区,四周的料又填满了环形槽,……往返运动一次,就把料区的料向外输送一个定量,这个定量就是环形槽的容积。改变环形槽延轴向的宽度,即改变定量的多少。开口出料装置是这样的:把上述管身的下端加工成楔形,并取掉两个楔面,代之以弹簧钢片,在楔形剩下的两个倒三角侧面的尖端间连接一上下带刃的钢条,且被弹簧钢片的下端紧夹着。这样外形仍为楔形。当楔形端部入土到所定深度后,向下压控制手柄,管内的芯杆向下运动,芯杆下端装一冲片,冲片从内部把两个弹簧钢片撑开,从环槽中撒落的料(化肥)就直接-->落入土中。这个撑开的状态,由控制手柄和下手柄握在一起来保持,并一直保持到管身下端出土后方可把控制手柄和上手柄握在一起,于是从管内解除了撑开状态,弹簧钢片闭合,管身下端又恢复成楔形。本技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定量、定深准确,动作协调,开口出料装置可使化肥直接落入土中,这可克服湿度大的化肥不易流出管口的弊病。使用时像拄个拐杖一样。本技术除用来施化肥外,还可以作为点播玉米、棉花、大豆、向日葵等作物的工具。环槽定量装置还可以用于其它一些粉粒状材料物品的定量场合。附图1中:1楔刃、2弹簧钢片、3冲片、4芯杆、5定深板、6管身、7孔套、8槽下棒、9箍套、10○型圈、11定向套,12槽上棒、13料斗、14手柄、15导套、16控制手柄、17弹簧、18管帽。申请人认为附图1所示的拐式施肥器是实现上述技术较好的方式。现详述于下:据图1,管身6为一根长850mm,外径32mm,壁厚1mm的钢管,它的下端60mm,热加工成方管,取掉相对的两个面,剩下的两个面加工成倒的等腰三角形,在其两点间焊一楔刃1,楔刃1为上下带刃的钢条,这一方面是为增加两尖的强度,另一方面,-->把钢条锉成上下带刃的形状,下刃作为入土的主受力刃,上刃可减少化肥出口的阻碍。弹簧钢片2折弯,与两相对的倒三角形成楔形,并铆接在管身6上。管身6的中部开了三个长方进料口,均布管周,进料口较大,圆周只剩下三个宽10mm的立条。这是为了便于进料。料斗13的圆锥底部紧套在进料口的下沿,料斗13可用薄铁皮制作,或用塑料压制,料斗13由箍套9箍紧在管身6上。在管身6内,进料口的下方安装了一段壁厚为5mm,长为50mm的孔套7,孔套7的内孔就是环槽定量装置的孔。在进料口的上方安装了定向套11,其内孔和孔套7的内孔一样大小。主要是起导向作用。在管身6的上部焊了上下两个手柄14,上下手柄之间的管壁上开了一条长孔。控制手柄16可沿长孔上下活动。控制手柄16端部套丝,旋紧在导套15上,导套与芯杆4用顶丝连紧,这样控制手柄就可带动芯杆4上下运动。其运动范围有上下两个限位,当控制手柄跟上手柄握在一起时,为上限位,当控制手柄跟下手柄握在一起时,为下限位。在芯杆4的中部套着槽上棒12和槽下棒18,它们中间形成环形槽。当芯杆处在上限位时,槽下棒8正好处在孔套7的上口部位,环形槽处在料区,四周的料填满了它。槽上棒12的位置可根据定量要求调整。但最大槽宽不能大于孔套7的长度。槽下棒8和槽上棒12-->外径一样,并和孔套7的内孔为间隙配合,其间隙量应大些。孔套7的内孔和环形槽一起起定量摄料作用。其过程是:当芯杆4向下运动时,环形槽及所摄的满槽料一起进入孔套7的内孔,当槽上棒8也进入孔套7的内孔时即完成了定量摄料。继续向下运动,槽下棒就出了孔套7的内孔,直至运动到下限位,环形槽也有相当多的部分出了孔套的内孔。并足以使环形槽内的料撒落出来,顺管身内落下。这时固定在芯杆4下部的冲片3已经把弹簧钢片2撑开。从环形槽中撤落的料,直接落在土中。为了使弹簧钢片2不在土中闭合,可把控制手柄16和下手柄14握在一起,向上提施肥器,等下端出土后,再把控制手柄16和上手柄14握在一起。这时环形槽又回到料区,四周的料又填满了它。管身6下端的弹簧钢片2已闭合,恢复成楔形,为下一次施肥作好准备。施肥深度由定深板5控制的。定深板5可沿管身6上下滑动,调到所需深度的位置时,把螺钉拧紧即可。若土质不太松软,可用脚踩定深板5,使楔形端部易入土内。弹簧17主要作用是,使芯杆上下运动有个缓冲。管帽18主要是保持管身内不进异物,也可调节弹簧松紧。O型圈10主要起密封作用。本技术操作步骤如下:①先把控制手柄16和上柄14握在-->一起,向下施力,使施肥器下端入土,也可同时用脚踩定深板5,使下端入土。②把控制手柄16向下压。③控制手柄14和下手柄14握在一起向上提,使施肥器下端出土,即完成一次施肥(或点播)。再顺便用脚踩一下施穴,使土壤封住穴孔。本技术中,管身可作成几段,如图2所示。图中6.1上管身,6.2下管身,6.3接套,代替3图1中的管身6,其余结构一样。上下管身直径可不同,接套内腔直径要大。这给具体设计带来不少灵活性。使之更能满足实际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拐式施肥器,是在长管内安装了可以上下运动的长芯杆,管壁中部开有进料口,进料口外装有底部为圆锥形的料斗,长管的上部焊有上下两个手柄,两手柄间的管壁开有长孔,连着芯杆的控制手柄可沿着长孔上下运动,长管身下部套着定深板,其特征是:芯杆中部装的环槽和长管身中部内装的孔套组成环槽定量装制;芯杆下端装的冲片和长管身下装的弹簧片组成开口出料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拐式施肥器,是在长管内安装了可以上下运动的长芯杆,管壁中部开有进料口,进料口外装有底部为圆锥形的料斗,长管的上部焊有上下两个手柄,两手柄间的管壁开有长孔,连着芯杆的控制手柄可沿着长孔上下运动,长管身下部套着定深板,其特征是:芯杆中部装的环槽和长管身中部内装的孔套组成环槽定量装制;芯杆下端装的冲片和长管身下装的弹簧片组成开口出料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呼延钊晋自正刘淑芳
申请(专利权)人:呼延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