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支柱的空气噪音降低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6656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3:02
一种前支柱的空气噪音降低构造。其降低挡风玻璃的上升角较大的车辆的前支柱部的空气噪音。其沿挡风玻璃的两侧缘在上下方向延伸,上述前支柱有:纵壁面,其自上述挡风玻璃两侧沿上述挡风玻璃的厚度方向立起;支柱棱部,其沿上述纵壁面的前端延伸;支柱表面,其沿上述支柱棱部后侧方延伸且构成车身表面的一部分,上述前支柱相对于水平方向有50度以上的上升角,附加于沿上述纵壁面延伸的上述挡风玻璃两侧缘的表面侧的支柱嵌条的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呈大致四边形,自上述纵壁面到前端缘的宽度在以上述挡风玻璃表面为基准时的上述支柱棱部的高度的1.5倍~3倍的范围内,上述前端缘的高度与自上述纵壁面到上述前端缘的宽度的比在0.2~0.4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支柱的空气噪音降低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前支柱部的空气噪音降低构造。
技术介绍
在将重点放在了乘坐性、紧凑性的小型车辆等中,前支柱、挡风玻璃的上升角设定得较大。在车辆行驶时挡风玻璃所承受的来自前方的空气流向车顶侧、车身两侧流动,但在前支柱、挡风玻璃直立的情况下,空气流自前支柱迂回到车身侧部的趋势变得显著。此时,在前支柱部局部,向车辆宽度方向流动的空气流在越过挡风玻璃开始的台阶而急速地向后方偏转的过程中自车身表面分离,而在车身侧部产生涡流。该涡流在与向车身侧部的后方流动的主流碰撞时发生空气噪音。该位置的空气噪音还因接近驾驶座、副驾驶座而成为问题。为了降低涡流,设想有使前支柱的截面形状符合于流动、在前支柱的周围设置导风板等。但是,由于前 支柱需要满足在碰撞时吸收负荷、确保驾驶室刚性、驾驶员的视野等各种条件,因此,无法仅以空气流为目的地设计形状。例如,若为了使空气的流动良好而将前支柱设为较粗的流线型,则会导致驾驶员的视野劣化。另一方面,小型车辆中也存在将前支柱、挡风玻璃的上升角设定地较小的情况、SP存在使倾斜设定得较大的情况(参照专利文献I)。在这样的车辆中,由于空气较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支柱的空气噪音降低构造,其沿挡风玻璃的两侧缘在上下方向延伸,上述前支柱包括:纵壁面,其自上述挡风玻璃的两侧沿上述挡风玻璃的厚度方向立起;支柱棱部,其沿上述纵壁面的前端延伸;以及支柱表面,其沿上述支柱棱部的后侧方延伸且构成车身表面的一部分,上述前支柱相对于水平方向具有50度以上的上升角,该前支柱的空气噪音降低构造包括支柱嵌条,该支柱嵌条附加于沿上述纵壁面延伸的上述挡风玻璃两侧缘的表面侧,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柱嵌条的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构成大致四边形,自上述纵壁面到前端缘的宽度Lm在以上述挡风玻璃表面为基准时的上述支柱棱部的高度H的1.5倍~3倍的范围内,并且,上述前端缘的高度Hm与自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2.07 JP 2013-0224411.一种前支柱的空气噪音降低构造,其沿挡风玻璃的两侧缘在上下方向延伸,上述前支柱包括:纵壁面,其自上述挡风玻璃的两侧沿上述挡风玻璃的厚度方向立起;支柱棱部,其沿上述纵壁面的前端延伸;以及支柱表面,其沿上述支柱棱部的后侧方延伸且构成车身表面的一部分,上述前支柱相对于水平方向具有50度以上的上升角,该前支柱的空气噪音降低构造包括支柱嵌条,该支柱嵌条附加于沿上述纵壁面延伸的上述挡风玻璃两侧缘的表面侧,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浦淳史松野孝浩新美大辅中村笃史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