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全自动打孔装订机的电加热模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2611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利于环保、工作效率高的用于全自动打孔装订机的电加热模具装置,包括上、下两套模具机构,所述模具机构包括支撑壁、及与圆柱凸轮同轴设置的盘状凸轮,与所述圆柱凸轮工作端面接触的滚子机构,与所述盘状凸轮回转工作端面接触的滑块机构;所述滚子机构与所述滑块机构中的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机构包括支撑杆上的滑块、支撑杆上位于滑块与支撑壁之间的弹簧,所述滑块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盘状凸轮回转工作面接触的导轨,所述导轨另一端部设置有凹模。或将上述的弹簧设置在所述导轨与支撑壁之间。所述圆柱凸轮和所述盘状凸轮为并接式组合;所述上、下加热模具机构之间设置有传动装置。(*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打孔装订机的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票据打孔装订机的电加热模具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商业活动的效率越来越高,作为经济生活主要舞台和社会生活重要枢纽的金融业所承担的业务量也随之空前提高,各种新型支付方式的规范和完善使各种票据的使用量不断上升,票据装订工作已经由一个辅助工序转变成一个重要步骤,这项任务完成的效率会直接影响金融活动的效率,同样,此项工作的质量也会影响金融活动的质量,从而进一步影响金融机构在市场中的信誉。所以传统的手工装订票据方式已经不再适应这种优质高效的工作要求,将被淘汰。与此同时,现代人的环保和健康意识越来越高,传统纸张打孔(钻孔、冲孔)方式产生大量飞屑,对空气和人体都非常有害,所以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环保的自动化程度高的票据装订设备。目前,现有技术中无飞屑、环保型的自动打孔装订机,基本上都是半自动设备,通常,当打孔自动完成后,需要人工操作将塑料管放入孔中,压下上加热模具热熔塑料管完成装订,其不足之处是其工作效率低,不能实现打孔、装订全过程完全自动化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利于环保、工作效率高的用于全自动打孔装订机的电加热模具装置,采用本技术模具的打孔装订机可实现打孔、装订全过程完全自动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用于全自动打孔装订机的电加热模具装置,包括上、下两套模具机构,所述模具机构包括支撑壁、及与圆柱凸轮同轴设置的盘状凸轮,与所述圆柱凸轮工作端面接触的滚子机构,与所述盘状凸轮回转工作面接触的滑块机构;所述滚子机构与所述滑块机构中的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机构包括支撑杆上的滑块、支撑杆上位于滑块与支撑壁之间的弹簧,所述滑块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盘状凸轮回转工作面接触的导轨,所述导轨另一端部设置有凹模。或将上述的弹簧设置在所述导轨与支撑壁之间。本技术用于全自动打孔装订机的电加热模具装置还有另外一种技术方案是包括上、下两套模具机构,所述模具机构包括支撑壁、及与圆柱凸轮同轴设置的盘状凸轮,与所述圆柱凸轮工作端面接触的滚子机构,与所述盘状凸轮回转工作面接触的滑块机构;所述滚子机构与所述滑块机构滑动连接;所述滑块机构中的滑块设置在滚子轴上,所述滚子轴一端设置有滚子,其另一端设置有凹模;所述滑块上的支撑杆与设备上的支撑壁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滑块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盘状凸轮的回环工作面接触。或将上述的弹簧设置在所述导轨与支撑壁之间。在本技术中,所述圆柱凸轮和所述盘状凸轮为并接式组合;所述上、下加热模具机构之间设置有传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的上、下加热模具结构相同,仅采用两组并接式组合的凸轮机构,其结构简单合理。在装订过程中,上、下加热模具在一个运动循环中既有水平运动,又有直线运动,并且还可以在运动中有停歇;另外,运用凸轮机构还使得模具运动到极限位置是固定的,便于上、下加热模具定位,从而,可实现打孔、装订全过程的完全自动化。附图说明图1-1是本技术电加热模具装置中下加热模具的机构简图;图1-2是本技术电加热模具装置中上加热模具的机构简图;图2是本技术中上、下加热模具运动循环图;图3-1、图3-2和图3-3是本技术几种具体实施例中下加热模具的机构简图;图4是采用本技术的全自动打孔装订机的结构简图;图5-1是如图1-1所示下加热模具17的运动轨迹图;图5-2是所图1-2所示上加热模具23的运动轨迹图。下面是本技术说明书附图中附图标记的说明1——电路控制系统2——减速器3——主电机 4——丝杆5——滑块6——集屑器7——空心钻头8——自锁套压紧机构9——排屑管 10——步进电机11——圆锥齿轮减速器 27、12——盘形凸轮24、13——圆柱凸轮 14、25——制动装置15、26、28——离合器 16——齿轮减速器23、17——上、下加热模具 18——进给电机19——皮带轮及皮带 20——游标21——皮带轮减速器 22——塑料管压帽29——工作台 30——导柱31、32——导轨 33、34——滑块35、36——滚子机构 39、4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1、图1-2和图4所示,本技术用于全自动打孔装订机的电加热模具装置,包括上加热模具23和下加热模具17,所述上加热模具23和下加热模具17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每个模具中的基本件有圆柱凸轮13或24、盘状凸轮12或27、导轨31或32、滚子机构35或36、弹簧40或39、滑块33或34。为了便于叙述以下加热模具17为例进行描述,所述下加热模具17包括支撑壁、与圆柱凸轮13同轴设置的盘状凸轮12,与所述圆柱凸轮13的工作端面接触的滚子机构35,与所述盘状凸轮12回转工作面接触的滑块机构;所述滚子机构35与所述滑块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滑块机构包括支撑杆上的滑块33、支撑杆上位于滑块33与支撑壁之间的弹簧40,所述滑块33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盘状凸轮12回转工作面接触的导轨31,其另一端设置有凹模M。如图3-1所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是将上述中的弹簧40设置在所述导轨31与支撑壁之间。图3-3示出了以本技术用于全自动打孔装订机的电加热模具装置中的下加热模具为例的本技术另外一种技术方案,即所述下加热模具17包括支撑壁、与圆柱凸轮13同轴设置的盘状凸轮12,与所述圆柱凸轮13的工作端面接触的滚子机构35,与所述盘状凸轮12的回转工作面接触的滑块机构;所述滚子机构35与所述滑块机构是滑动连接,即所述滑块33是套装在滚子机构35的滚子轴上的;所述滚子轴的一端设置有滚子,其另一端设置有凹模M;所述滑块33上的支撑杆与支撑壁之间设置有弹簧40,所述滑块33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导轨31,所述滑块33与支撑杆为一体结构,两者之间为焊接;所述滑块33与导轨31也为一体结构,其两者之间为焊接;所述导轨31与所述盘状凸轮12的回环工作面接触。如图3-2所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是将上述图3-3中的弹簧40设置在所述导轨31与支撑壁之间。如图4所示,无论采用上述哪种具体的实施方案,本技术中的上加热模具或下加热模具结构中的所述圆柱凸轮24(或13)和所述盘状凸轮27(或12)均为并接式组合;在所述的上加热模具23与下加热模具17之间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采用减速器结构,可以包括皮带轮传动和齿轮传动构成的多级减速器。本技术工作过程中,对上、下加热模具都要求有水平运动和直线运动,并要求有停歇,因此上、下加热模具的结构是相同的。众所周知,机械传动中的凸轮机构虽然能实现任意轨迹,但是单个凸轮无法同时满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合成,因此,本技术中的圆柱凸轮和盘状凸轮采用的是并接式组合方式将两组凸轮组合。下面进一步说明该两组凸轮组合后可实现的运动轨迹。如图4所示,当打完孔后,空心钻头7退回原位,通过本技术电加热模具装置中的模具23和17将孔中的塑料管22加热。下加热模具17需要先水平运动到极限位置并保持停歇,当自动测长切管组件将塑料管22切断,塑料管22利用其重力落在下加热模具17的定位针上,该定位针起到定位作用,用来确定落下来的塑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全自动打孔装订机的电加热模具装置,包括上、下两套模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机构包括支撑壁、及与圆柱凸轮同轴设置的盘状凸轮,与所述圆柱凸轮工作端面接触的滚子机构,与所述盘状凸轮回转工作面接触的滑块机构;所述滚子机构与所述滑块机构中的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机构包括支撑杆上的滑块、支撑杆上位于滑块与支撑壁之间的弹簧,所述滑块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盘状凸轮回转工作面接触的导轨,所述导轨的另一端部设置有凹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建明陆成松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