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编织线的制造方法以及编织线的制造装置,能够制造高精度地编织成而不会发生变形的编织线。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编织线制造装置(20)是如下装置:从线材供给机构(30)供给多根导电线(12),从通过网眼模具(5)后的收束位置(S1)起编织成编织线(10),将通过引导辊(1)后的编织线(10)使用绞盘装置(40)进行卷绕。并且,引导辊(1)具有能够进行水平方向限制处理的引导宽度(W1),从而将编织线(10)在水平方向上的动作相对于理想中心位置限制在预定的限制宽度以内。并且,引导辊(1)具有在垂直方向上设置在与收束位置(S1)相距编织线(10)的编织间距的高度的第二特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编织线的制造方法以及编织线的制造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编织多根线材而制造编织线的编织线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机动车工业界,近些年,向“环保节能”的对策在进步,存在着HEV(HybridElectric Vehicle,混合动力机动车)、EV (Electric Vehicle,电动机动车)车(以下,统一简记为“HEV/EV车”)显著地增加的倾向。在这样的状况下,对于在HEV/EV车中将作为电动机兼发电机的电动发电机(MG)与作为电力逆变器的逆变器(INV)之间电连接的线束,因噪声屏蔽用途而实施了屏蔽处理。使用编织线作为因该屏蔽用途而使用的屏蔽层。作为制造编织线作为电线的屏蔽层的技术,例如存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技术。在专利文献I中,作为将从绕线管放出的屏蔽材料呈筒状地编织在被屏蔽电线周围而成的编织线,利用卷绕线材的绞盘牵拉,并送入合成树脂挤压成形机。而且,作为编织线的其他形态,例如存在以“44打、四根、ΤΑ0.26mm”分类的编织线。即,是将从44根绕线管分别放出的四根结构的直径0.26mm的TA(Tin Coated AnnealedCopper Wires ;镀锡软铜线)的线材进行编织而得到的编织线(以下,有时简单地缩写为“上述类型的编织线”)。上述类型的编织线相对于被屏蔽电线独立而作为统一屏蔽用编织线被单独制造。即,统一屏蔽用编织线通过制造以空心状态编织成筒状的编织线,并将电线插入该空心的编织线,从而将电线屏蔽。将从载置部供给的线材(四根、ΤΑ0.26)集合44个并通过网眼模具而得到的编织线使用卷绕用绞盘进行卷绕,从而能够制造上述类型的编织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1133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如上所述,统一屏蔽用编织线是空心的编织线,因此剖面形状不稳定,从而统一屏蔽用编织线容易发生变形。如果在制造上述统一屏蔽用编织线时发生变形,则在对完成后的统一屏蔽用编织线进行加工阶段的切断时切断面倾斜,在要将编织线的端部铆接固定到接地用的环部件等之类的情况下,存在两者之间的固定强度变差、以及与接触面积缩小相伴的接触电阻增加的问题点。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编织线的制造方法以及编织线的制造装置,能够制造高精度地编织成的编织线而不会发生变形。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技术方案I所述的编织线的制造方法是,在编织多根线材而得到编织线后使用预定的卷绕装置卷绕所述编织线,所述编织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从预定的线材供给机构向预定的网眼模具供给所述多根线材;以及(b)使所述多根线材通过路径限制部,所述路径限制部设置于移动路径上,所述移动路径是沿着通过所述预定的网眼模具而到达所述预定的卷绕装置的第一方向的所述多根线材的路径,从通过所述路径限制部的前阶段的预定的收束位置起将所述多根线材编织成所述编织线,所述编织线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C)使用所述预定的卷绕装置卷绕通过所述路径限制部后的所述编织线,在所述步骤(b)中使用的所述路径限制部能够进行第二方向限制处理,所述第二方向限制处理将所述编织线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动作、相对于与所述预定的卷绕装置的所述编织线的卷绕位置一致的理想中心位置限制在预定的限制宽度内,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路径限制部设置在与所述预定的收束位置相距所述编织线的编织间距长度左右的形成高度。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技术方案2所述的编织线的制造装置是,在编织多根线材而得到编织线后使用预定的卷绕装置卷绕所述编织线,所述编织线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预定的线材供给机构,向预定的网眼模具供给所述多根线材;以及路径限制部,设置于移动路径上,所述移动路径是沿着通过所述预定的网眼模具而到达所述预定的卷绕装置的第一方向的所述多根线材的路径,从通过所述路径限制部的前阶段的预定的收束位置起将所述多根线材编织成所述编织线,所述编织线的制造装置还包括:所述预定的卷绕装置,卷绕通过所述路径限制部后的所述编织线,所述路径限制部能够进行第二方向限制处理,所述第二方向限制处理将所述编织线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动作、相对于与所述预定的卷绕装置的卷绕位置一致的理想中心位置限制在预定的限制宽度内,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路径限制部设定在与所述预定的收束位置相距所述编织线的编织间距长度左右的形成高度。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为,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编织线的制造装置中,所述多根线材包括预定数量的线材,所述线材供给机构具有与所述预订数量的线材对应地设置并各自进行旋转动作的所述预订数量的绕线管,从所述预订数量的绕线管向所述预定的网眼模具放出所述预订数量的线材,所述预订数量为“44”,所述多根线材分别为直径0.26mm的镀锡软铜线的四根结构的线材,所述预定的限制宽度为小于4_的宽度。专利技术效果在技术方案I所述的本申请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的步骤(b)中使用的路径限制部具有能够进行第二方向限制处理的第一特征,使得编织线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动作相对于上述理想中心位置限制在预定的限制宽度内。技术方案I所述的本申请专利技术通过具有上述第一特征,从而将上述预定的限制宽度设定在使得相对于理想中心位置的第二方向的位置偏移不会产生编织变形的范围,从而能够抑制由编织线的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引起的编织变形。进而,在技术方案I所述的本申请专利技术中,在第一方向上,路径限制部具有设置在与预定的收束位置相距编织线的编织间距长度左右的形成高度的第二特征,从而能够最有效地执行路径限制部的上述第二方向限制处理,因此能够切实地抑制编织变形。技术方案2所述的本申请专利技术的编织线的制造装置中的路径限制部具有能够进行第二方向限制处理的第一特征,使得编织线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动作相对于上述理想中心位置限制在预定的限制宽度内的处理。技术方案2所述的本申请专利技术通过具有上述第一特征,从而将上述预定的限制宽度设定在使得相对于上述理想中心位置的第二方向的位置偏移不会产生编织变形的范围,从而能够抑制由编织线的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引起的编织变形。进而,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本申请专利技术中,在第一方向上,路径限制部具有设置在相对于预定的收束位置相距编织线的编织间距长度左右的形成高度的第二特征,从而能够最有效地进行路径限制部的上述第二方向限制处理,能够切实地抑制编织变形。技术方案3所述的本申请专利技术的制造装置针对具有上述特征的线材供给机构和预订数量的线材能够高精度地制造编织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方式以及优点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以及附图而更加明确。【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编织多根线材而得到的编织线的概要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编织线制造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编织线制造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编织线的编织结构的说明图(之一)。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编织线的编织结构的说明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整体结构>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编织线的制造方法以及编织线的制造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编织多根线材而得到的编织线10的概要图。编织线10形成为,将作为多根(例如,44根)线材的多根导电线12(后述)编织成空心的筒状。作为导电线,采用铜线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编织线的制造方法,在编织多根线材而得到编织线后使用预定的卷绕装置卷绕所述编织线,所述编织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从预定的线材供给机构向预定的网眼模具供给所述多根线材;以及(b)使所述多根线材通过路径限制部,所述路径限制部设置于移动路径上,所述移动路径是沿着通过所述预定的网眼模具而到达所述预定的卷绕装置的第一方向的所述多根线材的路径,从通过所述路径限制部的前阶段的预定的收束位置起将所述多根线材编织成所述编织线,所述编织线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c)使用所述预定的卷绕装置卷绕通过所述路径限制部后的所述编织线,在所述步骤(b)中使用的所述路径限制部能够进行第二方向限制处理,所述第二方向限制处理将所述编织线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动作、相对于与所述预定的卷绕装置的所述编织线的卷绕位置一致的理想中心位置限制在预定的限制宽度内,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路径限制部设置在与所述预定的收束位置相距所述编织线的编织间距长度左右的形成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8.08 JP 2012-1754921.一种编织线的制造方法,在编织多根线材而得到编织线后使用预定的卷绕装置卷绕所述编织线,所述编织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从预定的线材供给机构向预定的网眼模具供给所述多根线材;以及 (b)使所述多根线材通过路径限制部,所述路径限制部设置于移动路径上,所述移动路径是沿着通过所述预定的网眼模具而到达所述预定的卷绕装置的第一方向的所述多根线材的路径, 从通过所述路径限制部的前阶段的预定的收束位置起将所述多根线材编织成所述编织线, 所述编织线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C)使用所述预定的卷绕装置卷绕通过所述路径限制部后的所述编织线,在所述步骤(b)中使用的所述路径限制部能够进行第二方向限制处理,所述第二方向限制处理将所述编织线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动作、相对于与所述预定的卷绕装置的所述编织线的卷绕位置一致的理想中心位置限制在预定的限制宽度内,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路径限制部设置在与所述预定的收束位置相距所述编织线的编织间距长度左右的形成高度。2.—种编织线的制造装置,在编织多根线材而得到编织线后使用预定的卷绕装置卷绕所述编织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英司,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