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不使用电源线或者送电电缆的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已知有例如使用磁场共振的装置。例如专利文献I中,在供电设备设有交流电源、以及从交流电源供给交流电力的初级侧共振线圈,在车辆设有能够与初级侧共振线圈进行磁场共振的次级侧共振线圈、以及车辆用电池。而且,通过共振线圈彼此进行磁场共振,交流电力被传送至次级侧共振线圈,通过设于车辆的整流器对该交流电力进行整流,输入至车辆用电池。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06136号公报这里,存在若电力传送路径的负载根据初级侧共振线圈和次级侧共振线圈的距离、车辆用电池的蓄电状态变化,则未适当地将交流电力输入至负载的情况。该情况下,在非接触的电力传送中可能产生传送效率下降等故障。此外,这样的问题不仅在磁场共振,在通过电磁感应进行电力传送的情况下同样也可能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适当地掌握对负载的交流电力的输入方式,能够适当地进行电力传送的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其中,具备:交流电源;初级侧线圈,其从所述交流电源接受交流电力的供给;次级侧线圈,其能够从所述初级侧线圈接受所述交流电力;电气部件,其接受由所述次级侧线圈接受的交流电力的供给;以及功率因数计算部,其计算针对从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出部到所述电气部件的负载的功率因数和针对从所述次级侧线圈的输出部到所述电气部件的负载的功率因数的至少一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2.09 JP 2011-2704071.一种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其中,具备: 交流电源; 初级侧线圈,其从所述交流电源接受交流电力的供给; 次级侧线圈,其能够从所述初级侧线圈接受所述交流电力; 电气部件,其接受由所述次级侧线圈接受的交流电力的供给;以及功率因数计算部,其计算针对从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出部到所述电气部件的负载的功率因数和针对从所述次级侧线圈的输出部到所述电气部件的负载的功率因数的至少一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其中, 还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所述功率因数计算部的计算结果来控制所述交流电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功率因数计算部的计算结果来进行使所述交流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仓启介,近藤直,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