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机及其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24104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弯机及其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台、滑杆、滑块、第一连杆、在两端之间设置有转动中心的第二连杆、用于在下移时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绕其转动中心转动的压杆、用于与待加工工件上的通孔相配合的定位销;所述定位台安装于折弯机上;所述滑杆与所述定位台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滑杆滑动配合,所述滑块一端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穿过所述定位孔;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块及第二连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压杆与所述折弯机的上刀模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折弯机的定位装置能适应于折弯孔与折弯线的多种距离的工况,且定位销可在工作过程中自动从待加工工件上方脱开,防止与工件干涉。(*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弯机及其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折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弯机及其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折弯定位是为了保证折弯后的尺寸偏差,并降低工件的划线及折弯时对线的时间。图1是传统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主要是利用定位块102对放置于下刀模101上的待加工工件104 (如钢板)的毛边进行定位,再由上刀模103向下冲压以实现待加工工件104折弯的目的。这种做法虽然简单,但由于毛边本身比较粗糙,毛边各个位置与孔的距离存在较大的偏差(2mm以上),导致毛边的误差会带到折弯孔(即待加工工件104上的通孔)与折弯线的尺寸上面,以至于废品率过高,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专利文献(CN201220016528)提供了一种钣金件折弯定位装置,其结构如图2所示,其包括定位块1、横梁2、定位销3、下刀模凹陷6、支架8、螺栓9、X向调节螺钉10、Y向调节螺钉11、折弯机上刀模12 ;定位块I通过螺栓9固定在支架8上,支架8通过X向调节螺钉10及Y向调节螺钉11固定在横梁2上,定位销3穿过定位块I 一端的定位孔,用于与待加工工件上的通孔配合。该文献通过定位待加工工件上的通孔(即折弯孔)实现定位,相较于上述通过毛边实现定位,能大幅提高精度。然而,由于定位销3需要从待加工工件的下方插入待加工工件上的通孔,而待加工工件位于折弯机的下刀模上,定位销3只能对位置超出下刀模边线的折弯孔进行定位,若折弯孔与折弯线距离小于下刀模宽度一半,下刀模则会干涉定位块1,导致定位销3无法穿过待加工工件上的通孔。而许多工件的通孔(折弯孔)与折弯线的距离很近,如粉罐FG200F.4.11-1折弯孔与折弯线的距离仅28mm,此时图2所示的结构则无法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折弯机及其定位装置,以解决目前对折弯孔与折弯线的距离很小时无法精确定位的问题。一方面,提供一种折弯机的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台、滑杆、滑块、第一连杆、在两端之间设置有转动中心的第二连杆、用于在下移时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绕其转动中心转动的压杆、用于与待加工工件上的通孔相配合的定位销;所述定位台安装于折弯机上;所述滑杆与所述定位台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滑杆滑动配合,所述滑块一端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穿过所述定位孔;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块及第二连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压杆与所述折弯机的上刀模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压杆正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杆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中心与第一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滑杆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中心与第二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定位台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台包括本体及定位机构;所述滑杆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本体通过定位机构安装于所述折弯机的横梁上。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支架及定位螺钉,所述本体经螺栓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经所述定位螺钉固定于所述折弯机的横梁上。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折弯机,包括:上刀模及下刀模,所述折弯机还设置有所述的定位装置。本技术折弯机的定位装置定位销从待加工工件上方对折弯孔进行定位,其不受下刀模的影响,能对折弯孔与折弯线之间距离较小的待加工工件进行有效定位;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滑块或通过调整定位台的位置可适应不同的定位距离的工艺要求,能定位贴合在下刀模平面上的位置孔,适应于折弯孔与折弯线的多种距离的工况,且定位销可在工作过程中自动从待加工工件上方脱开,防止与工件干涉。【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的一种折弯机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方便理解图1中还示出了折弯机的结构; 图2为现有的另一种折弯机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方便理解图2中还示出了折弯机的结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弯机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方便理解图3中还示出了折弯机的结构;图4为图3中待加工工件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弯机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方便理解图3中还示出了折弯机的结构;如图3所示,该折弯机的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台2'、滑杆3'、滑块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压杆7'、定位销9'。其中,定位台2'安装于折弯机上;滑杆3'与定位台2'固定连接;滑块4'与滑杆3'滑动配合,滑块4' 一端上设置有定位孔,定位销9'穿过定位孔,用于与待加工工件10'上的通孔相配合;第一连杆5'的两端分别与滑块4'及第二连杆6'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如第一连杆5'的上端通过铰链13'与第二连杆6'的一端可转动连接,这样可以便于实现第二连杆6'与第一连杆5绕铰链13'转动),第二连杆6'的两端之间设置有转动中心11 ;压杆7'与折弯机的上刀模8,固定连接,用于在下移时带动第二连杆6'绕其转动中心11转动。上述转动中心11'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如:转动中心11与第一连接件12'铰接,第一连接件12'与滑杆3'固定连接,再如:转动中心11与第二连接件(图未示出)铰接,第二连接件与定位台2,固定连接。此外,压杆7,在下移时带动第二连杆6,绕其转动中心11’转动的实现方式也有多种,如:第二连杆6'的另一端位于压杆7'正下方,在压杆7'下移时与第二连杆6'的另一端接触以施加压力,进而推动第二连杆6'绕其转动中心IP转动;再如第二连杆6'的另一端与压杆7'滑动连接,在压杆7'下移时带动第二连杆6'的另一端向图3'所示的压杆7'左端滑动且随着压杆7'整体下移。在一种图未示出的方式中,定位台Y可以设置为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位置可调的形式,具体的,定位台W包括本体及定位机构;滑杆:V与本体固定连接,本体通过定位机构安装于折弯机的横梁上,定位机构包括支架及定位螺钉,本体经螺栓固定于支架上,支架经定位螺钉固定于折弯机的横梁上。这样,通过定位台2'水平位置的调节可以实现动态调整定位距离,以适应折弯孔与折弯线不同距离的待加工工件10',避免对于不同类型的待加工工件10'需要频繁更换定位装置,减少工作量及降低设备成本。 上述折弯机的定位装置的工作过程简述如下(以第二连杆6'的另一端位于压杆T正下方为例进行解释说明):首先通过调整定位台2'的安装位置,可以使定位销9'贴近下刀模I',将待加工工件10'(如钢板)可送入到下刀模I'上,调整待加工工件10'的位置,当折弯孔与定位销9'对齐时,定位销9'落入折弯孔中实现对待加工工件10'定位;由于两点决定一线的原理,在下刀模I,后方(图3所示的左边)设置两套上述定位装置,通过两个定位销9'定位两个折弯孔,即可达到精确定位折弯孔与折弯线距离的目的;当上刀模8'往下压的过程中,带动压板7'压住第二连杆6'绕转动中心11’逆时针转动,第一连杆5'绕铰链13'转动,并随铰链13'做平面运动,进而推动滑块4'沿滑杆3'做上升运动,这样可实现在折弯过程中(即在上刀模8'的压下的过程中),能自动退出定位销9',防止折弯孔与定位销9'干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弯机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台(2′)、滑杆(3′)、滑块(4′)、第一连杆(5′)、在两端之间设置有转动中心(11′)的第二连杆(6′)、用于在下移时带动所述第二连杆(6′)绕其转动中心(11′)转动的压杆(7′)、用于与待加工工件(10′)上的通孔相配合的定位销(9′);所述定位台(2′)安装于折弯机上;所述滑杆(3′)与所述定位台(2′)固定连接;所述滑块(4′)与滑杆(3′)滑动配合,所述滑块(4′)一端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9′)穿过所述定位孔;所述第一连杆(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块(4′)及第二连杆(6′)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压杆(7′)与所述折弯机的上刀模(8′)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2.03 CN 201310643971.31.一种折弯机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台(2')、滑杆(3')、滑块(4')、第一连杆(5')、在两端之间设置有转动中心(11')的第二连杆(6')、用于在下移时带动所述第二连杆(6')绕其转动中心(11')转动的压杆(7')、用于与待加工工件(10')上的通孔相配合的定位销(9');所述定位台(2')安装于折弯机上;所述滑杆(3')与所述定位台(2')固定连接;所述滑块(4')与滑杆(3')滑动配合,所述滑块(4')一端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9')穿过所述定位孔;所述第一连杆(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块(4')及第二连杆(6')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压杆(7')与所述折弯机的上刀模(8')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6')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压杆(7')正下方。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国柱韦家辉旷爱辉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