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电场治疗装置,该静电场治疗装置包括:至少两块电极板,用于形成静电场;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所述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的输出电极与所述至少两块电极板相连,用于向所述至少两块电极板提供形成静电场所需的电能;驱动设备,用于驱动所述摩擦发电机,使所述摩擦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形成所述静电场所需的电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利用摩擦发电机提供的电能形成静电场,而不涉及各种复杂的变压、整流、滤波电路,结构简单,节约能源,成本更低。(*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电场治疗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保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静电场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交流电经尖端高科技处理后,形成静电场。人体置于该电场当中时,电场电荷对人体产生作用。机体受静电场作用时,原有的电荷分布状态立即改变,发生电荷重新分配,即静电感应现象,接近电场两极的部位相对集中异性电荷,细胞和组织液内的离子向相应的极性方向移动,产生微电流。体内电解质所含的带正、负电荷的偶极子则发生极化和取向性变化。在一定的场强条件下可发生少数电子释放,并加强自由基的氧化。在空气中由于高压静电场的作用可产生大量的空气离子,与电极的极性不同的空气离子被吸附而中和,极性相同的空气离子被斥,向对侧移动而形成“电风”。当空气离子的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发生空气的导电现象,即无声放电。在高压静电场作用下空气中可产生臭氧及二氧化氮。高压静电疗法的基本作用因素是高压直流电场、空气离子流及臭氧和二氧化氮。低压静电疗法所用的静电场电压不超过500V,其作用因素主要是静电场。现有技术中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如电子管式静电治疗机,将低压交流电变为高压交流电,再经高压整流管和电容器组成的全波倍压整流电路,可获得50?60kV的直流电压,在输出线路中串接高阻值的电阻以限制电流,使输出电极的电流不大于1.5mA,治疗机设两组输出电极,分别供全身或局部治疗用。机器前壁有总开关、电源指示灯、电压调节旋钮、极性转换开关、电极升降旋钮等。低压静电治疗机中,220V的交流电经半波整流、电容滤波后,仍保持一定幅度的脉动波,通过调压控制和限流装置,使输出的电压最高达420V,电流小于1mA,机面上的脚踏板电极为阴极。但是上述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昂,使用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不节能环保,同时存在一定的危险系数,患者使用时容易触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静电场治疗装置,静电场的产生不依赖外部电源,同时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静电场治疗装置,包括:至少两块电极板,用于形成静电场;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的输出电极与至少两块电极板相连,用于向至少两块电极板提供形成静电场所需的电能;驱动设备,用于驱动摩擦发电机,使摩擦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形成静电场所需的电能。可选地,摩擦发电机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多个摩擦发电机并联设置。可选地,驱动设备包括调频装置,用于调节摩擦发电机的发电频率和发电强度,从而调节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可选地,静电场治疗装置中的摩擦发电机为风力摩擦发电机;驱动设备包括电动风力发生装置。所述风力摩擦发电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形状尺寸匹配的第一基板、第一电极、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电极和第二基板;第一垂直支撑结构,所述第一垂直支撑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端;和第二垂直支撑结构,所述第二垂直支撑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垂直支撑结构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垂直支撑结构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紧邻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第一端和第二电极的第一端均固定在所述第一垂直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极的第二端均悬空,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为风力摩擦发电机电流和电压的输出电极。上述的采用风力摩擦发电机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形状匹配,相互贴合,同步运动并且具有共同的固定端。可选地,静电场治疗装置中的摩擦发电机为振动摩擦发电机;驱动设备包括电动振动装置。该振动摩擦发电机包括:第一基底层、第一电极层、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摩擦电极层、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电极层,第二基底层和多个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基底层、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二基底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相对设置,所述摩擦电极层置于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之间,其一端可活动性连接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另一端可活动性设置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一基底层和第二基底层存在未层叠设置电极层的裸露区域,每个弹性部件一端连接第一基底层的裸露区域,另一端连接第二基底层的裸露区域;其中,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与摩擦电极层为振动摩擦发电机的电压或电流输出电极。可选地,电极板包括电极片,所述电极片与摩擦发电机的输出电极相连。可选地,电极片由软质导电材料制成,为贴片式电极;或者,电极片由硬质导电材料制成。可选地,电极板还包括绝缘层和保护层,所述绝缘层包围电极片,所述保护层包围所述绝缘层。可选地,绝缘层的材质是高分子绝缘材料;保护层为布制材料或皮革。可选地,静电场治疗装置还包括柔性捆绑护套,用于包裹治疗部位,所述至少两块电极板安装在所述柔性捆绑护套上。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和驱动设备整体设置为供电装置,该供电装置具有导线,所述至少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所述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的输出电极相连。可选地,摩擦发电机至少包含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可选地,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有微纳结构。本技术提供的静电场治疗装置,通过驱动设备驱动摩擦发电机工作,摩擦发电机输出电极中产生的静电荷在电极板间形成直流电压,进而产生用于人体治疗的静电场。静电场的形成不涉及各种复杂的变压、整流、滤波电路。同时,通过调节驱动设备的驱动强度和摩擦发电机的数量和连接关系,就可以容易地实现大范围的静电场强度的调节,实现不同的治疗效果。该静电场治疗装置结构简单,节约能源,成本更低,也降低了交流电转换过程中的触电风险。【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静电场治疗装置的结构框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采用风力摩擦发电机的静电场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采用振动摩擦发电机的静电场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静电场治疗装置中的电极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静电场治疗装置中的柔性捆绑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图6a和图6b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静电场治疗装置中的电极板的两种设置方式;图7示出了本技术中风力摩擦发电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技术中振动摩擦发电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充分了解本技术之目的、特征及功效,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但本技术并不仅仅限于此。图1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静电场治疗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该静电场治疗装置包括:电极板22,摩擦发电机21,以及摩擦发电机的驱动设备23。电极板22的数量至少为两块,当其接近治疗部位时,至少两块电极板22间形成静电场和直流电压。电极板22形成静电场所需的电能由摩擦发电机21提供,摩擦发电机21的两个输出电极分别连接至不同的电极板22上。驱动设备23用于驱动摩擦发电机21,在驱动设备23作用下,摩擦发电机21的各结构层发生形变,将机械能转化为形成静电场所需的电能。上述静电场治疗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驱动设备通过挤压、振动等方式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电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块电极板,用于形成静电场;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所述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的输出电极与所述至少两块电极板相连,用于向所述至少两块电极板提供形成静电场所需的电能;驱动设备,用于驱动所述摩擦发电机,使所述摩擦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形成所述静电场所需的电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电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块电极板,用于形成静电场; 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所述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的输出电极与所述至少两块电极板相连,用于向所述至少两块电极板提供形成静电场所需的电能; 驱动设备,用于驱动所述摩擦发电机,使所述摩擦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形成所述静电场所需的电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发电机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多个摩擦发电机并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设备包括调频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摩擦发电机的发电频率和发电强度,从而调节所述静电场的电场强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发电机为风力摩擦发电机; 所述驱动设 备包括电动风力发生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摩擦发电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形状尺寸匹配的第一基板、第一电极、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第二电极和第二基板; 第一垂直支撑结构,所述第一垂直支撑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端;和 第二垂直支撑结构,所述第二垂直支撑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垂直支撑结构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垂直支撑结构的长度,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紧邻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第一端和第二电极的第一端均固定在所述第一垂直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极的第二端均悬空,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为风力摩擦发电机电流和电压的输出电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形状匹配,相互贴合,同步运动并且具有共同的固定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发电机为振动摩擦发电机; 所述驱动设备包括电动振动装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电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摩擦发电机包括:第一基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传毅,孙利佳,
申请(专利权)人: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