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22108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减小扭转方向上的弹簧常数和轴垂直方向上的弹簧常数的同时,增大轴向上的弹簧常数的防振装置。在使第一橡胶部(431)的分割面和第二橡胶部(432)的分割面在轴(O)方向上分离并在彼此的分割面之间形成空间(SP)的状态下,通过筒状构件(440)来保持并固定第一外筒部(421)和第二外筒部(422)。通过该第一橡胶部(431)的分割面和第二橡胶部(432)的分割面之间的空间(SP),由此能够在抑制扭转方向上的橡胶基体(430)的剪切成分和轴(O)直角方向上的橡胶基体(430)的压缩成分的同时,确保轴(O)方向上的橡胶基体(430)的压缩成分。其结果,在能够减小扭转方向上的弹簧常数和轴(O)直角方向上的弹簧常数的同时,增大轴(O)方向上的弹簧常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防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振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在减小扭转方向上的弹簧常数和轴垂直方向上的弹簧常数的同时,增大轴向上的弹簧常数的防振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用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的橡胶基体来连结内筒构件和外筒构件之间并使用于悬架装置的衬套(防振装置)中,要求减小扭转方向上的弹簧常数,以便确保汽车的乘车舒适度。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如下防振衬套101 (防振装置):为了减小扭转方向上的弹簧常数,在内筒I (内筒构件)的轴向中间部设置向径向外侧隆起的球状隆起部4,并将围住该隆起部4的外筒2 (外筒构件)的内周面部分形成为与隆起部4的凸状球面呈同心状的凹状球面。若根据该防振衬套101,则针对扭转方向的位移输入,能够在凸状球面和与其呈同心状的凹状球面之间,使橡胶状弹性体3 (橡胶基体)主要在剪切方向上产生变形,因此能够减小扭转方向上的弹簧常数。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8 — 019927(段落0006、0020,图1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上述的现有防振衬套101中,存在如下问题:不能充分做到在减小扭转方向上的弹簧常数和轴垂直方向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振装置,其具备:内筒构件,其在轴向中央具有向径向外侧隆起的球状隆起部;外筒构件,其设置于所述内筒构件的外周侧,并具有凹状内周面,所述凹状内周面形成为与所述内筒构件的隆起部的凸状球面呈同心状的凹状球面,并围住所述内筒构件的隆起部;橡胶基体,其用于连结所述内筒构件的隆起部的外周面和所述外筒构件的凹状内周面之间,并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装置具备筒状构件,所述筒状构件形成为筒状,并设置于所述外筒构件的外周侧,用于保持并固定所述外筒构件;所述外筒构件在轴向上分割为第一外筒部和第二外筒部两部分,所述橡胶基体至少在所述外筒构件侧且在轴向上分割为第一橡胶部和第二橡胶部两部分,所述第一橡...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3.20 JP 2012-062955;2012.06.26 JP 2012-143571.一种防振装置,其具备: 内筒构件,其在轴向中央具有向径向外侧隆起的球状隆起部; 外筒构件,其设置于所述内筒构件的外周侧,并具有凹状内周面,所述凹状内周面形成为与所述内筒构件的隆起部的凸状球面呈同心状的凹状球面,并围住所述内筒构件的隆起部; 橡胶基体,其用于连结所述内筒构件的隆起部的外周面和所述外筒构件的凹状内周面之间,并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振装置具备筒状构件,所述筒状构件形成为筒状,并设置于所述外筒构件的外周侧,用于保持并固定所述外筒构件; 所述外筒构件在轴向上分割为第一外筒部和第二外筒部两部分,所述橡胶基体至少在所述外筒构件侧且在轴向上分割为第一橡胶部和第二橡胶部两部分,所述第一橡胶部用于连结所述内筒构件的隆起部的外周面和第一外筒部的凹状内周面之间,所述第二橡胶部用于连结所述内筒构件的隆起部的外周面和第二外筒部的凹状内周面之间; 在所述第一橡胶部的分割面和所述第二橡胶部的分割面在轴向上分离而在彼此的分割面之间形成空间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筒状构件来保持并固定所述第一外筒部和所述第二外筒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筒构件的隆起部的最大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外筒部和所述第二外筒部的轴向端部开口的最小内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筒部和所述第二外筒部由具有固定板厚的材料形成为具备所述凹状内周面的形状, 在所述第一外筒部和所述第二外筒部实施拉深加工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筒状构件来保持并固定所述第一外筒部和所述第二外筒部。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振装置具备橡胶膜部,所述橡胶膜部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并覆盖设置在所述第一外筒部和所述第二外筒部的外周面、或所述筒状构件的内周面的至少一侧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第一外筒部和所述第二外筒部以及所述筒状构件由金属材料形成, 对所述筒状构件实施拉深加工,由此通过所述筒状构件来保持并固定所述第一外筒部和所述第二外筒部。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信夫俊一古泽纪光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