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1900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低成本提供全视场角下实现90°左右的宽视场角、同时能够良好地校正各像差的、小型、薄型且比较明亮的摄像镜头。固体摄像元件用的摄像镜头从物体侧朝向像面侧依次由以下部分构成:孔径光阑;第1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第2透镜,凹面朝向像面侧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第3透镜,凸面朝向像面侧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第4透镜,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为弯月形形状,双面为非球面;和第5透镜,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像面侧,具有负的光焦度,双面为非球面,满足以下的条件式:|r1|>|r2|,其中,r1为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2为第1透镜的像面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以低成本提供全视场角下实现90°左右的宽视场角、同时能够良好地校正各像差的、小型、薄型且比较明亮的摄像镜头。固体摄像元件用的摄像镜头从物体侧朝向像面侧依次由以下部分构成:孔径光阑;第1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第2透镜,凹面朝向像面侧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第3透镜,凸面朝向像面侧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第4透镜,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为弯月形形状,双面为非球面;和第5透镜,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像面侧,具有负的光焦度,双面为非球面,满足以下的条件式:|r1|>|r2|,其中,r1为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2为第1透镜的像面侧的面的曲率半径。【专利说明】摄像I竞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小型的摄像装置中使用的C⑶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的固体摄像元件上形成被摄体的像的摄像镜头,尤其是涉及在小型化、薄型化日益发展的智能手机或便携电话机及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便携终端设备等、游戏机或PC等信息终端设备等所搭载的摄像装置中内置的摄像镜头。
技术介绍
近年来,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设备等所搭载的摄像装置的性能具备与高像素化对应的高分辨率。此外,对于组装到这些摄像装置中的摄像镜头,也要求是高分辨率、小型化、薄型化、明亮的镜头系统。此外,能够在宽范围拍摄被摄体的像的、与宽视场角对应的相机被进一步期待在各种领域中的利用。例如,面向小型的监控摄像头或安全防范摄像头的需求是理所当然的,近年来能够通过智能手机远程操作的带摄像头的自动清扫机、组装有摄像头的眼镜型头戴式显示器等的开发也急速发展。对于内置于这些产品所搭载的摄像装置中的摄像镜头,除了要求高性能和小型化之外,还强烈要求与比以往更宽的视场角或更宽的视野角相适应。但是,若要实现摄影视场角的广角化,则容易产生以下的问题:尤其是周边部中的像差校正会变得非常困难,无法确保良好的光学性能。因此,难以实现与高分辨率、小型化、薄型化对应、且满足广角化的要求的摄像镜头。以往,作为以与宽视场角对应、高性能化为目标的摄像镜头,例如已知有以下的专利文献I?3所记载的摄像镜头。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从物体侧依次由以下部分构成:凹面朝向像面侧的负的第I透镜;像面侧为凸面的正的第2透镜;孔径光阑;第3透镜,为平面朝向物体侧的平凸透镜或曲率半径的绝对值较大的面朝向物体侧的双凸透镜;以及具有正的合成光焦度的第4透镜和第5透镜的接合。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具备从物体侧朝向像面侧依次配置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由双凸透镜构成的第I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像面侧的透镜面为凹面的第2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由像面侧的透镜面为凸面的弯月形透镜构成的第3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两个透镜面为非球面形状、像面侧的透镜面在光轴附近为凹面的第4透镜。此外,在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以小型化以及各像差的良好校正为目标的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从物体侧依次由正的第I透镜、正的第2透镜、负的第3透镜、正的第4透镜、负的第5透镜构成。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JP特开2009-075141号公报专利文献2 JP特开2010-271541号公报专利文献3 JP特开2010-02643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摄像镜头是F值为2.0的明亮的镜头系统,并且使第I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从而实现了约90°的宽视场角。但是,光学全长为约18_,无法与小型化及薄型化对应。此外,所有的透镜面为球面,因此难以进行像差校正,难以获得良好的成像性能。实际上通过所公开的像差图也可知球面像差量较大。进而,所有的透镜由玻璃材料形成,因此在低成本化方面也不利。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摄像镜头,其光学全长为5.4_左右,与摄像元件的有效摄像面的对角线的长度之比为0.9左右,实现了比较薄型化。此外,最大视场角为70°?75°左右,实现了比较广角化,但无法与近年来的进一步广角化的要求对应。进而,F值为2.8左右,并不能说是与小型且高像素的摄像元件充分对应的明亮的镜头系统。上述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摄像镜头实现了 F值为2.0?2.5左右的明亮的镜头系统,同时良好地校正了各像差。由于是5枚构成,因此有利于各像差的校正,但不利于小型化及薄型化,光学全长为7.8mm左右而较长,光学全长与最大像高的比为1.1左右。此外,最大视场角为62°左右。因此,在专利文献3的摄像镜头中也不能同时满足上述的近年来的要求。由此,在现有技术中,难以与高分辨率、小型化、薄型化对应、且满足广角化的要求。本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以低成本提供一种在为5枚构成的同时小型、薄型且比较明亮的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在最大视场角下能够实现90°左右的宽视场角,同时能够良好地校正各像差。另外,在此所说的薄型是指光学全长比摄像元件的有效摄像面的对角线的长度短的程度,广角是指在全视场角下为90°左右的程度。本技术的摄像镜头为一种固体摄像元件用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朝向像面侧依次由以下部分构成:孔径光阑;第I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第2透镜,凹面朝向像面侧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第3透镜,凸面朝向像面侧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第4透镜,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为弯月形形状,双面为非球面;和第5透镜,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像面侧,具有负的光焦度,双面为非球面,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I)。(I) I rl I > I r2 I其中,rl:第I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2:第I透镜的像面侧的面的曲率半径上述构成的摄像镜头配置有由正的第I透镜、负的第2透镜、正的第3透镜构成的正的合成光焦度的透镜组、以及由第4透镜、第5透镜构成的负的合成光焦度的透镜组,是对实现光学全长的缩短有利的构成。第I透镜将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定成比像面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大,而能够与以往无法达成的程度的广角化对应。即,通过满足条件式(I),而能够很好地实现广角化。一般来说,越是广角,在透镜周边部产生的各像差的校正变越成为问题。在第I透镜产生的球面像差通过第I透镜采用适当的非球面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但在与本技术所要实现的程度的宽视场角对应的情况下,仅通过第I透镜的非球面的效果会受到限制。因此,残存的球面像差的校正由配置于第I透镜的像面侧的多个透镜来承担。在本技术中,尤其是通过在第4透镜形成的非球面的效果,能够实现即使在宽视场角下也能够充分实用的性能。第2透镜是凹面朝向像面侧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有助于良好地校正主要在第I透镜产生的球面像差及轴上色像差、倍率色像差。第3透镜是凸面朝向像面侧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有助于校正像散及场曲。第4透镜是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形状的透镜,通过在物体侧的面及像面侧的面形成适当的非球面形状,能够抑制伴随广角化产生的球面像差、场曲、畸变的增加。是主要用于像差校正而配置的透镜,因此设定成在构成摄像镜头的5枚透镜中最弱的光焦度,并且是在透镜中心部至周边部的有效径的范围内厚度的变化及非球面凹陷(sag)量的变化少的形状。第5透镜是凹面朝向像面侧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通过在物体侧的面及像面侧的面形成适当的非球面,而获得控制向摄像元件射入的光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体摄像元件用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朝向像面侧依次由以下部分构成:孔径光阑;第1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第2透镜,凹面朝向像面侧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第3透镜,凸面朝向像面侧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第4透镜,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为弯月形形状,双面为非球面;和第5透镜,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像面侧,具有负的光焦度,双面为非球面,满足以下的条件式:|r1|>|r2|其中,r1: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2:第1透镜的像面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雅也
申请(专利权)人:康达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