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呼吸机的加湿器以及包含其的呼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20959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呼吸机的加湿器以及包含其的呼吸机。该加湿器包括由主体和底板围成的水容纳腔,水容纳腔通过竖直设置在其中的隔板分隔成密闭的储液腔和与外界连通的加热腔,在底板上设置有仅加热加热腔内的水以蒸出湿润空气的加热装置,在隔板上设有通道,通道设置成邻近于底板并将储液腔和加热腔连通,使得储液腔内的水能补充到加热腔内。该呼吸机包括用于吹风的主机,和与主机相连的加湿器,其中进气口与主机相连通以将气体导入加湿器中。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呼吸机能够给患者带来具有适当温度和湿度的空气。(*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呼吸机的加湿器以及包含其的呼吸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呼吸机的加湿器。本技术还涉及包括这种加湿器的呼吸机。
技术介绍
对于睡眠呼吸暂停症患者(即打鼾严重的患者),在睡眠中呼吸停止持续的时间过长,会造成血液中的氧气减少,机体处于缺氧状态。呼吸暂停会使得患者睡眠变得很浅并且支离破碎,患者得不到优质睡眠。即使睡足十小时也不能充分休息从而导致日间精神不足及其它严重不良后果。如果这种呼吸暂停频繁发生,经积年累月会给机体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生理病理。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呼吸机来治疗这种睡眠呼吸暂停症。虽然有些呼吸机包括有加湿器,但是这种加湿器水箱的加热区和储水区的水并不隔开,导致加热时,在对加热区内的水加热时同时也对储水区内的水极爱热,从而加热速度慢,患者对这些呼吸机的体验反馈并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呼吸机的加湿器。本技术还涉及包含这种加湿器的呼吸机。根据本技术的呼吸机能够给患者带来具有适当温度和湿度的空气。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呼吸机的加湿器,包括由主体和底板围成的水容纳腔,水容纳腔通过竖直设置在其中的隔板分隔成密闭的储液腔和与外界连通的加热腔,在底板上设置有仅加热加热腔内的水以蒸出湿润空气的加热装置,其中,在隔板上设有通道,通道设置成邻近于底板并将储液腔和加热腔连通,使得储液腔内的水能补充到加热腔内。根据本技术的加湿器,加热装置能够将加热腔内的水加热并蒸发出来,从而能够给患者提供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空气。更重要地是,加热装置仅对加热腔内的水加热,力口热腔内水温能快速升高到导致水快速蒸发,进而达到快速加湿空气的目的。另外,由于通道邻近于底板,一旦加热腔内的水位高于通道就会实现水封,储液腔内的水就不再流出,直到加热腔内的水被蒸发而使通道与空气再次连通为止。这实现了将加热腔内的水量自动地控制为很少,方便了使用。用语“密封的储液腔”是指储液腔不直接与外界连通,而是借助于通道通过加热腔与外界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通道的高度上限到加热装置的距离在0.01mm-20mm之间。这样,通道非常接近于底板。由于通道用于将储液腔与外界大气连通,因此实际上保证加热腔内的液位非常低。这有助于提高加热腔内的水的加热速度。加热板仅对加热腔内的水加热,加热腔内水温能快速升高到导致水快速蒸发,进而达到快速加湿空气的目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储液腔包围在加热腔的外侧周围。这样,加热腔内的热量会向外扩散而加热储液腔内的水,避免了热量毫无用途的向环境中散失,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并且进一步提高了加热腔内的水的加热速度。在一个实施例中,通道的过流面积与加热腔的底面积的比值为0.01-0.3。根据这种结构,储液腔内的水会缓慢进入到加热腔内,使得加热腔内的水温比较稳定,从而加热腔内的水蒸发速度恒定,空气的湿度也就保持为恒定,提高了患者的体验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隔板与底板密封式相连并且包围加热装置,通道构造为在隔板的下部区域的将储液腔和加热腔连通的过流孔。这种设置的通道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装配。在一个实施例中,围绕加热装置设置有凸起的台阶,贯穿台阶而设置的凹槽形成通道,隔板与台阶的除凹槽以外的部分密封式相连。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凹槽为矩形,并且矩形的长度与台阶周长的比值为0.05-0.5。台阶设置在加热装置的边缘处。这种结构的凹槽能将储液腔内的水完全放空,有利于提高加湿器的卫生状况。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加热腔内的从主体的顶壁朝向加热装置延伸的挡板,挡板高于加热腔内的液面,从而将加热腔隔开成进气口和出气口。这种结构比较紧凑,有助于将加湿器的体积制造为较小。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进气口中设置有由在进气口内平行于气流方向设置的引导板而构成的消音装置。引导板能够将气体的流动理顺,从而避免气体吹动时发出噪音的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底板的处于储液腔区域的部分上设置有加水孔。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装置为平面状导热板。平面状导热板有助于将加湿器制造为体积较小,方便了使用。在一个实施例中,加湿器还包括容纳液体容纳腔的壳体,在壳体上设置有与进气口连通的进风口和与出气口连通的出雾口。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呼吸机,其包括用于吹风的主机,和与主机相连的根据上文所述的加湿器,其中加湿器的进气口与主机相连通以将气体导入加湿器中。在本申请中,用语“竖直”是指与底板大体垂直的方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I)本技术发的用于呼吸机的加湿器能够给患者提供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空气,从而使患者的体验效果更好。(2)加湿器的加热腔内的水量小于储液腔内的水量,并且加热装置仅加热加热腔内的水,从而加热腔内的水能快速升高到所要求的温度导致水快速蒸发,进而达到快速加湿空气的目的。(3)储液腔包围在加热腔的外侧周围。加热腔内的热量会向外扩散而加热储液腔内的水,避免了热量毫无用途的向环境中散失,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并且进一步提高了加热腔内的水的加热速度。【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呼吸机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器的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器的倒置水容纳腔的立体图;图4是图3中的A-A剖视图;图5是图3中的I部分的放大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器的底板的立体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示意性地从整体上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呼吸机10。呼吸机10包括主机11和通过气管12与主机11相连的加湿器20。在主机11内设置有风机(未示出),气管12能将风机产生的一定压力的气体从主机11导入到加湿器20内,从而将潮湿的气体从加湿器20的出雾口 21中吹出,为患者提供具有适当湿度的空气,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下面将详细描述加湿器20的结构。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加湿器20的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加湿器20的水容纳腔30的倒置立体图。如图2所示,加湿器20包括水容纳腔30和容纳水容纳腔30的壳体22。水容纳腔30的出气口 38与盖子23的相应区域密封配合以保证出雾口 21处不会漏气。在一种情况中,壳体22可构造为上部盖子23能够打开从而将水容纳腔30从中取出。还根据图3,在壳体22上设置有与水容纳腔30的进气口 37连通的进风口(未示出)和与水容纳腔30的出气口 38连通的出雾口 21。进风口与气管12相连,以将带有压力的气体从主机11导入到加湿器20内。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水容纳腔30内部结构。水容纳腔30由主体31和底板32密封而成。底板32与主体31铰接以便于能够随时打开底板32而清洁水容纳腔30的内部。应理解地是,底板32也可以构造为能从主体31上完全拆下来。例如,可在底板32的边缘设置多个卡扣,在主体31上设置与卡扣相配合的卡接槽,通过将卡扣和卡接槽配合或拆开就可实现底板32和主体31的连接或完全拆下来。应注意地是,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在图3中将水容纳腔30进行了倒置,并且将底板32打开了以观察水容纳腔30的内部。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图4是图3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呼吸机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主体和底板围成的水容纳腔,所述水容纳腔通过竖直设置在其中的隔板分隔成密闭的储液腔和与外界连通的加热腔,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仅加热所述加热腔内的水以蒸出湿润空气的加热装置, 其中,在所述隔板上设有通道,所述通道设置成邻近于所述底板并将所述储液腔和加热腔连通,使得所述储液腔内的水能补充到所述加热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呼吸机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主体和底板围成的水容纳腔,所述水容纳腔通过竖直设置在其中的隔板分隔成密闭的储液腔和与外界连通的加热腔,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仅加热所述加热腔内的水以蒸出湿润空气的加热装置, 其中,在所述隔板上设有通道,所述通道设置成邻近于所述底板并将所述储液腔和加热腔连通,使得所述储液腔内的水能补充到所述加热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高度上限到所述加热装置的距离在0.01mm-20mm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过流面积与所述加热腔区域的底面积的比值为0.01-0.3。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与所述底板密封式相连并且包围了所述加热装置,所述通道构造为在所述隔板的下部区域的将所述储液腔和所述加热腔连通的过流孔。5.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加热装置设置有凸起的台阶,贯穿所述台阶而设置的凹槽形成所述通道,所述隔板与所述台阶的除凹槽以外的部分密封式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波庄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