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留置导管微量缓释输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防止留置导管与输液器具分离瞬间产生回血,以及在血管内留置期间血液回流而形成血栓或堵塞的留置导管微量缓释输液装置。
技术介绍
包括PICC等在内的静脉留置针,作为静脉输液钢针的优良替代产品自1958年应用于临床至今,其优缺点均异常突出,其缺点主要体现为留置导管的凝血以及堵塞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严重的和大面积的、也是公认的。至目前,为静脉留置针应用而引发的并发症及消除其使用风险,已衍生形成正压接头及导管冲洗器两种主要的处置方案。两种处置方案中,其中以美国ICU医疗公司的可来福接头为代表的正压接头产品,包括著名的德国贝朗公司B.BRAUN或者美国BD公司的正压接头,并非真正有效地解决了问题。正压接头的使用是在输注器具与静脉留置针分离瞬间可产生反推作用,防止产生分离时的负压效应,阻止导管产生回血这种回血现象美国早期研究较为充分,称之为“注射器相关回血”,据韩伟等人在《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第4卷第2期发表的论文《可来福接头与肝素帽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分析比较研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留置导管微量缓释输液装置,包含连接为一体的前接头(1)、正压室(2)和后接头(3),所述前接头(1)为一外圆锥接头(11)或外圆锥接头(11)与内螺纹(12)组合的锁紧式接头,或为以穿刺方式连通留置导管外端接口的异形接头,所述后接头(3)为一内圆锥接头或内圆锥接头与外螺纹(31)组合的锁紧式接头,所述正压室(2)为一可产生正压的中空腔(21),中空腔(21)内置有一具有弹性的可伸缩杯形囊(22),杯形囊(22)有一囊腔(221),所述正压室(2)一端连通前接头(1),另一端连通后接头(3),所述前接头(1)、正压室(2)和后接头(3)三者连通构建一可供输液的直输通路,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留置导管微量缓释输液装置,包含连接为一体的前接头(I)、正压室(2)和后接头(3),所述前接头(I)为一外圆锥接头(11)或外圆锥接头(11)与内螺纹(12)组合的锁紧式接头,或为以穿刺方式连通留置导管外端接口的异形接头,所述后接头(3)为一内圆锥接头或内圆锥接头与外螺纹(31)组合的锁紧式接头,所述正压室(2)为一可产生正压的中空腔(21),中空腔(21)内置有一具有弹性的可伸缩杯形囊(22),杯形囊(22)有一囊腔(221),所述正压室(2) —端连通前接头(1),另一端连通后接头(3),所述前接头(I)、正压室(2)和后接头(3)三者连通构建一可供输液的直输通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接头(I)与后接头(3)之间设置有一输液通路切换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导管微量缓释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4)设置在正压室(2)内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导管微量缓释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室(2)的中空腔(21)腔壁上设置有若干条凹陷于腔壁的输液槽(2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导管微量缓释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4)用于将由前接头 (I)、正压室(2)和后接头(3)构建的直输通路切换至缓释通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导管微量缓释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4)由导柱(41)、后封(43)、杯形囊(22)、针管(42)、弹簧(44)、中封(45)、中支撑板(451)、前封(46)和缓释阀(461)组合构成,其中所述导柱(41)轴向穿过杯形囊(22)的封闭端中心并固定杯形囊(22),所述针管(42)安装在导柱(41)穿过杯形囊(22)的一端,所述弹簧(44)由导柱(41)和针管(42)穿过其内圈并置于杯形囊(22)的囊腔(221)内,其一端抵紧在囊腔(221) —端,另一端固定在中支撑板(451)上,所述杯形囊(22)开口端周边与中支撑板(451)密合相连,所述中支撑板(451)与正压室(2)的内壁密合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留置导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宜,陈志强,王铮,李林风,黄广松,
申请(专利权)人:李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